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邱天仁老师在对中国悠久且丰富多彩的传统工艺美术领域进行深入探索时,发现根雕与根艺始终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这两种艺术形式不仅展现出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还体现出了人类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尤其是根抱石艺术,更是以其独有的艺术形态和文化象征,成为了连接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关键桥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邱天仁.根抱石的魅力——传统工艺美术根雕根艺与当代环境的和谐共生[J].天工,2024(13):14-17.

MLA格式引文:邱天仁."根抱石的魅力——传统工艺美术根雕、根艺与当代环境的和谐共生."天工.13(2024):14-17.

APA格式引文:邱天仁.(2024).根抱石的魅力——传统工艺美术根雕、根艺与当代环境的和谐共生.天工(13),14-17.

根雕和根艺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古代社会。起初,这些技艺主要被用于制作生活工具和宗教祭品等。随着时光的流逝,到唐宋时期,根雕与根艺逐渐开始脱离实用主义,转而走向艺术表达,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修身养性的一种重要方式。到了明清时期,这一艺术形式达到了鼎盛,形成了众多风格流派,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雕强调通过巧妙的手法将普通的树根转化为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品,既留存了自然的原始美,又融入了人文的思想情感。而根艺则更注重自然形态与人为创作的紧密结合,通过找寻自然界中独特形态的树根,再加以少量的人工修饰,以此展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邱天仁老师对根抱石艺术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指出根抱石艺术的特征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天然独特的造型以及对材料选择的严苛上,通过精心的雕刻设计来呈现自然美与独特创意。比如《愚公移山》系列作品通过根石的形态生动展现出故事的精神内涵,体现了自然美与匠心独运。在艺术手法上强调对材料的深入理解和巧妙运用,结合传统与现代技术来实现创意表达。同时,作品中融入社会文化元素,增强了时代感和现实意义。中国根艺美术大师邱宝利的作品《医护工作者》通过根艺手法完美展现了医护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将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紧密结合,展示了作者对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的深深敬意。这两个艺术作品充分显示了根抱石在根雕和根艺中的不同应用,体现了艺术家的创作匠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传统角度来看,邱天仁老师深知根抱石作为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象征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而在现代社会中,它成为了连接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重要纽带,反映出强烈的生态和环保意识,为现代生活增添了浓郁的绿色和盎然的生机。根抱石艺术不仅美化了人们的视觉感受,还进一步深化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这种艺术通过树根与石头的巧妙结合,邱天仁老师感悟到其象征着自然中的和谐共生,激发着人们对自然界的欣赏和对生态平衡的重视。艺术家在创作时极其尊重自然的原始美,尽量少做改动,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此外,邱天仁老师体会到根抱石艺术融合了自然元素与人文创造,展示了自然与文明的和谐统一,鼓励人们在发展过程中珍惜并敬畏自然。同时,它也是对生命力的一种赞美,树根和石头的结合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坚韧,启示人们在面对挑战时应保持坚强的精神,珍惜宝贵的生命。

在当代社会环境下,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邱天仁老师越发意识人们越发重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根抱石艺术以其独特的自然美和深刻的生态意识,成为了连接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重要桥梁。通过对根抱石艺术的创作和展示,不仅可以唤起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和欣赏,还能够引导公众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有力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

邱天仁老师对根抱石艺术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实现传统工艺美术与当代环境和谐共生的有效途径。展望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入挖掘和传承根抱石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创作出更多符合现代审美且具有时代意义的艺术作品。此外,通过展览、教育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根抱石艺术的普及和推广,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与参与度,共同推动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