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山街的由来

在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归德府志》中载有一幅珍贵的“永城县城池图”,在当时方方正正的永城城池内,只显示了贯通城池南北、连通南北城门的南北大街,横贯城池东西、直达东西城门的东西大街和南街、东街、县衙前街等几条主要街道。对照现状分析,东西大街即为现在的中山街

中山街穿越古县衙,横贯西城区东西,应为自古以来永城古城区最繁华的商业街,这一地位一直延续到东城区落成。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相当长的时段内,中山街都是永城的行政、商业核心区。尤其是位于解放路和中山街交叉口的百货大楼,多年都是享誉永城内外的商业地标。

中山街东接胜利街,西连S317(原S325),全长2.8公里。

和遍布世界的众多中山街、中山路、中山码头、中山车站、中山大学等地名一样,永城的中山街亦是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而命名。

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日新、逸仙、帝象,曾化名中山樵,于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59岁。

孙中山一开始在香港学医,并成为西医医师。他目睹清政府的腐败堕落,不忍中华民族被西方列强瓜分,毅然弃医救国,决心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革命组织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进一步完善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11年(宣统三年)10月,孙中山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267年的清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彻底被推翻,建立了共和国。制定和颁布了带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22年(民国十一年)4月,孙中山审时度势,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4年(民国十三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前,总结40年革命经验,得出“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的结论,发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

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谐路的由来

2003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将“和谐发展”理论正式写入党的文件。

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思想,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和谐发展追求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永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友善的、亲融的、和谐的。特别是在永城的广大农村,自古至今,左邻右舍之间多亲如一家、无所顾忌、互不设防。吃饭时许多人喜欢端着饭碗走东家、串西户,家长里短,天南海北,侃个尽兴,其情盈盈,其乐融融。

永城是孔子传经布道之地,是汉文化的起源地。永城人历来懂礼知法,重善讲义,亲孝和合,尤其在睦邻互助方面,世代传承,独具特色。不仅父子、母女、亲戚、朋友间早已形成互帮互助、互信互爱的常态,邻里同事间亦沿袭了许多从形式到内涵的优良传统,无论是新婚、生子、重病、亡故,还是喜登高榜、晋职晋级、乔迁新居等喜事,邻里同事间多会致礼致贺。困难时期,一户缺粮断炊,左邻右舍会毫不犹豫地匀出自家“保命粮”主动接济。当一家遇有婚丧嫁娶等“大事”时,邻居们会主动登门相帮且从不取报酬。如今许多村组织了“红白理事会”“同族宗亲会”“产业互助会”等,就是对这一优良传统的弘扬与发展。

永城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源充沛,山青林秀。境内芒砀北耸,柏山南卫,浍河、包河、沱河、王引河横贯全境,常年降水量871.3毫米,地下水平均埋深1—3米,春夏秋三季田青水绿,冬季霜雪常盖,兼具江南的秀美、北国的豪放。土壤富硒,空气优良,生态文明,人民健康长寿。特别是近年来,永城人创造性地完成了6万多亩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变沉陷区为风景区,并恢复治理矿山1500多亩。全市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水质达标率等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充分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让一贯和谐的永城人世世代代享受和谐成果,不断提升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便在永城市东城区规划建设了一条和谐路。和谐路紧傍双拥公园,东起文化路,西至育才街,路面宽9米,总长550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沱河风景带的由来

2005年初春的一天,时任永城市委书记王建民率领市四大班子领导以及市招商委、发改委、财政局、城建局等单位负责同志,一大早就直奔山东省东营市考察。

下午,在山东省金瀚集团董事长杨青山等陪同下,永城考察团一行集体考察了东营市容市貌和山东省最大的城市公园——东营市清风湖公园。这个公园总占地面积2690亩,其中湖面水体面积1200亩,以黄河文化为主题,在建设风格上吸收借鉴了西方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实现了中西合璧、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兼容并包,集文化、商贸、旅游、休闲于一体。

通过参观学习,永城考察团一行得出的最后结论是:永城要加快发展,必须借助外部力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永城以外的精英走进永城、爱上永城、建设永城;必须优化软硬件环境、优化城市环境,在开发永城人的母亲河——沱河上下功夫,像东营人建清风湖一样,开发建设永城沱河风景带

2005年11月24日上午10时,永城市重点工程项目——沱河风景带奠基仪式在中原路与沱滨路交叉口隆重举行。时任商丘市委书记刘满仓等商丘市领导出席了奠基仪式。商丘市将永城沱河风景带项目列入商丘市重点建设项目,纳入2005年度商丘市目标管理任务。

沱河风景带项目位于永城市东城区沱河以北、沱滨路以南,东至雪枫沟,西至铁路,总长度为3.6公里,总面积98公顷,集旅游、文化、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其中,金瀚·上河城项目由上河商城购物街、上河商城美食街、天鹅堡小区、上河国际·嘉园居住小区、上河国际·骏园居住小区、上河国际·豪庭居住小区等六大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达62万平方米。

沱河风景带的建设极大提升了永城的生态环境,开启了永城尚风尚水的居住新时代,拉升了永城的城市建设规模和质量,提升了永城的品牌效能。

如今的沱河风景带已成为许多永城人每天必至的生态休闲区,一条彩链式橡胶休闲大道掩映在高大乔木绿荫下,弯弯曲曲的柏油小道如游动的龙蛇,穿行于绿树、红花、翠草、清湖之间,成群结队的野鸟在绿荫花丛中自由飞落,清澈的湖水里一只只小船轻轻划过……共同组成一幅新时代城市人文画卷。

来源:永城融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