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区残联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省市残联的大力指导下,坚持“人民至上”工作宗旨,开展“123”创建行动,助力残疾人一路前行,携手推进“春天的事业”。

“美丽工坊”——长江路街道慈爱“残疾人之家”

近日,走进“美丽工坊”长江路街道慈爱“残疾人之家”,琳琅满目的手工编织品摆放在案头,让人目不暇接。一根根别针、一块块草坪、一个个键盘……,长江路街道慈爱“残疾人之家”职工们不仅编织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还带动一大批残疾人妇女、下岗工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为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拥有1.55万持证残疾人的淮阴区创新开展“123”创建行动,争创江苏省“美丽工坊”示范点,促进带动残疾妇女就业增收。“美丽工坊”项目自启动以来,累计安置残疾妇女20人,带动残疾妇女居家就业50人,培训残疾妇女200余人次,每人每月增收1000元左右。通过培训和实践,许多妇女从零基础逐渐成长为熟练的手工艺者,她们的手工作品在市场上受到广泛好评。

“123” —— 架起通向未来彩虹桥

2023年以来,区残联以年度任务为目标,以争创江苏省“美丽工坊”示范点为抓手,开展“123”创建行动,即开展“1个基地”建设行动、开展“两种方式”培训行动、开展“3项惠民服务”行动。

开展“1个基地”党建引领示范作用建设行动即在天鹅湾小区内,长江路街道办不定期至“残疾人之家”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不仅如此,长江路街道办还免费提供占地8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两套,配备齐全的硬件设施。目前,“残疾人之家”签约服务残疾人达50人,其中重度肢体和精神智力的占总人数的90%。

开展“两种方式”培训行动,即一是扎实开展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基地培训与教师资源,开展手工编织、手工艺品制作等残疾妇女力所能及的培训项目,两年累计培训残疾人200余人。二是发挥安置辐射带动作用,帮扶残疾妇女实现就业增收。通过校企合作、培训辅导、组织生产、订单加工带动残疾妇女等困难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利用企业市场资源优势,发挥安置辐射带动作用,拓宽残疾妇女就业渠道,为残疾妇女提供就业岗位或指导创业,累计安置辐射带动残疾妇女50余人,实现了残疾妇女家门口就业。

开展“3项惠民服务”行动,即一是“项目招人”行动。区残联利用所有资源,引进稳定的,安全系数高、经济收益好的手工项目,目前基础项目是电脑键盘,亮点项目是缝纫,应急项目是耳饰、手编等等。二是“服务暖人”行动。长江路街道慈爱“残疾人之家”利用周末派人到市残联学习,学习剪纸、编织、美甲等技艺,学成后再免费传授给“残疾人之家”的残疾人。为困难的残疾人朋友举办集体生日会和节日庆祝会,让他们感受社会带来的关爱和温暖。长江路街道慈爱“残疾人之家”定期邀请心理咨询师对残疾人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让残疾人更加自信。三是“环境留人”行动。区残联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留人环境,激发淮阴区残疾人创新活力。着力打造硬环境,硬环境做到绿化、美化、亮化,如在“残疾人之家”购置了音响,打造了书柜,营造家的氛围,还专门为残疾人朋友打造洗浴空间,在“残疾人之家”门前安装了健身器材,让残疾人朋友带着自信而来带着喜悦回家。着力做优软环境,邀请王营医院医生团队定期上门为残疾人进行体检,叮嘱个人注意事项,指导肢体残疾人利用康复器材进行锻炼。充实残疾人业余生活,不断增强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奔向星辰大海 携手推进“春天的事业”

“美丽工坊”建设把城镇、乡村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妇女这一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资源,为残疾人妇女提供了创造美好生活的舞台。

区长江路街道慈爱“残疾人之家”还配备了剃刀、梳子、围布,按摩床,磨刀工具等各种物件和设施,为居民提供免费按摩,家电维修等暖心服务,受到广大群众一致好评。

“美丽工坊”建设坚持以服务残疾妇女就业为本,帮助残疾妇女实现就业,获得收入,通过政府、企业推动和残疾妇女参与,助力残疾妇女打造美丽人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区残联将探索“123”工作法,以长江路街道慈爱“残疾人之家”为基地打造更多的“美丽工坊”,架起通向未来彩虹桥

(彭淮阴 范冬梅)

(来源:淮阴区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