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蒋介石在民国时期之所以能够统治大陆二十余年,除了他最为依靠的黄埔学生打下手之外,还因为他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幕僚班子,这些人为他出谋划策,也帮助了他不少。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蒋介石的几个重要幕僚的结局。

1、张静江

张静江是浙江南浔人,比蒋介石大10岁,张静江出身于富商之家,早年经常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提供经费,孙中山称赞他是“革命圣人”。他对蒋介石的帮助也很大。

1918年孙中山在爱广州任大元帅后,张静江向孙中山推荐蒋介石来粤担任上校作战科主任,1922年孙中山被陈炯明炮轰处于危难之时,还是张静江让蒋介石到广州中山舰上侍奉孙中山40余日,从而取得孙中山的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静江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后,还是张静江向孙中山力荐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一职,这为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发展自己的力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张静江对蒋介石的婚姻大事也颇为关心,他促成了蒋介石与陈洁如的婚姻,也是他劝两人分离的。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张静江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张静江被排挤出了国民党的权力中心,后来张静江去了美国,过着吃斋念佛的日子,1950年在纽约病逝,终年73岁。

可以说张静江是蒋介石早期发迹的贵人,没有张静江的帮助蒋介石不一定能够那么快的成为国民党的领袖。

2、戴季陶

戴季陶是浙江湖州人,比蒋介石小4岁,有蒋介石的“国师”之称,是蒋介石的忠实“智囊”。

戴季陶先后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在国民党中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等职。他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不过后来他却选择了三民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季陶

1925年参加西山会议派活动,并发表《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等文章,歪曲孙中山学说的革命内容,反对共产党和工农运动,为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制造舆论,形成所谓“戴季陶主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戴季陶积极参与策划“四一二”政变,为蒋介石制定了《离俄清党谋略纲要》。

1927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长期任考试院院长。1949年国民党兵败大陆后,戴季陶不愿意跟随蒋介石去台湾,于是在广州东园招待所服用安眠药自杀,终年58岁。

3、张群

张群是四川华阳人,比蒋介石小2岁,早年曾赴日本留学,与蒋介石是同学,先后参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是国民党元老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群

张群在军事和政治上没有太大的建树,但是他非常忠心于蒋介石,因而也做到了四川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长等职。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张群也去了台湾,1990年张群在台北逝世,终年101岁。

4、杨永泰

杨永泰也是老蒋的亲信智囊,被老蒋称为“当代卧龙”。

杨永泰早年曾考中过广东茂名地区的秀才,1912年民国成立后,杨永泰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国会议员并在这一年加入国民党。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杨永泰在南方的国民党中和北洋政府中都当过差,也逐渐成为政学系的骨干。

1928年在熊式辉的引荐下,杨永泰结识了蒋介石,自此开始得到蒋介石的重用。1932年,当蒋介石亲赴武汉指挥对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围剿”时,杨永泰上万言书,阐述“攘外必先安内”的理论,提出“安内”(即“剿匪”)必须“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主张,得蒋赏识,立即擢用为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秘书长,随蒋来汉赴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永泰

在杨永泰的建言下,蒋介石大力围剿红军,逼迫红军长征。老蒋对杨永泰的宠信也引起其他派系的嫉妒,尤其是陈立夫和陈果夫兄弟的CC系,CC系甚至还发布了倒杨风波。1936年,杨永泰应邀赴日本驻汉口领事馆宴会,宴会结束后,在汉口经汉关乘专用轮渡码头准备回武昌时,突然冲出一个刺客,向其连开数枪,杨应声而倒,终年56岁。

5、陈布雷

陈布雷是浙江慈溪人,与老蒋是老乡,早期在报界工作,于上海《天铎报》开始其记者生涯,并很快因才华出众和勤勉敬业而崭露头角。北伐后蒋介石很需要身边有支笔杆子可供自己驱使,于是在报界很有声望的陈布雷就成为老蒋的理想人选,从此陈布雷就成为老蒋的“文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布雷

陈布雷作为蒋介石的“御用”笔杆子,是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又担任“总统国策顾问”及全国宣传小组召集人,是国民党政权在文化舆论宣传方面的“总参谋长”。在他任职期间,他曾参与起草过一些反共方面的文章,替蒋编织过谎言。但是他为人正直清廉、秉公无私,周总理也曾希望他能为全国人民服务,而不是为老蒋一人服务。1948年11月13日,陈布雷自杀身亡,终年58岁。

小结:

这5个人在蒋介石的统治生涯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带领蒋介石发迹的张静江是老蒋的贵人,晚年在纽约去世;戴季陶和陈布雷都在国民党败退大陆后自杀;杨永泰在1936年被杀,唯有张群随着蒋介石去了台湾,以101岁高龄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