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6月20日讯(记者 郭子硕)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6月19日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同时,要持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针对部分报价利率显著偏离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的问题,着重提高LPR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

央行同时对“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LPR报价”划重点,也激起市场对LPR报价方式和趋势的讨论。

在业内看来,“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就是MLF利率。而目前,LPR报价仍是“MLF利率+加点”,MLF利率作为LPR报价的锚定利率,其变动会对LPR产生直接有效的影响。那么在央行行长明确表态之后,未来会有可能在MLF操作利率不动的情况下,单独下调LPR报价吗?

多名分析人士认为三季度很可能迎来LPR报价下行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4月以来银行端通过叫停“手工补息”、停止发售智能通知存款,以及各地中小银行跟进补降存款利率等,推动负债成本有所下行,减轻对公存款成本持续偏高和存款定期化带来的负债端压力。同时,为降低融资成本、维持银行净息差稳定,存款利率仍需要进一步下调,最快可能在年中至三季度落地,进而为后续LPR报价打开一定下行空间。而窗口有望在三季度开启。

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表示:“未来,除下调MLF操作利率,直接引导LPR报价下调外,也存在‘单独下调LPR报价’的可能性。也就是说,MLF操作利率不动,通过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等方式,推动报价行压低LPR报价加点,单独下调LPR报价。”

有市场专家也对此表示认同,“LPR报价本身并不必然需要挂钩或参考MLF利率。”从本质来看,LPR是金融机构对最优惠客户的贷款利率。理论上,金融机构可结合资金成本、风险水平等多种因素形成对最优惠客户的贷款利率,并基于一定公式形成LPR报价。

单独调降有基础,此前也有先例

“LPR报价存在单独调降的可能性。”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财联社记者,从政策灵活性看,央行可通过降准、结构工具,银行根据市场情况充分利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节机制,挖掘LPR改革潜力,银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等,为银行进一步让利实体经济拓展空间。同时,这也能更好兼顾内外平衡。综合来看,LPR报价单独下调,存在一定基础。

Wind数据显示,近年来MLF利率与LPR利率整体呈现正向变动关系,但也出现过多起例外。今年2月份就是在MLF利率不变的情况下,5年LPR报价大幅下行了25个基点之多。2022年5月,当时也是在MLF利率不变情况下,5年期LPR报价大幅下行了15个基点。2021年12月份,还曾出现过MLF利率不变的情况下,1年期LPR报价下行5个基点的状况。

“不排除因监管层叫停‘手工补息’等带动银行存款成本下降,驱动LPR报价单独下调的可能性。”王青预测,近期监管层叫停“手工补息”,治理资金沉淀空转,将对下一步单独下调LPR报价带来积极影响。此外,金融“挤水分”导致近期新增贷款数据偏低,而信贷市场供求平衡状况本身就是影响LPR报价加点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过,周茂华也提醒,这并不意味着MLF与LPR利率之间联系得立刻淡化。目前LPR利率改革成效显著,政策传导畅通。但从长远来看,LPR 利率需要更加市场化,能充分反映银行自身负债、市场供需,信贷风险溢价等,让贷款利率基准能反映市场资源配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