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春燕聊城报道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有利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今年3月份以来,国家和省级层面先后对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作出部署安排。近日,聊城市政府印发了《聊城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6月20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刘文强介绍了《实施方案》相关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施方案》包括十二部分,可概括为“十大工程”、33项具体措施和保障措施。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明确了指导思想,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纵深推进“十大工程”,分阶段提出到2025年、2027年发展目标。

第二至第十一部分,实施路径。立足聊城市各有关领域实际,本着务实有效的原则,组织实施“十大工程”:一是实施工业技改提级工程。包括推动产业高端化跃升、推动产业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3项具体措施。二是实施农业机械装备升级工程。包括优化农机装备结构、补齐粮食烘干设施装备短板2项具体措施。三是实施交通运输设备绿色转型工程。包括推动客运设备转型提能、推动运输装备降碳提效2项具体措施。四是实施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程。包括推进建筑设施设备更新、推进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2项具体措施。五是实施教体文旅设施更新工程。包括推进教育设备标准化更新、提升体育设施智慧化水平、推动文旅设施设备更新提升3项具体措施。六是实施医疗设备更新工程。包括扩充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2项具体措施。七是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工程。包括推动汽车换新、家电换新、家装消费品换新3项具体措施。八是实施高品质供给升级工程。包括着力提升先进产能占比、着力提升优质产品品质、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3项具体措施。九是实施高效能循环利用工程。包括完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支持二手车流通交易、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3项具体措施。十是实施全方位标准提升工程。包括参与能耗排放技术标准制修订、参与消费品标准制修订、强化循环利用标准引领3项具体措施。

第十二部分,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专班办公室实体化运作,完善推进机制,要求各县(市、区)也安排专门工作力量,凝聚市县工作合力,高位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各类专项资金,研究制定具体支持政策。三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精准高效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推广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做法。四是强化金融服务支撑。推动银行机构有效对接制造业企业,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五是提升要素保障水平。全力保障技术改造项目用地、用能需求。六是提升项目服务水平。市工作专班与市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和要素保障指挥部加强联动,以重点项目全周期协同管理系统平台为依托,加强项目谋划储备,设立设备更新项目会审模块,分领域建立设备更新动态项目库,实施全周期协同管理。七是营造浓厚氛围。深入开展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持续做好政策解读、典型宣传、深度报道,全力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实施方案》主要特点:

目标要求高。市《实施方案》作为省《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文件,科学制定具体量化目标,确保主要指标不低于上级要求、不低于现有水平,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激发消费潜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

覆盖领域广。围绕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等四大行动,扎实推进“十大工程”,基本涵盖国家和省方案内容,并体现了聊城特色。

要素保障足。《实施方案》在国家和省实施方案中提出的机制、财政、金融、税收、要素等保障措施之外,根据聊城实际增加了依托“重点项目全周期协同管理系统”提升项目服务水平、通过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浓厚氛围等保障措施,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关系全局的一件大事,是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难得的机遇。刘文强表示,下一步,市工作专班会同各相关部门(单位),扎扎实实推动《实施方案》落地落细,确保工作取得实效,重点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加快构建“1+N”政策体系。持续推动相关部门出台工业、农业、建筑市政、交通运输、教体、文旅、医疗、消费品以旧换新、标准提升等领域配套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重点任务,加快构建全市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1+N”政策体系,目前工业、以旧换新、标准提升领域市级实施方案已出台。

强化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市工作专班作用,加强协同配合,定期调度工作进展,会同各成员单位做好方案制定、政策研究、项目储备等方面工作,合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及时跟踪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研判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完善政策措施。

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及实施。围绕国家、省政策支持方向,依托“重点项目全周期协同管理系统”平台,建立项目储备库,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激发社会投资潜力,滚动调整实施。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渠道提高政策宣传解读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充分调动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政策红利直达企业和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