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徐向前刚刚起床,底下的人就来报告,说叶剑英同志不见了,指挥部的军用地图也不见了。紧接着前面部队打来电话,说中央红军已经连夜出走,还放了警戒哨。

徐向前坐在床板上,久久都没有说话,中央红军的突然离开,让他有些措手不及。前面不明真相的同志打电话请示:“中央红军走了,还对我们警戒,打不打?”

“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叫他们听指挥,无论如何不能打!”徐向前果断地说道。

那一天指挥部犹如炸开了锅,心情极坏的徐向前躺在床板上,蒙起头来,不说一句话,不断思考着这些天来发生的事情……

很早以来,徐向前就一直想离开红四方面军,近些年与张国焘共事,徐向前的心里一直都不痛快,因为张国焘一直对他不信任,很多问题上从不征询、重视他的意见,甚至还贬低他在军中的地位和威信。

在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徐向前看到了离开张国焘的机会,但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两大主力红军会合后,居然会产生裂隙。

在会师之前,张国焘对待红一方面军是非常支持的,无论从物资还是人员,张国焘都积极策应,然而当他了解到中央红军不足2万人时,他的内心开始不安分起来。

毕竟张国焘当时的部队是中央红军的四倍,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张国焘与毛主席在延安

两河口会议之后,李富春、林伯渠等人到第四方面军慰问,张国焘趁机向李富春提出统一指挥、充实总司令部的要求,并委任徐向前为副司令员,陈昌浩为总政治委员。

由于事发突然,而且事关大局,李富春没有立刻答应下来,而是向中央作了汇报。但急切的张国焘还没等到中央的答复,就命令陈昌浩致电中央,推举自己担任军委主席。

对于这些复杂的情况,身在前线的徐向前却毫不知情。他考虑中央已经来了,便向陈昌浩透露,希望刘伯承接替自己的工作。陈昌浩感到十分突然,急忙询问他准备干什么去。徐向前诚恳地说:

“我到中央去,随便分配什么工作都行,反正我能力有限,做点具体的工作吧。”

面对张国焘赤裸裸的野心,中央对他的要求进行了讨论,为了团结红四方面军一同北上,大多数领导同志同意作出适当的让步。

1935年7月,中央对军委领导作出调整,任命张国焘担任总政治委员,随后又成立了前敌总指挥部,徐向前兼任总指挥,陈昌浩兼任政治委员,并规定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总司令和总政委直接统率一切军队。

当月中旬,驻守在芦花前线的徐向前,第一次见到了中央的领导同志。由于两大主力红军会合后,产生了一些分歧,因此中央领导在和徐向前接触时,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建国后的徐向前与毛主席

但徐向前对于红四方面军的贡献有目共睹,毛主席代表中央亲自授予他一枚红星奖章,对他做出的贡献表示了肯定。

没过多久,中央军委下令兵分左右两路北上。对于红军北上,徐向前一直保持着坚定的立场,并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的发言受到毛主席的赞扬。

随后右路军分为两路通过草地,直奔甘南的咽喉要地包座。考虑到右路军中三军团还没跟上来,位于战斗位置的一军团又相当疲惫,因此建议由红四方面军承担攻打包座的任务。

毛主席对徐向前顾全大局的精神非常赞赏,批准了他的建议。

这是两大主力红军会合后打的第一仗,顺利打开了红军北上的通道。当右路军催促左路军火速向自己靠拢时,左路军的实际控制人张国焘,突然要求右路军向自己靠拢,并一起南下。

徐向前不明白张国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如果再拖延下去,将会受到胡宗南的围歼,北上的通道将再次被堵塞,右路军只能再退回草地,到时候情况将更加麻烦。

毛主席也很是着急,多次致电张国焘分析形势,指出这是红军实现北上抗日的最好时机。两天后,张国焘回电,态度强硬地表示坚持南下。

作为红四方面军的重要人物,中央将劝说张国焘的希望,寄托在徐向前身上。过去虽然徐向前很少被采纳意见,但当徐向前和陈昌浩意见一致时,张国焘也会妥协。因此徐向前和陈昌浩分别发电给张国焘,希望他率领左路军速来北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红军时期的徐向前

没想到就在电报发出的同时,前敌指挥部收到了张国焘以自己和朱德名义打来的电报,命令右路军停止北进,准备南下,并设法解决南下的具体问题。

在这关键的时刻,陈昌浩却改变了态度,倒向了张国焘一边,同意部队南下。

摆在徐向前面前的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他既不愿意南下,也不愿意分兵,更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红四方面军被分裂成两半。

就在这时,鉴于张国焘公然反对中央北进的方针,中央决定率领一、三军团单独北进。临行前,毛主席找到徐向前,询问他的意见,左右为难的徐向前决定保全部队,直言相告:

“两军既然已经会合,就不宜再分开,四方面军如果分成两半,恐怕不好指挥。”

得到徐向前这样的回答,毛主席没有再说什么,默默地点了点头,待了一会儿就离开了。他怎么都不会想到,中央红军居然一声不吭连夜北上,摆在徐向前面前的,又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跟着中央走,或者跟着部队南下。

跟着中央走,徐向前一个人带不动队伍,陈昌浩在四方面军的威信并不低于他,他最多只能悄悄带走几个人去追中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正在赶路的红军

躺在床上思来想去,徐向前还是决定和部队在一起,边走边看。就这样徐向前执行了张国焘的南下命令,犯下了终身抱愧的错误。

九月中旬,左路军和右路军余部奉张国焘的命令南下,徐向前和陈昌浩率领右路军离开包座,再次穿越了草地。走在环境恶劣的草地上,回想这几个月来发生的事情,徐向前心中抑郁不已,一路上连话都懒得说。

经过半个月的跋涉,右路军终于和左路军会合。朱老总见到他们一如往常,依然有说有笑,似乎没有将这些烦心事放在心上。

随后张国焘主持召开了高级干部会议,指责中央领导人被敌人“吓破了胆”,对革命前途“丧失信心”,继续北上是“分裂红军的最大罪恶行为”,提倡效仿列宁和第二国际决裂的办法,组建新的“临时中央”。

人们对张国焘突然另立中央的决定都傻了眼,就连一向支持张国焘的陈昌浩,也丝毫没有思想准备,没有立刻站出来表示支持张国焘。为了蛊惑人心,张国焘选择了一位一直对中央领导有意见的同志,举例证明那些中央领导的“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出席延安政治局会议部分成员

其他同志从未听过这些事情,不禁一片哗然,你一言我一语,将责备中央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张国焘见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得意洋洋地让朱老总表态。

朱老总还像往常讲话一样,心平气和地说,大敌当前还是要讲团结,“朱毛”在一起好多年,现在要自己这个“朱”去反“毛”,自己无论如何都做不到。

张国焘见朱老总不支持自己,又让刘伯承表态。刘伯承说了一些革命困难的话,言外之意和朱老总一样,还是要团结,不能搞分裂。

朱老总和刘伯承都不支持自己,张国焘原本还得意洋洋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紧接着就宣布了“临时中央”的名单,以多数通过的名义形成“决议”,宣布开除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党籍,自己担任“临时中央”主席。

在这次会议上,徐向前既没有表态,也没有发言,默默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地抽着烟,看着这一场闹剧。会后张国焘找徐向前谈话,徐向前明确表示自己不赞同张国焘的做法:

“红军与红军还闹什么劲。党内有分歧,谁是谁非,可以慢慢地谈,总会谈通的。把中央骂得一钱不值,开除这个,通缉那个,只能是亲者痛、仇者快,即使中央有些做法欠妥,我们也不能这样搞。现在弄成了两个中央,如被敌人知道了有什么好处嘛!”

徐向前的一番仗义执言,让张国焘无言以对,悻悻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建国后徐向前与部分红四方面军同志合影

虽然不同意张国焘的分裂行为,但朱老总认为既然已经南下,就应该打开局面,找到立足的地方,否则这么多红军将不战而自毙。由于之前和川军打过交道,朱老总决定抓住川军的弱点,狠狠地打一仗。

就在徐向前和陈昌浩带领部队,在川西南接连取胜之时,没想到和蒋介石的“剿匪”大军碰了个正着。为了消灭红军,削弱四川军阀的势力,蒋介石借追剿中央红军的机会,大肆派兵入川,将四川军阀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虽然川军是老对手,但整编后的川军得到了武器弹药的补充,战斗力有所增强。再加上对敌人兵力的错误估计,南下的红军很快就碰了壁。

当南下的红军退守川中盆地,准备与敌人长期对峙时,一向冬日温暖的川中盆地下了一场十多年未遇的大雪。部队派出去筹集物资的人员,不少人都患上了雪盲症,有些甚至直接被冻死在雪地中。

面对敌人的重兵压迫,我军的处境日趋困难,指战员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张国焘的南下方针是错误的。

正当南下的红军四处碰壁,处境困难的时刻,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给四方面军带来了希望。当报纸上登出中央红军胜利北上的消息时,打破了张国焘散布的“至多剩下几个中央委员到得陕北”的谬论,全军要求北上的呼声日渐高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油画《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随后共产国际的张浩同志前往陕北,和党中央取得了联系,并向四方面军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对中央北进表示了肯定。

这些消息对于张国焘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陈昌浩也改变了态度,表示服从共产国际的决定,朱老总和大家趁机做张国焘的工作,给张国焘一个台阶,达到取消这边“中央”的目的。

经过商议,大家一致决定组成西南局,直属共产国际的领导,暂时和陕北党中央发生横的关系。经过与中央协商,中央表示了同意。

1936年1月,张国焘召开会议讨论中央发来的瓦窑堡会议要点,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赞同继续北上,靠近苏联,准备与苏联红军联合抗日,并与二、六军团取得会合。

张国焘除了同意中央的新策略外,还为自己的错误百般辩解。他的南下建立根据地的方针,就此宣告破产。

2月下旬,四方面军兵分三路开始北上,虽然道路比较艰险,好在有藏民们的帮助,四方面军筹足了必要的物资。为了策应二、六军团,朱老总下令原地休整训练,等待与二、六军团会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一方面军在五月结束东征后,稍作休整开始西征,并提出四、二方面军迅速北进的方针。经过张国焘与中央磋商,决定由二、四方面军领导人组成西北局,并正式宣布取消伪中央。

二、四方面军在甘孜地区会合后,分为三路纵队陆续开拔,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再次到达了包座地区。随后中央批准西北局成立,张国焘担任书记,任弼时担任副书记。

当得知党中央和张学良有个关于抗日和蒋介石的通盘计划后,西北局放弃了趁机向东南发展的计划,决定在甘南建立临时根据地,与陕南根据地和陕甘北根据地相呼应,迫使胡宗南停止趁冬季打通苏联的计划。

中央随后将陕甘宁根据地的困难情况作了通报,西北局据此提出两个行动方案,红军出西北,据黄河以西的甘宁青三省地区,或出川、陕、豫、鄂。中央复示他们提出的也是这两个方案,并已经派人去莫斯科,等待共产国际批准。

为了配合二方面军向陕甘边行动,朱老总和张国焘命令四方面军抽出两个军,消灭王均部。陈昌浩认为这两个军的作用不大,不如集中主力,与一方面军合击胡宗南部,以方便四方面军后期的发展。

为此他特地从前线返回,与朱老总、张国焘制定新的作战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建国后的陈昌浩

正在大家忙着调动队伍北进时,张国焘匆忙赶到漳县,将大家集合在一起,宣布自己这个主席干不了了,让陈昌浩干吧。大家都感觉莫名其妙,问张国焘原因,原来张国焘和陈昌浩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张国焘的意见被否决。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劝说张国焘还可以再商量行动方针,张国焘一下子来了劲头,指着地图讲述自己的想法。大家听完之后,觉得张国焘的意见有一定的道理,当场按照他的意见制定具体的行动部署。

第二天一早,陈昌浩赶来,发现大家都同意了张国焘的方案,也不再坚持自己原来的意见。朱老总到来后,也同意按照张国焘的意见来决定行动。张国焘一面向中央报告,一面命令部队开始行动。

徐向前带领先头部队向洮州进发,张国焘等人继后。过了洮州后,徐向前部队向老乡打听,得知黄河对岸已经大雪封山,渡河计划难以实现,于是向朱老总和张国焘汇报。

这时中央来电,明令禁止四方面军西渡。按照中央的指示,朱老总和张国焘召开会议,放弃西渡计划,北进会宁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会宁会师油画

四方面军开始北进后,二方面军也按照中央的指令,渡过渭河向会宁地区前进。红一方面军攻占会宁后,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与红一师部队会合。方面军指挥部抵达会宁后,受到红一师师长陈赓等人的热烈欢迎。

自此三个方面军会宁大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中国革命史自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徐向前和张国焘这对“搭档”,经过长征之后也开始各奔前程,一个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一个最后在国外凄凉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