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圆方的第859篇原创

这两天,受朋友邀请一起去参加一个基于“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理论的培训活动。

“家庭系统排列”(简称,家排)算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教授所创立的。主要是透过角色代表及互动呈现,帮助人们面对生命中的困扰,回归“爱的序位”,使组织与系统回归自然和谐、有效运作的状态。

三四年前,在一次机缘下又参加过一次“家排”,还做了做个案,自认为有一些不小的收获。这一次,是从事这项工作四十多年的哥伦比亚大学心理课程导师杨珑(Ron Young)授课。想着机会难得,就来学习体验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些收获,后面几天次第给小伙伴们分享下。今天先不说课程的内容,说一个课程中和朋友讨论的一个问题。改变应该如何发生?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改变的次序

“家排”的目的,很多时候是为了“改变”。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改变的需求。有时候,这种改变是自发的,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有时候,它是外界环境所迫,需要我们适应新的情况。

或者说,每个人,每个组织,都经常要面临“改变”的挑战。

但是“改变”很难,很多人,很多组织可能很多年都无法改变,甚至无法迈出改变的这一步。改变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从内到外,层层递进。

而这次学习,慢慢意识到,我们可以将改变的过程分为五个步骤:心态改变、认知改变、语言改变、潜意识改变和习惯改变。

心态改变

一切改变始于心态。心态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滤镜,它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和反应。

一个人都不认为自己需要改变,或者对于问题视而不见,那么改变是无从谈起的。而这个时候,心态往往是扭曲的。

一个健康的心态是建立和谐家庭关系,和谐组织关系的基础。当我们选择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我们就已经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这种心态的改变会让我们更加愿意接受新事物,更加乐观地看待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认知改变

心态的改变会引导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我们开始意识到,过去的一些观念可能过于狭隘或片面。

在海灵格的理论中,认知的改变意味着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家庭系统中的“自然秩序”,并理解每个成员在其中的位置和作用。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看见自己,或者对于某些角色有巨大的偏见。放我们能够“客观”“全局”去看待问题,很多问题就有被解决的可能。

这种认知的改变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从而建立起更加健康的人际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语言改变

随着认知的改变,我们的语言也会随之变化。我们开始使用更加积极、正面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语言的改变是家庭成员之间沟通质量提升的关键。当我们能够用更加温和、理解的态度去交流时,家庭中的紧张氛围就会得到缓解,爱就能更加有效地流动。

在组织中也是这样,如果一个组织中充满了抱怨,充斥着“这不是我的事”,“这是他的责任”等等等等,一个组织是不会做来越好的。

潜意识改变

语言的改变会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潜意识中。潜意识是我们内心深处最为隐秘的部分,它储存着我们的原始欲望和恐惧。

潜意识的改变是深层次心灵疗愈的开始。当我们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和冥想等方式来引导潜意识时,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勇敢和坚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习惯改变

最后一步是习惯的改变。习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稳固的部分,它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习惯的改变是家庭系统和谐运作的基石。当我们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实践来培养新的良好习惯时,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人生轨迹正在发生积极的转变。

所以,改变难不难?非常难。

因为它并不是你说:我要改变!!

改变就会自然发生的……

它需要我们付出非常大的精力,时间和注意力,还要有合适的方法,合适的次序,同时在过程中建立正循环。改变才可能会发生。

而“改变的顺序”就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从心态的改变开始,逐渐渗透到认知、语言、潜意识和习惯等各个层面。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耐心和毅力,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蜕变和外在的成功。

希望每个小伙伴都能洞察自己,家庭,组织所需要改变的地方。

也希望,大家都能找寻到适合自己改变的路。

听党话,跟党走

学习时间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我们在推进金砖合作的道路上,要顺应时代变化,做到与时俱进。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金砖机制一定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2021年9月9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三次会晤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