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0日消息(记者 果君)5月30日起,央广网《我的大学——高招直通车》节目正式上线。各高校招办老师、特色学科老师、学生会干部陆续来到央广网,以直播形式详细介绍学校概况,实时回答网友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学校:北京师范大学

嘉宾:学校教务部(研究生院)招生处副处长刘日升

北师大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高等学府。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教育部和北京市决定重点共建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名单,11个学科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22年,学校12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主持人:您能给我们介绍下北京师范大学么?

刘日升: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

学校构建以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为两翼的一体化办学格局。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于2019年4月正式获批建设,是北师大建设“综合性、研究型、教师教育领先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学校“一体两翼”办学格局和“高标准、新机制、国际化”原则,打造的与北京校区一体规划、一体推进、一体呈现、同一水平的南方校区和增量改革示范区。珠海校区建设有未来教育学院、文理学院、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未来设计学院、湾区国际商学院、一带一路学院以及乐育书院、弘文书院、会同书院、知行书院、凤凰书院,实行“学院+书院”协同育人模式。

主持人:学校的优势学科及特色专业有哪些?

刘日升: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等1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入选学科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现有46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满足不同考生选择所需。

主持人:学校在培养模式上有何亮点?

刘日升:学校将实施一项系统性改革行动计划,即卓越本科生教育行动计划和卓越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覆盖招生、专业建设、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学科平台、考核评价、学生科研和实训等改革内容。

以卓越本科生教育行动计划为例,学校拟探索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旨在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学科组织模式,从人才培养源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学校将通过优化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有组织的跨学科学习。具体包括: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开设“协和医班”和“协和药班”,联合培养新医科和药学领军人才;推动“英语+历史学”“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心理学”3个双学士学位项目招生,继续整合优势学科资源,探索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培养拔尖人才机制;培育申报北京市第二批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推动更多学科深度融通、跨界碰撞。同时还将试点建设一批有组织的跨学科辅修课程模块和微专业课程模块,不断完善辅修学位和微专业建设。

主持人:专业的就业或深造情况如何?

刘日升: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本科教育为学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23届本科应届毕业生中,除公费师范生需直接就业外,学生的主要毕业去向为升学,比例达60+%,其中境内升学占比近50%,境外深造占比 约15%。2023届推荐免试研究生(含本科直博生)占比 30+%。

近三年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0%以上,主要流向的单位类型为中初教育单位、国有企业和党政机关等。

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的师资力量如何?

刘日升:北京师范大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现有专任教师2606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938人。全职两院院士5人,入选各类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370人次。

全员新生导师制,讲座、论坛众多,本科生科研训练,各类学术活动,专家、学者助力学生更好成长成才。

主持人:2024年学校招生政策有哪些亮点或新变化?

刘日升:今年招生政策有以下几点变化和亮点:

1、增设“协和医班”和“协和药班”

2024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协和医学院举办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两校将以此次战略合作为契机,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跨学科交叉建设、高水平科研合作等方面深化合作,着力为国家培养一流拔尖创新医学人才,为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北师大“协和医班”,联合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将成立“协和医班”,遴选30名左右多学科在读本科生加入,双方共同培养兼具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协和遴选一支由协和教职人员组成的高水平学业导师队伍,“协和医班”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择学业导师。符合培养要求的毕业生按推免直博的方式由协和录取进入直博生阶段学习,分别在医学、群医学与公共卫生、医学与生命科学、药学、医学与理学交叉融合、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医学与人文学科交叉融合等8个方向进行深造,按照4(本科)+4(直博)基本学制完成。

北师大“协和药班”,联合培养药学领军人才。北师大化学学院、协和药学院联合招收药学专业本科生,为医药产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且具有全球视野的行业领军人才。药学专业本科生由北师大高考招生15人,注册北师大学籍;协和招生15人,注册协和学籍。本科阶段以2(北师大)+2(协和)方式由两校共同培养。符合培养要求的毕业生按推免直博的方式由北师大、协和录取进入化学或药学相关专业直博生阶段学习。

2、推动双学士学位项目招生

为适应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推动人才培养和优质资源共享,学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英语 + 历史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融合英语专业和历史专业的知识体系,培养英语能力突出、国际视野开阔、历史基础坚实、综合素质卓越的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经济学 + 统计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着眼于统计学服务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发挥交叉融合优势,探索培养紧密结合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兼具扎实的统计学方法论基础和敏锐的经济学嗅觉的新时代统计学和经济学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社会学 + 心理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培养掌握扎实社会学和心理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开展社会心理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同时也具备能力为民众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应对公共事件、创新社会治理的实践型人才。

3、启动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招生

为充分发挥学科资源优势,加强我国古文字研究力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2024年启动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招生。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拟以古文字学为核心,以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等优势专业为支撑,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坚实的专业知识、突出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四有”素养的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拔尖人才,为其将来成为古文字学方向的知名学者和领军人物奠定坚实基础。

主持人:2024年学校招生计划如何安排?有无增减?

刘日升:2024年,学校计划招生4200人,较2023年增加100人,增加考生进入双一流大学机会。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招生类型有普通类、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国家专项计划、艺术类等。

主持人:学校有哪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刘日升:学校有10个国家“拔尖计划2.0基地”。自2010级起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19年,启动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已入选数学、心理学、地理科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哲学、经济学10个“拔尖计划2.0基地”,入选基地总数在全国高校并列第七位。

深化“双院联动、大师引领、国际合作、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新型学习社区,创新“学院+书院”双院联动的育人机制。实施“四位一体”导师制,构建“全师育人、全程培养”的大师育人体系。完善“一主体、多方位”的人才国际化培养体系,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各学科专业广泛延聘国外大学优秀教授主讲全英文课程,创办暑期学校。提供多种国际交流学习机会,资助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参加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参加暑期课程项目等。

加强科研训练项目管理,完善科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为每一位基地学生配备一流导师队伍,建立导师学长辅学制,营造有助于创新意识提高的互动式学术氛围,强化有特色、有组织的科研训练。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和兴趣取向,激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团队协作,给予学生最大的选择研究课题的自由度。在科研训练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生物基地连续10年实施拔尖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能动计划”,构建完善的交叉学科教学过程体系,极大提升了本科生科研训练成效,跨专业本科生团队连续10年参加国际遗传工程机器竞赛(iGEM),获得了7金2银1铜的辉煌成绩。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学校奖助学金政策。

刘日升:学校有全方位多层级完善的学生奖助体系。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建立“经济援助-素质提升-思想引导-品质锤炼”相贯通的资助育人体系。设有国家、地方政府、学校、社会类资助项目,资助力度居全国高校前列,全方位激励学生学有所成,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尤其是,学校采取勤工助学、生活补助、助学贷款、临时补助等工作措施,全力解决学生急难盼愁问题,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主持人:对于即将高考填报志愿的学生来说,选择北京师范大学有哪些具体的优势和吸引力?

刘日升:历史底蕴深厚,综合实力强,一流学科、专业众多,师资力量雄厚,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众多,给予学生更多发展空间。

主持人: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咨询途径呢?

刘日升: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

电话:010-58807962

传真:010-58800562

微信公众号: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

各省招生咨询QQ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