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纵横

魏 潘

75年峥嵘岁月,75年砥砺奋进。一条条铁路穿山越岭,纵横山水之间,描绘出斑斓的历史画卷。

因为生长、学习和工作都在四川,我对四川铁路建设脉络常念于心,也多次走在铁路旧址和火热施工现场,对铁路及其有关的史实倍感兴趣,思绪常常停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链接处,久久不能忘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犹记得,从烽火年代走出的建设者,以满腔热忱积极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浩浩大潮之中,从改革开放的激荡岁月跃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崭新征程,建设者们始终牢记党和国家的殷殷嘱托,践行为时代开路的先锋使命,饱含对人民群众的无限深情,用艰苦、汗水甚至生命,诠释着初心和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建宝成铁路时,成立了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第一支机械作业队伍,培养了第一代机械操作技术工人。

202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以西南铁路工程局修建新中国第一条铁路为故事原型的电视连续剧《一路向前》在中央电视台和四川卫视黄金档播出,跌宕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精湛的演绎,谱写出催人奋进的壮丽史诗和时代凯歌,电视剧中的四川元素赢得全国观众的普遍关注和良好口碑。

新中国第一条铁路诞生在四川,四川的铁路建设也浓墨重彩地在国家各项建设事业中留下了注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建成昆铁路一线天石拱桥,开创施工纪录。

铁路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2万多公里铁路中能维持通车的仅1万多公里,大多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偌大的四川铁路几乎为空白。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首先决定要“填补西部地区的铁路空白”。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中共中央作出第一项重大决策:“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行,带动百业发展”。

1950年6月12日,西南铁路工程局(中铁二局前身)在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亲切关怀下诞生。3天后,邓小平下达成渝铁路开工令,铁路先辈们接过贺龙元帅亲授的“开路先锋”大旗,从此踏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豪迈征程。

考虑到解放初期修建成渝铁路是在国民经济尚待恢复和缺乏必要施工设备的困难条件下进行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在地方动员组织工作尚待开展之前,先抽调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部队组成军工筑路队开工铁路建设。毛泽东主席对此表示:“甚为必要,望即着手布置进行。”

1950年5月,邓小平在讨论成渝铁路有关问题的会议上指出:“修成渝铁路,我们军队要打头阵。”6月15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直属部队4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组成的军工筑路第一总队高举“开路先锋”旗帜,开赴重庆九龙坡、油溪等工地,揭开了修筑成渝铁路的序幕。后来,西南军区又从川东、川南、川北、川西军区和西康军区各部队抽调了3万多人,组成5个军工筑路总队。他们一手拿镐,一手拿枪,既是修筑成渝铁路的主力军,又是一支重要的护路武装力量。

在广大军民共同努力下,1950年8月1日开始从重庆向西铺轨,以每天铺筑5公里又30尺的进度推进。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通车典礼在成都和重庆两市同时举行。至此,经过13万军民奋战,设计、材料均为国产的成渝铁路正式通车。

建设者们仅用两年时间便建成新中国第一条铁路,向四川人民献上了一份“礼物”,实现四川人民自保路运动以来40年的铁路通车梦,当年《四唱成渝路》中“西南解放才半年整,修路就动了工,人民政府的好领导,坚决要把路修通”传遍成都大街小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3月1日成渝中线全线箱梁首架

从铁路历史版图看,因为成渝铁路通车,从东部到西南,可以到达成都,但从成都再往西、南、北方向,依然没有铁路。紧接着,这支铁军陆续又修通宝成、黔桂、内昆、川黔、贵昆、成昆、湘黔、枝柳等铁路,在昔日一片空白的大西南,构筑起四通八达的铁路网。

宝成铁路从四川盆地的中心——成都起,先往东北跨过江河交织的川西平原,经过绵阳、江油以北进入大巴山区,从群山环抱的雁门坝起,铁路蜿蜒沿清江绕过剑门天险而出到昭化、广元,从广元起铁路就一直沿着嘉陵江的左岸北伸经过陕西的阳平关、略阳到双石铺,再与川陕公路平行,穿过秦岭,跨越渭河后到达陕西宝鸡。这条铁路南面和成渝铁路联结,北面和陇海铁路联结,它把西南与西北地区连接起来,和全国联结起来。1958年宝成铁路通车,人民赞道:“人民坐江山,黄河也有澄清日。铁路连川陕,蜀道从今不再难!”

四川及西南地区有极其丰富的物质资源,铁路接通后,对于四川和西南地区工业建设的支援意义重大,许多重型机器可大量运进西南,拥有“天府之国”称誉的四川也可用粮食来支援全国工业城市的建设和缺粮地区。这条铁路,四川人民曾把它叫作“走向幸福之路”。

2010年,这支队伍再次风云际会,再建新成渝客专,2015年竣工运营,成功建成了一条责任之路、奉献之路、荣誉之路、圆梦之路。

2012年至2017年是西成高铁的施工期,建设者们再次鏖战剑门关等地,凭着一腔滴水穿石的豪情,成功建成又一条钢铁大动脉,展现了当代铁路人践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风采,助力中国首条快速铁路横穿秦岭。

2022年11月28日,成渝中线高铁正式开工建设,曾参与老成渝、成渝客专的队伍,再次在列。2024年3月初,实现全线箱梁首架,成渝中线建设正在高科技、智慧化建设赋能中全速前进。成渝中线高铁作为“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与西安至成都高铁、郑州至重庆高铁和在建的西宁至成都高铁、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高铁、西安至重庆高铁、重庆至昆明高铁、重庆至万州高铁等多条线路连通,推动成渝地区路网结构更加完善,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重庆、成都之间仅57分钟便可到达。

看金沙水拍,凝乌蒙滂沱,回顾20世纪60至70年代,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

1956年至1965年,10万铁军翻越娄山关,亲近云雾苗岭,修建川黔铁路,攻克了一系列重难点工程,建设者们沿着红军长征足迹,修建贵昆等铁路,让铁龙从四川延伸向云贵高原。2011年,成贵高铁动工修建。2019年12月16日,有着“世界首条山区高速铁路”之称的成贵高铁全线建成通车,成都与贵阳最快2小时58分可达。

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作出三线建设伟大决策,西南铁路大会战是大规模三线建设的首战,以贯通成昆铁路为中心。1964年8月,中央提出“建设以攀枝花为中心的西南战略后方”指令,要求加速推进西南铁路建设。铁道部第二工程局和铁道兵分南北两段齐头并进,展开了气势磅礴的西南铁路大会战。

成昆铁路被断言为“铁路禁区”,全长近1100公里,沿线地势险峻,地质复杂,有500多公里经过烈度七到九度地震区;有较大的滑坡183处;危岩落石近500处;坍塌约100处;岩堆200多处;泥石流沟249条。还有溶洞、暗河、流砂、瓦斯、岩爆等随处可见。在“筑路禁区”“地质博物馆”创造了装炸药388吨一次爆破成功的壮举,建成跨度54米、迄今为止我国跨度最大的“一线天”铁路石拱桥,以血肉之躯打通了沙木拉打、关村坝两座6000米以上当年国内最长隧道。

成昆铁路建设历时12年,1970年6月30日通车,中共中央发来通车贺电。成昆铁路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建设者们以“天高任我攀,地厚我敢钻,险山恶水听调遣,英雄面前无难关”的壮志豪情,平均每公里牺牲2人,宣告“禁区”终结,浓墨重彩地彰显了在国防战略体系中的历史担当。

2014年,成昆复线开工,建设者们继承先辈足迹,再次奋战成昆复线。建设者们坚决继承成昆铁路革命先烈的“敢于牺牲、敢于战斗、敢于奉献”的老成昆精神,以实际行动为打造“热血成昆、实干成昆、精品成昆、美丽成昆”作出新的贡献。

2022年12月26日,一列复兴号动车组从成都南站缓缓驶出,向南飞驰而去,新成昆铁路实现全线贯通运营。作为成昆铁路的复线,新成昆线可看作是“老成昆”的升级版。它起自成都南站,沿途经四川省成都市、眉山市、乐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昆明市,终至昆明站,全程约900公里,横跨四川、云南两省,进一步拉近西南两大省会城市的时空距离。

大道之行,行者无疆。75年薪火相传,鼓舞着新时代的铁路建设者们继续接力奋进,他们传承着“艰苦创业、探索奋进”的历史基因,秉持着“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先锋特质,践行着“强根固魂,强企富工”的时代使命,积极参与成达万、汉巴南、新西成、川青、成渝中线、渝昆等诸条铁路干线建设,向着新时代新征程阔步前进。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魏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中铁二局高级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