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江渭清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奋斗了70余个春秋,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敢于担当、实事求是的精神。江渭清曾说:“做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肩膀要宽,耳朵要硬。”江渭清深得毛主席的信任,从他们的交往中,也足以看到江渭清同毛主席一样,在重大问题上追求真理的高贵品格。

1937年春,在湘鄂赣边区领导游击战争的江渭清,在报刊上看到国共再次合作的消息,立即向省委提出,应尽快与国民党谈判联合作战,不久,省委决定成立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军事委员会,当地红军更名为湘鄂赣抗日游击队。次年,国共达成协议,南方八省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江渭清所在的部队编入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傅秋涛任团长,江渭清任副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6月,在陈毅的指挥下,新四军第一支队奔赴苏南敌后高淳县,傅秋涛和江渭清率领第一团活动于京杭国道以西,逼近日军大本营南京近郊,他们在此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大力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7月,江渭清亲自指挥部队攻打南京的西善桥镇,消灭日军的一个小分队,不仅给敌人沉重的打击,更增加了军民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此后数月,经过几场战斗,一团发展壮大,人数增加到了2000多人,武器装备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1939年1月,傅秋涛和江渭清的一团配合谭震林的第三支队攻克繁昌城,在保卫繁昌的战役中,一团先后作战11次,毙伤日伪军500多人。1940年4月,傅秋涛和江渭清利用父子岭的地形,与敌人展开激战,历经8小时,毙敌300余人。

叶挺率部攻打泾县时,江渭清建议“围城打援”,叶挺采纳了他的意见,新四军向城外的日军进攻的同时,又在县城南关附近设伏,引诱敌人出城救援,然后给敌沉重的打击。经此一战,日军弃城逃亡,一团率先攻入泾县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初,皖南事变爆发,国民党将枪口对向共产党人,新四军遭到巨大创伤。为牵制国军第52师的火力,顺利掩护军部突围,傅秋涛和江渭清率领3000余人,与敌人展开厮杀,连战数日,部队指战员大多牺牲,江渭清身边只剩下几百人,但在突围中,这几百人也被冲散了。经过两个月的跋涉,江渭清来到苏南,与谭震林会面,开始了新的工作。

此后,江渭清担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旅长,为提高指战员的军事素养,使部队成为敌后战场上的一支中坚力量,江渭清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军事训练,抓整顿、抓建设、抓扩军,在较短的时间内,部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41年7月,日伪军开始对东路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清乡”,为保存战斗力,经师部研究,决定派遣十八旅少部分部队与敌人展开周旋,大部队跳出“清乡”区,开辟新的根据地,江渭清奉命北上,来到江高宝地区,这里的形势异常严峻,不仅有日伪军的势力,还有国民党顽固派的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尽快在新区站住脚,江渭清要求部队发扬新四军的优良作风,与人民群众建立密切的关系,把当地武装势力改造成抗日民兵武装。经过艰苦的工作,十八旅很快在这里打开了局面,将江高宝地区建立成抗日根据地。

1942年4月,江渭清赴苏南担任新四军十六旅政委、苏南区党委书记,在同日伪的斗争中,他深刻感受到我军运转的余地太过狭窄,为扭转被动局面,开始向外发展,扩大机动范围,苏南军民始终贯彻落实“加强团结、坚持作战”的方针,江渭清还结合苏南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开展减租减息,使贫雇农经济上获益,摸索出组织和发动农民群众的策略办法。

1943年,苏南敌后抗战进入艰难时期。日伪开展了更大规模的“清乡”,建立起长长的封锁线,与此同时,国民党第三战区集结重兵,向十六旅发起了“清剿”。江渭清当即动员部队,教育广大指战员认清形势,准备投入战斗,另一方面积极召开群众大会,揭露国民党顽军倒行逆施、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罪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12日,顽军从东西两线向十六旅发起进攻,江渭清率领战士们奋起反抗,掩护苏南党政机关顺利转移。此后,江渭清的十六旅开始了长达半年之久的南京外围游击战,7月21日,在赤脚山下百里庄遭到日伪军的四面合围,突围中,江渭清手臂受伤,但强忍剧痛,指挥战斗,最终因失血过多昏倒在地,经过卫生队抢救才脱离危险。

1944年夏季,新四军在苏南发起攻势,江渭清率兵发起长兴战役,攻克伪军据点13处,歼敌4个营,俘虏伪军副团长以下400多人,收复土地400平方米,解放6万人。10月23日,十六旅向周城发起进攻,经过十小时的激战,全歼伪军一个团,为之后向浙江天目山发展创造了条件。12月4日,十六旅攻克重镇泗安,摧毁碉堡22座,将苏南根据地扩展到苏浙皖边。

1945年,新四军建立苏浙军区,担负向东南发展的任务。从这年3月到6月,新四军三次发起天目山反顽战役,王必成和江渭清采用“诱敌深入、围歼敌人”“集中兵力,以少胜多”的策略,解放浙西广大地区,8月发起东坝战役,摧毁日伪据点50余处,解放苏皖边区多个市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胜利前夕,驻扎在句容县城的日伪军出动1400人,向溧水地区发起扫荡,江渭清当即组织群众开展反“扫荡”工作,并设下埋伏,给敌人重创。8月19日,江渭清率部向金坛、溧阳两城拒绝投降的日伪军发起进攻,歼敌1700余人,两城得到解放。这一仗是江渭清在江南抗战的最后一仗。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江渭清时任南京市委副书记,参加了这场会议。会议开幕的前一天,毛主席在六国饭店看望与会的全体代表。

那天,江渭清兴致勃勃地来到六国饭店中楼大厅,忽听身后有人说道:“啊!这不是江渭清吗?”江渭清扭过身子,只见说话的人是张治中,站在张治中身边的是毛主席。毛主席疑惑:“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张治中看着江渭清说:“这个人可厉害啊,抗战之初的时候我是领教过的!”张治中讲起了与江渭清相识的经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之初,张治中任湖南省长,当时他立下一条规定:每周一、三、五接见来访者,每人限时30分钟。有一天,在新四军中任副团长的江渭清来了,他交谈一阵便即离去,可是只隔了一天,他又来了,遭到门卫的阻拦。

江渭清冲着张治中的办公室大喊:“你不让我进去没关系,请转告张主席,现在国共合作抗日,可我们新四军没饭吃,士兵们有怨气,要上山打游击!”张治中听到外面的争吵声,连忙走出去,询问:“江副团长,我们合作很诚恳,你怎么要上山打游击?”经过江渭清的一番“吵闹”,借走了整整2000元光洋。

张治中对毛主席说:“你瞧他多会说话,一下子就把我将到那里了。当时2000元光洋,可以买4000担稻子!”毛主席听闻,哈哈大笑,江渭清加入了毛主席和张治中的散步行列。江渭清回忆起在中央苏区时第一次见毛主席的场景,不禁颇有感触,毛主席何尝不是,他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啊,那时曾有苏区政权,但只是几块根据地,只能算全国政权的雏形。现在就大不相同了!我们召开这次政协会议,就是要协商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权。我们的胜利是靠三样法宝:模范的纪律、模范的群众工作、模范的统一战线。”

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对江渭清说:“渭清啊,你现在从部队转到地方,当了南京市委副书记,可要好好学习七届二中全会决议,领会党的方针、 政策,要保持党的优良传统,教育我们的党员、干部切不可在进城以后被‘糖衣炮弹’ 打倒。”

毛主席还特别强调要将南京市改造好,南京过去是民国政府的首都,充满了官僚气息,腐败盛行,在新中国的建设下,这座城市一定要变成为人民服务的城市。江渭清谨记毛主席的教诲,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在此后的三年中,他和南京市的其他同志一起努力,整顿社会秩序,恢复生产,南京迎来了新的发展,朝气蓬勃,焕然一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2年11月,江渭清调任江苏省委书记,后又任江苏省委第一书记。

1957年,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反“右”运动,7月上旬,毛主席来到南京,了解了一些工作后,对江苏省反“右”的消极态度十分不满,于是非常严厉地批评江渭清。

毛主席问:“你们这里,有没有右派?”江渭清说:“主席啊!哪个人没有几句错话呢?您老人家说的嘛,十句话有九句讲对,就打90分;八句话讲对,就打80分。”毛主席完全没有料到江渭清会这样回答,于是狠狠地说:“你到底执行不执行?”江渭清丝毫不让步:“我是省委第一书记,是省委一班人的班长,如果书记、常委内有‘右派’,那我就是‘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渭清的态度十分强硬,甚至说出了“撤我的职,让别人来反”的话,毛主席听了,不怒反喜,带着幽默的口吻说:“渭清啊,你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江渭清学着毛主席的话说:“主席啊,我是舍得一身剐,要为您老人家护驾!”

后来,毛主席在给各省第一书记开会时说:“对中央的指示,你们不要一说这是中央的,就完全照办。正确的,你要执行,不正确的,你要过滤。”1987年,彭真来南京下榻的金陵饭店,和江渭清说起往事,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说道:“渭清同志,我真佩服你!”

江渭清向来仗义执言,对于不正确的,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1958年在“赶英超美”的口号中,掀起了“大炼钢铁”,江渭清如实向毛主席反映:“像这样全民炼钢铁,说句不好听的,叫‘劳民伤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号召广大干部深入乡村,开展调查工作,江渭清常常到农民家里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不止一次对乡村干部说:“你要牛耕田,要与牛共眠。”还有一次,他考察公社书记:“给我说说二十四节气。”公社书记吞吞吐吐答不上来,江渭清教诲道:“连二十四节气都不了解,如何指导农民耕田呢?”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农民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江苏苏北甚至有饿死人的事件。江渭清得知后,指派纪委书记康迪前去核实,并且交代:“保证农民一天一斤大米!”江渭清看着报纸上的各项数据,陷入深深的沉思,他怀疑数据造假,便前往基层走访,调查完毕,在县里开会讲心得,做指导工作。

1961年2月6日至8日,毛主席南下调查,来到杭州。在杭州到绍兴的列车上,大家就食堂问题展开讨论,柯庆施讲述公共食堂的好处,在场的人一片赞扬之声,毛主席听得十分高兴,人群之中,只有江渭清皱着眉头,陷入沉思,毛主席见了,便问:“渭清同志,他们都讲办食堂的好,唯独你不说话,这是什么道理?”江渭清直言:“我不好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已明白江渭清的言外之意,便鼓励他有意见就提,“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于是江渭清直言:“我认为办食堂有三个不好。”

江渭清说:“食堂耗粮特别大,本来一家一户过日子,再穷也有‘糠菜半年粮’,大办食堂之后,不管男女老少,活轻活重,都在一个大锅里吃,一年吃了两年的粮。”毛主席竖起一根手指,说:“这是第一,第二呢?”江渭清说:“农民一家一户过日子,挖点野菜,剩饭剩菜,就能喂一头猪,全国一亿农民,就是一亿头猪,现在公办食堂,不许私有养殖,没有蛋吃,没有肉吃。”毛主席点点头,竖起第二根手指。

江渭清继续说:“各家各户烧火做饭,对灶火碗盒十分爱护,办了食堂,锅灶经常坏,碗筷随便丢,还有干部的亲属搞特殊化。但更严重的是烧火问题,现在办的食堂缺烧草,就到处砍树,农村的树都被砍得差不多了。”毛主席听后,问周恩来:“他说得对不对?”周恩来说:“他讲得有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毛主席让胡乔木和田家英分头行动,深入湖南、浙江农村做调查,为期一个月,之后再进行讨论。

毛主席对江渭清说:“渭清同志,你回去以后,先把苏州的食堂停掉。”江渭清说:“主席,马上解散也不行。”毛主席问道:“照你说应该怎么办?”江渭清说:“这几年到处‘大办’,日用品严重脱销,如果食堂一哄而散,势必给群众带来新的困难。”毛主席听闻,指示道:“就照你们江苏的具体情况,研究办理。”江渭清的正确意见得到了中央的采纳,取消了农场公共食堂。

1974年12月,江渭清出任江西省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省军区第一政委。此时,江西的经济状况已经混乱不堪,江渭清在主持日常工作的时候,坚决遵照邓小平的指导方针,向省委提出:“要振奋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下决心抓好工农业整顿,把经济搞上去。”

经过1975年一年的整顿,江西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劳动纪律已经出现转机,国民经济重现上升的势头,与1974年相比,全省工农业增长了10.2%,国民收入增长了9.9%,财政收入增长了19.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80年代,江渭清退出工作岗位,回到江苏养老,此时,他的爱人徐敏已经去世,所以他在生活上是十分孤独的。冬天的时候,江渭清常常搬一个小板凳,坐在门口晒太阳,此前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常去看望,每每这时,江渭清便说:“来陪我坐坐,讲讲话。”

江渭清回忆起往事,有感而发,便给大家讲起过去发生的故事。江渭清说:“我文化低,毛主席知识渊博,古今中外,天南海北,他老人家都知道。每次开完会,我和一些文化水平差不多的同志便去找田家英同志讲解,因为毛主席的话,只有周总理和家英同志理解得深,但是总理太忙,家英同志是个好人,可惜早逝了!”

“我老了,回江苏好。但我不干政,就是自己养老。中央规定我伤残可以用六个人,太浪费了。砍掉一半,用一个机要,一个生活秘书,一个服务员,够了。月工资因为来人啦,大约二十来天就用完了。还有个把星期我就下县里去‘打抽丰’。混点吃吃,也听听新鲜消息。现在有不少新名词啊?失业了叫待岗,生产下降叫滑坡、负增长,还有什么信息化啦,我也跟不上时代啦!思想僵化,身体老化。你们搞现代化,我是准备火化啦!”

2000年,江渭清老人不幸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