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20日报道 特朗普回归将如何影响美国的亚洲联盟关系?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6月15日在《特朗普回归对美国的亚洲联盟意味着什么》一文中进行了解答。文章摘编如下:

距离2024年美国大选还有几个月时间,民调显示,唐纳德·特朗普可能重返总统宝座,而且这次会带着更自信的政策议程和更顺从的政策团队。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充满了对联盟的怀疑和令人震惊的言论,但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行动。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理论通常被描述为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的结合。后者是无可辩驳的,但前者需要一些先决条件。特朗普确实对美国对盟友的承诺持谨慎态度,不愿参与多边机构,并对其共和党前任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冒险主义持强烈批评态度。但特朗普在许多问题上倾向于美国的单方面干预。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与中国的竞争。特朗普最近承诺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60%的关税。特朗普2017年的国家安全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冷战遏制理论的更新,只不过这次是针对中国的。在新一届特朗普政府的领导下,美国可能会向世界各国施压,要求它们在日益加剧的中美竞争中“选边站”,切断或者削弱它们与中国的联系。

特朗普最具连贯性的政策立场之一,是美国的盟友应该支付“公平份额”以换取安全保障。在2024年4月的一次采访中,特朗普谈到美国的盟友时说:“如果你不付钱,那请自便,但我们不会保护你……我们已经基本上免费支付了他们大部分的军费。”

这与特朗普的全面经济保护主义相吻合。除了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60%的关税外,特朗普还提议对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所有国家的商品征收10%的最低关税。特朗普甚至可能利用美国的安全承诺作为筹码,要求其他国家加入美国孤立中国的行列。特朗普还将国际合作视为零和博弈,希望美国通过让盟友为集体安全作出更多贡献来“获胜”。

这两种外交政策策略——迫使盟友作出更多贡献,同时又威胁撤回美国的支持——是相互矛盾的,会给其他国家带来反向激励。

一方面,将支付更多防务费用作为美国对盟友承诺的条件,这既减少了其他国家期望从这种关系中获得的利益,也增加了它们对被美国抛弃的担忧。特朗普不可预测的决定、他对联盟承诺的普遍厌恶,以及尽管盟友实际已经履行联合防御的支出承诺,但他却倾向于否认,所有这些只会加剧被抛弃的担忧。

另一方面,迫使他们加入美国对抗中国,将造成较小国家与正在崛起的地区国家发生冲突。在特朗普可能的外交政策下,其他国家将面临难以接受的选择。

它们会进入一种与美国的排他性和不对称的经济和安全关系,而美国几乎无法保证它会履行承诺,与此同时还会危及它们最重要的经济关系。

如果各国的安全受到威胁,而美国“保护费”的成本又太高,它们就会寻求替代,尽可能提供自己的安全保障,但同时也将剩余的安全依赖转移到中国。

这种情况将如何演变呢?想想特朗普第一任期开始时的情况,当时他让美国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但随着特朗普退出该协定,剩余成员国开始在美国缺席的情况下为自身利益着想,形成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区域协议,其中往往包括中国,例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它们以修改后的形式重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甚至在考虑允许中国加入。

在经济领域,由于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的承诺变得更加脆弱,要求却更加苛刻,美国的合作伙伴纷纷远离美国,向中国靠拢。如果特朗普按照他为第二任期制定的路线行事,安全领域也可能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美国目前的盟友能够与长期保护人“脱钩”并追求自己的外交政策目标(即便会依赖美国)的程度显然是有限的。但另一方面,如果撤回承诺会疏远盟友并将其推向中国,那么美国能够承受的撤回承诺的程度也是有限的。(编译/王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