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对于富二代的印象是如何的?

是一掷千金纨绔不羁的豪门浪子?或是不时冲上热搜的花边新闻常客呢?不,对于小约来说,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富二代能安心沉浸在纸醉金迷中的富家公子顶多不过是暴发富二代罢了。真正的世家公子接受的是最好的家世传承,一言一行代表的将是一个家族的形象和荣誉。

因此,不管是古今还是中外,世家弟子中,尤其是作为家族继承人的长子接受的将是全方位的教育和熏陶。因此,即便是他们的品味喜好,也必须是高雅正统,符合传统美学观念的。

就如同这位世界顶级富豪,洛克菲勒商业帝国的第二代掌门人,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除了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家族事业,他最爱的就是就是中国的瓷器了,他曾说“我对这类作品(中国瓷器)一见钟情。”

美国人对中国瓷器的喜爱由来已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美国建国第二年以“中国皇后号”开启了中美贸易的序章后,美国人深深地被中国的瓷器和茶叶所吸引了。很快,中国的陶瓷成为了美国上流社会争相收藏的珍品。

这些收藏中国瓷的名流中,包括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当“中国皇后号”从中国返回的时候,就为华盛顿带去了300多件陶瓷产品。而美国银行家J.P.摩根的陶瓷藏品更如今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的重头戏。很显然,对中国陶瓷的喜爱和收藏一直在美国的名流阶层中流行着。

说起小洛克菲勒与陶瓷的初遇完全是一场美好的意外。

据说某次小洛克菲勒在为自家选购壁炉装饰品时,来到了他常光顾的商店,恰逢店员向他推荐了一对清朝康熙年间的“黑山楂釉花瓶”,高大素雅,又高贵灵动的花瓶迅速就打动了小洛克菲勒的心。于是,这次初遇迅速地点燃了洛克菲勒对中国陶瓷的热情。

他曾在写给父亲的信件中表白:“我从未在马匹、游艇、汽车或者其他愚蠢的奢侈品上浪费过钱财,我唯一的嗜好就是那些瓷器,那是我唯一不惜花钱的东西。”因此,在之后的半个世纪中,小洛克菲勒的陶瓷藏品达到了400多件,据说他投入其中的花费高达1000万美元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洛克菲勒对于陶器的收藏并非一时的喜好,随着对瓷器越发深入的研究和鉴赏,他对中国的陶瓷艺术,和制作工艺相当的有见地。据说还曾撰写了与中国陶瓷相关的著作,并自创了法文陶瓷的新名字,如“洋彩”和“素三彩”,而这一切更是让小洛克菲勒对中国的文化和儒家的理念相当的赞赏。

为了更好的研究和收藏中国的瓷器,小洛克菲勒还曾在1921年来到中国旅游,在一掷千金购买更多中国本土的陶瓷时,他还参观了位于北京城西北的明十三陵。当时正处于中国社会动荡混乱的时期,看着那因年久失修而破损残缺的长陵神道,爱惜文物的小洛克菲勒还出资修复。

当小洛克菲勒于1960年去去世后,大都会博物馆和美国亚洲协会接受了数百件他的藏品。这,是他留给后世人们的一份大礼。

从富二代到世界顶级富豪,小洛克菲勒以自己的喜好对世界艺术的收藏和交流做出重要的贡献。正是这种手握巨富却不忘责任的家族使命感,使得洛克菲勒家族繁盛留代依旧可以蓬勃发展。而这也是真正的世家继承人所需具备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