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朋友圈、微博、新闻推送都被那个天才少女姜萍给刷屏了。

大家都知道,她在阿里全球数学竞赛里拿了93分,直接冲到了第12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萍的前面,几乎全都是北大清华的大佬们,偶尔还有几个麻省理工、普林斯顿、卡梅隆这种世界顶级名校的学霸们来插一脚。后边那位张天一,也是个狠角色,是江苏省的理科状元。

但姜萍呢?她可不一样,她是从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出来的。

对,你没听错,就是中专!

一个中专生在全球数学竞赛里拿了第12名,这事儿听起来就像是那种“丑小鸭变天鹅”的励志童话故事一样,让人直呼过瘾。

可事实就摆在你面前,不由得你不信。

那姜萍是怎么做到的呢?肯定不是学校教得好,毕竟中专嘛,大家心里都清楚,主要就是混个文凭,真正想学点啥科学文化知识,那就得看自己的造化了。

那为啥姜萍能这么牛呢?

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她数学天赋异禀!

听说她从初中开始,数学就像开了挂一样,很多题目看一眼就知道答案了,可惜她偏科太严重了,最后只能落到中专去。

现在网上好多人都在骂中国的教育制度,说就是因为这种应试教育,让姜萍这样的天才流落到了中专。

试想想,小升初、中考已经有各种掐尖考试,还能漏掉这样一位真正的数学天才,这不是搞笑吗?

要我说啊,这事儿得两看。

一方面,咱们的教育制度确实有问题,为了高考,大家都得走同一条路,最后都像流水线一样生产出一批批毕业生,这确实不咋地。

但另一方面呢,你说中国的教育是为了选拔精英?那我可不敢苟同。咱们的教育,说白了,就是培养一群没有思想、只会干活的劳动工具。

你想想,每天为了房贷、车贷、孩子、家庭、养老这些事儿忙得团团转,根本就没空去思考,这不就是上面的设计需要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我们作为底层的老百姓,想太多会伤神。

所以嘛,没有思想只会劳动的人,才是最好的牛马。

也就是说,大学和中专是没什么区别的,本质上都一样,都是培养牛马的地方。

试想想,要是姜萍真的上了高中,她还能不能真正展现她的数学才华?

高中学习压力那么大,要学的知识多如牛毛,简直像翻不完的山、做不完的题。

在这种高强度、高压力的学习环境下,哪怕姜萍的数学天赋再好,恐怕也很难有额外的精力去深入钻研高中以外的数学知识了。

因为她偏科的问题,估计也考不上那些顶级高校,到最后,她也只能泯于众人,是个“数学比较好的小姑娘”罢了。

现如今,她去了中专,算是她的幸运了。

为啥这样说?

因为她遇到了一个同样郁郁不得志的数学天才老师——王闰秋。

王老师也是个数学天才,2020年从江苏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来没找到更好的工作,就回老家进了这所中专教书,但这并不影响他也是个数学高手的事实。

从2022年开始,他就参加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三年的成绩分别是166名、432名和125名,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实力。

姜萍在王闰秋的辅导下,简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才有了这次的第12名。

当初姜萍在学校的两次期末考试,就让王闰秋发现了她的数学天赋,从那以后,他就对姜萍进行各种辅导。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如果遇到像我一样的学生,我一定要当他们的领路人,告诉他们人生有不一样的可能。”

现在看来,他确实做到了。

说实话,我挺羡慕姜萍的。你想啊,在中国14亿人里面,天才肯定是有的,但是能够把这些天才从一大堆普通人里找出来的伯乐,那可就真的是屈指可数了。

更何况在这个有点死板的教育体制下,如此的机械化,虽然可以帮助社会筛选出了人才,但也可能把天才给筛掉了。

所以姜萍和王闰秋这种“千里马+伯乐”的组合,真的是比中彩票还难。

他们的故事虽然没法复制,也没有啥指导意义,但确实挺让人感动的,就像上天特意安排的一场美好的邂逅一样。

要是姜萍家里有点钱,没让她上中专,而是出国上学去了,那么这个数学天才就被直接送出去了。

到时候我们该骂谁呢?

很难想象,以后会有更多的姜萍、李萍、王萍被埋没......

所以,我觉得教育部还是该深刻反思,毕竟因材施教的路还很长,如果让天才泯灭在繁琐的生活琐碎中,的确是这个社会的损失。

如果那些名校可以直招或保送奥运冠军、世锦冠军,却说没办法破格录取姜萍,我觉得姜萍去哈佛也不是不行,毕竟基础科学是属于全人类的。

学成再回来也是可以的。

不是!

学成不回来也是可以的,别再学那些人回来考公考村官了。

我觉得她们这种天才是属于人类的宝藏,不应该被局限在某个弹丸之地,而是应该让他们有更广阔的天地去发挥自己的才能,为人类创造更大的价值。

就像马斯克,冲击太空才是天才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