自古以来,家书承载着浓浓的骨肉亲情。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寄给国内侨眷书信与汇款的合称,真实记录了海外华侨华人历史,被国学大师饶宗颐称誉为“侨史敦煌”,已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

广东一对党员伉俪,用30余年时间收集收藏侨批近12万件,先后四次将侨批原件5万余件、电子档案4万余件无偿捐赠给国家,为侨批文化研究作出了积极贡献。不仅如此,他们一家十分热爱公益事业,已累计捐赠超700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保尔、马娅夫妇合影。

他们是麦保尔、马娅夫妇。丈夫麦保尔先生是广州人,曾在汕头工作。妻子马娅女士是中国国际美博会创始人。无论是收集侨批还是投身公益,他们从未想过回报,只因怀揣纯粹的“爱国心”。

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侨批文物馆)馆长林庆熙表示,麦保尔夫妇将收集到的侨批分类、编号、录制光盘,形成了潮汕侨批首个数字化资料库,让部分散佚于民间的侨批档案得以汇集并保存至今。他们一家的大爱善举,能够帮助后人了解老一辈华侨的创业史、奋斗史,深刻体会华侨深厚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倾其所有

耗时三十年收集侨批

“批”在潮汕话里是“信”的意思,带有汇款的意义。侨批兴起于19世纪上半叶。当年四处漂泊的游子,在海外辛勤劳作后,将积攒的血汗钱,委托回国的亲友和同乡捎带到家,以尽赡养长辈妻儿的义务。在那个金融邮政机构尚未正式建立或极不完善的年代,“银信合一”的特殊寄汇方式——侨批应运而生。

早期的侨批批封,与今天的普通信封大小相似,居中是一红色长条。红条上用毛笔写着收信人姓名,右侧是收信人地址,左下是寄信人地址、姓名,左上则注明了汇款的币种和数额。据统计,1931年后,有40%至50%的潮汕家庭是靠侨批过活的,因此潮汕有“食侨批”“食番批”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侨批文物馆)中专门设有麦保尔先生捐赠侨批精品展览。

1992年,汕头女婿麦保尔从广州调任至汕头电信系统工作。当时侨批还被当作邮品中的“实寄封”来看待,并没有什么人特别关注。麦保尔却敏锐地发现,这种东西和寻常“实寄封”有明显的差别,于是通过自己合作的邮商、网络等资源,开始大量收集。

“我们从小就有收藏邮票的爱好,知道侨批非常珍贵。”据马娅回忆,当时,夫妻二人竭尽所能,发动近百人走村串户到潮汕、福建等地收集侨批。

“因为承载亲情,有的家庭将侨批作为家传信物珍藏,也有的家庭将‘散批’翻箱倒柜找出来,但每一件侨批都是‘孤品’,都被我们视若珍宝。”马娅说。

麦保尔夫妇收集侨批的过程是艰辛的,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与金钱。他们倾其所有,甚至将自家房产出售,只为能收集到一套完整的侨批。有人曾嘲笑他们“愚蠢”,可他们甘之如饴。2005年,麦保尔夫妇收藏的侨批已超9万件;2008年,又增加了2万多件;至2020年,麦保尔、马娅收集的侨批数量近12万件。

“侨批记录着华人华侨的奋斗史,饱含着海外游子对家国的深情。我们从收集侨批的第一天起,就是抱着抢救文物的心态,就是打算捐赠出去,从没想过要出售。”马娅说,夫妻二人希望借助这些捐赠的侨批,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华人华侨的奋斗史,了解华人华侨的家国情怀、责任和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娅。

归类整理

打造潮汕侨批首个数字化资料库

十余万件侨批收集回来,保存是一个大难题。岭南地区湿热,纸质的侨批如果保存不当,字迹就会晕染,纸张甚至会烂掉。如果湿度不够,纸张也会变脆。为此,麦保尔和马娅用自家房子,参照图书馆、档案馆的做法,长年开着空调,让屋内保持稳定的温度、湿度,将收集到的侨批恒温恒湿覆膜保存。

得知麦保尔夫妇收集侨批的善举,身在香港的国学大师饶宗颐曾多次鼓励他们,这也让麦保尔夫妇深受感动。在饶老的鼓励和支持下,麦保尔开始了“读批”“整批”的漫长旅程。他细读每一封侨批的内容,先按地域、再按家族、后按时间分类,精心将每一封侨批归类存放。

“外附港幣捌拾元正,家慈亲大人安啟”“外並大銀貳元正,家祖母大人收啟”……一纸侨批,两地相思。这些时间跨度逾百年的“跨国两地书”,字字是游子深情,记录着他们“漂洋过海,过番谋生”的经历,道尽了他们在外打拼的辛酸苦辣。每每读到动情处,麦保尔不禁潸然泪下。

2004年,汕头市筹建侨批文物馆,麦保尔主动捐赠了录制4.3万多件侨批的32张光盘资料,为汕头侨批文物馆馆藏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光盘是在女儿麦琳琳的帮助下完成的,为了录制这些光盘,父女二人废寝忘食,终于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据悉,这也是全国第一个“潮汕侨批”数字化资料库的雏形,为开展侨批数字化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侨批文物馆)中专门设有麦保尔先生捐赠侨批精品展览。

多次捐赠

他们的心血极大丰富了侨批馆藏

2020年,麦保尔逝世。时年7月,遵从丈夫遗愿,马娅将10000件有关对外金融的藏品“侨批”无偿捐赠给了岭南金融博物馆。此次捐赠的侨批,以潮汕地区为主,往来涉及多为东南亚等国;时间区间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其中陈集允陈氏家族的侨批比较完整,有560多封。这批捐赠的藏品,是岭南金融博物馆建馆以来接受社会捐赠数量最多的一批,内容丰富,藏品时间跨度大,进一步填补了原藏品类别中部分地区性藏品的空白。

2020年6月,马娅、麦琳琳母女将40121封侨批和马娅女士祖宅的使用权交给了汕头市政府。2022年10月,马娅、麦琳琳母女再次向汕头市档案馆无偿捐赠侨批原件8000件。两次捐赠近5万件侨批档案文献,极大丰富了汕头市档案馆侨批馆藏,使汕头市侨批文物馆成为目前国内馆藏侨批实体藏量最大的档案馆。

“近12万件藏品,将陆续根据麦保尔先生的遗愿全部无偿捐赠给国家。”在不同场合,马娅、麦琳琳母女都坚定地表达了一家人共同的心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侨批

林庆熙表示,麦保尔、马娅捐赠的侨批,是华侨家庭或家族持续联系的原始见证,再现了不同华侨家庭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生息的历程,让侨批文化研究者有了坚实的资料支撑,帮助学者更好地开展华侨家族史的研究。林庆熙表示,麦藏“实寄批”不乏品相佳、品种全,能体现潮汕侨批特色的“侨批专用邮戳”“银行结汇章”“批款币种”等批封,也有记载侨居地的异国风情和人文地貌,记载华侨在异国打拼的艰辛岁月的深情家书,为研究华侨历史以及华侨华人与东南亚各国经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丰富资料。

近年来,汕头致力于加强侨批文物保护研究和文化传承推广工作,让侨批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华侨发展历史、凝聚侨胞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和桥梁。2023年以来,当地组织策划了侨批进校园、“三江出海 一纸还乡”侨批历史文化展、侨批叙乡情——侨宣讲、丝路来信——全球同写平安批等活动,通过侨批不断唤起、传承、凝结海内外华人潮人的文化记忆、血脉联系、情感认同。据悉,2024年国际潮团、潮商“两大盛会”将在汕头举办,汕头将借此契机,更深入地挖掘并用好侨批精神,更好持续发力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全力塑造侨乡发展新优势。

热心公益

他们累计捐赠超7000万元

据了解,麦保尔一家始终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多次组织捐资、助学,累计捐赠人民币超7000万元。

马娅将公益事业当成自己的第二事业,她始终关注困境儿童,近20年来资助困境儿童逾万人。2023年,马娅携手汕头市妇联、汕头市义善乐妇女儿童基金会,发起“助童圆梦计划”公益活动,开展“爱心父母大联盟”“凝聚爱心 共护童‘眸’”视力健康护航两个公益项目,为汕头患有近视或严重眼疾的困境家庭儿童提供救助补贴。2024年4月,在广东省妇联牵头开展的“点亮星星 爱不孤单”关爱孤独症儿童家庭行动中,她带头捐资3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