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发电量190634.6KWh、社区总用电量33104.8KWh、上网总电量164196.8KWh、累计碳减排114.93吨、当日绿电指数100%……在贺东社区综合能源零碳管理平台上,几个数据实时显示、不停跳跃。

贺东社区综合能源零碳管理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东社区综合能源零碳管理平台

走进盐城市射阳县洋马镇贺东村,白墙黛瓦、清流绿野交相辉映,新能源充电桩、光伏路灯整齐划一,“零碳”建设延伸体现在农村生产生活方方面面,一幅绿色乡村的生动画卷跃然眼前。“零碳”示范社区长啥样?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进贺东村寻找答案。

贺东村社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东村社区

社区全绿电替代,年节省150吨煤炭

6月17日上午,记者从洋马镇区一路向东,经过G228连接线、贺一线,一路上满眼的绿色植被,空气清新,七彩旅游公路让人耳目一新。道路两侧的农田里,麦子刚刚收割,大型农业机械在田里翻耕作业。鹤乡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一座座现代化大棚“静卧”田野。

与鹤乡菊海一路之隔,便是贺东村的党群服务中心所在地,几名养护工正在给村里的公园浇水。周边所有建筑的屋顶上均安装了光伏面板,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棚子下,还有新能源汽车一键充电。“电动汽车充电快捷高效还便宜,为我们出行提供了便利。”村民李乃炎下车、插电、扫码、充电,一气呵成。

“我们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幼儿园、车棚顶部安装了394块光伏电板、总计约2204平方米,还投运了1套50千瓦/100千瓦时的储能系统,基本能够满足社区日常能源供应和消费,用不完的全部上网出售。”贺东村党总支书记徐金生介绍,目前,光伏发电功率达65.56kW,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28万度,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经营性收入15万元。

光伏发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伏发电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贺东村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任务,在省委驻射阳县乡村振兴工作队的牵头下,与国网公司开展“村网共建”工作,投资284万元打造低(零)碳社区示范工程,积极推广“新能源发电+储能+充电桩+高效节能设备”模式,实现社区内生产生活用能的全绿电替代。

全电食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电食堂

“两三块钱就能吃到两荤两素,还管饱,真的越老越幸福!”当天中午,贺东村全电长者幸福食堂里,83岁的村民袁文英和76岁的村民戚秀英刚刚吃完午饭,她们正在将没吃完的饭菜打包。在食堂里,配备了定温大锅灶、智能电磁炉等智能设备。“清爽整洁、环保节能,每天有几十位老人用餐。”食堂负责人徐加东说。

村民将没吃完饭菜的打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将没吃完饭菜的打包

光伏发电不仅能够提供经济效益,节能减排效益也十分显著。徐金生算了一笔“生态账”:根据平台统计,自2023年7月投运以来,光伏累计发电27万多度,相当于节省了150吨煤炭。

光伏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伏规划

存储“绿色银行”,打造容器苗基地

在徐金生看来,绿色低碳是一个组合,实现低碳还不够,绿色生态同样重要。为此,该村种植了香樟、落羽杉等林木3万多株,绿化覆盖率达50%;组建保洁志愿服务队对村域、生态河道进行全天候保洁;完成45家禽畜养殖户无害化环境整治。在贺东,随处可感的“水面净、满目绿、空气清”生态环境为“零碳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贺东村的容器苗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东村的容器苗基地

“绿色植物是实现净零碳排放的有效减排手段,蕴含着巨大的碳汇价值。”作为江苏最大的“苏菊”生产基地,近年来,贺东村依托2.8万亩鹤乡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打造生态农业全域旅游名片,全村60%以上的农田用于菊花等药材栽植,正与相关企业洽谈合作,对村域菊花、林木等的碳汇“宝库”进行摸底,为后续碳减排、碳交易等提供依据。

菊花是贺东村的主导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菊花是贺东村的主导产业

采访期间,现代快报记者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周边看到,一些红梅和鸡爪槭的花木被装在黑色容器中。“我们这里靠海,土壤碱性大,花草不容易成活,经过外出调研考察认证,用容器装苗,避开碱性土壤。”徐金生自豪地说,为了拉长菊花产业链条,让梅花与菊花、晚樱等花期相衔接,实现四季有花可赏,村里从去年开始打造150亩左右的容器苗基地,达到进一步延长农旅融合链条、增加全村林草碳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三重作用。

春天容器苗基地的梅花盛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天容器苗基地的梅花盛开

“今年3月份,有10多万的游客来容器苗基地打卡。”徐金生表示,这些花木的分枝点统一在1.2米左右,便于后期碳汇估算,预计今年10月底生长成熟,届时将接入碳汇管理平台中进行监管、交易,“不仅美了自然景观,还是我们的‘绿色银行’,以后每年还会有15万元左右的收入。”

路旁绿化郁郁葱葱、处处安装光伏电板、家家用电代替燃气……走在贺东村,扑面而来的是“零碳”建设所焕发的勃勃生机。“绿色低碳不仅体现在用能上,更体现在社会风尚中。”洋马镇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来,贺东村还充分发挥“电暖流”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引领作用,积极探索“积分兑换+爱心超市”文明治理模式,将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帮扶互助、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时长转换为爱心积分,以积分兑换超市物品或租赁农机具,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绿色低碳的文明理念。

通讯员 陈耀煊 于济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陶展 姜振军 文/摄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