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主办,联盟专家进高校工作委员会协办,南华大学和联盟实践教学工作委员会承办的“联盟专家进高校第45站”活动在南华大学举办。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新工科背景下地方综合性院校学术型人才培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幕式上,南华大学副校长于涛简要介绍了南华大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以及建校60多年来取得成就,指出加强工程教育是学校本科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他希望与会专家对计算机类专业建设提出宝贵意见,深化学校新工科建设发展。南华大学教务部部长彭国文简要介绍了南华大学在教育教学改革和新工科的建设中取得的成就。

特邀报告环节,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志英作“计算机专业系统能力培养与思考”主题报告,回顾了在计算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和组织下,全力推进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系统能力培养的过程以及取得的各项进展,并给出了分析和思考建议。合肥工业大学教授胡学钢作“推进专业认证需要提前准备的基础工作”专题报告,围绕有效推进专业认证提供了思路,对专业建设、研究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张锦以“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长理探索与实践”为题,介绍了长沙理工大学关于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实践经验。

国防科技大学首席教授毛新军的报告题为“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的认识与实践”,他以卓越软件工程师为例,分析了软件定义一切时代的特点、产业界的软件开发实践以及国家和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重新审视了软件人才的胜任力模型,讨论了培养卓越软件工程师的若干问题,并结合软件工程专业和课程建设,介绍了国防科技大学开展的教学改革和探索。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颉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融合创新发展”为题,强调了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隐私计算等技术融合的重要性。湖南云智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李德升作“人工智能算力基座——为AI+产教融合加速”主题报告,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让技术深入人心,并从产教融合走向产教、科教并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位工科建设、工程认证的资深专家的报告和建议,为南华大学新工科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主题报告结束后,与会专家与参会者进行了热烈的现场交流,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分解、课程目标的设计与达成、课程体系的设计、毕业要求的内涵与课程支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地剖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通讯员何梦思 欧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