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家”到底是什么?是寄居身体的公寓,还是奢华享受的豪宅?其实都不是。听过这样一句话——只要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如果没有父母,无论你生活在哪里,也只是过客。

人年轻的时候,总是想离开父母,去更远的世界,而老了以后,想要回去的时候,才发现没有父母的那个“家“,只是一栋又空又旧的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你会发现,父母在的时候,兄弟姐妹即使各自成家,但却依旧是一家人,而当父母走了以后,兄弟姐妹,也变得渐行渐远。

时间,总是那么残忍,父母会老,世界会变,当父母去世以后,要怎样才能守住我们心中的那个家呢?记住老祖宗的忠告:家有三不动,越不动越有福!

明代小说集《警世通言》中有个故事:有户人家有三兄弟,虽然各自娶妻生子,但都跟父母生活在一个大家庭,父母在的时候,三兄弟齐心协力,将家业经营得红红火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父母去世不久,三个儿媳妇就急着闹分家,在分家的过程中三兄弟差点翻脸,最后将所有的家产都分成完全平等的三份才算完事,分完不久,院子里父母种的桂花树却迅速枯萎,而分家之后的三个小家庭,也逐渐败落。

俗话说“家有三不动,越不动越有福”,这第一个不能动的,就是父母留下的家业。父母在世的时候,无论家业大小,对于兄弟姐妹来讲,都是家里的共同财富,所以大家齐心协力,家道兴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如果父母刚走,兄弟姐妹就把父母留下的家业当作一个利益的蛋糕,急切地想要瓜分,结果往往会连亲情也一并分裂。

最好的做法,是尽量维持家业原有的面貌,从长计议,过一段时间之后,兄弟姐妹冷静下来再商议怎样合理分配和继承。

父母留下的家业,不是利益的蛋糕,关键是怎样延续和传承,不让家业荒废,能够发扬光大,才是兄弟姐妹真正的福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注重孝道,老话说“百善孝为先”,什么是孝?有很多种解释,但通常是指要在父母在世之时尽孝,其实,父母去世以后,一样要尽孝。

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古人以父为尊,所以由父亲主持家道,孔子说父亲去世以后,如果能做到三年都不更改父亲定下的规矩,才可以称为孝顺。

所以,家有三不动,第二个不能动的,是父母留下的家道,也就是家规家训。古人重视家风的建设,如果父母刚走,家里的风貌就被改得面目全非,那么这个家庭的走势必然发生变化,历史也证明:推倒一切的革新做法,不一定是希望,反而很可能是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有三不动的第三个不动,是不动亲戚间的情感。俗话说“姑死舅埋表不亲”,父母去世以后,与之相连的亲情也缺少了维系的支点,子女不再走动,导致原本的亲戚不亲,甚至断了来往。

父母虽然不在人世,但子女不能随意将他们血脉相连的亲情割断,因为这些亲情,也是父母一生的见证,更是他们留在人世的牵挂和念想。

世事无常,唯有父母的爱永恒不变,祝愿每一位父母都能延年益寿,也祝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