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现代化的中国选择》新书座谈会在京举行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苏墨

工人日报客户端 6月4日,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化的中国选择》新书座谈会在京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爱军在致辞中表示,《现代化的中国选择》解读权威、论述精辟,资料详实、表达生动,兼具理论性和通俗性,是北京出版集团今年重磅推荐的主题精品。集团始终将做优做强主题出版视为重要政治使命,始终秉持“原创、专业、首善”的价值理念,大力实施精品出版战略,高站位谋划主题出版工作,高标准出版更多具有厚重历史思考、强烈时代责任、宽广全球视野、坚实理论功底的精品主题图书。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研究员陈晋认为,《现代化的中国选择》是目前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著作中具有学理逻辑、学术思想、学科特点的一本书,通过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层学理逻辑,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学术化阐发,并真正地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了一个综合性课题进行研究。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党关注的大问题,如何从理论上、实践上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说透彻,需要理论界、学术界作出努力,本书的出版正当其时。作者以“选择”为切口,从三重逻辑出发,归纳提炼,史论结合,极具社会价值。

北京日报社总编辑、副社长伍义林从新闻传播角度谈了本书的阅读感想,认为《现代化的中国选择》精辟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和“二十大”精神, 是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研究、做好理论宣传的优秀读本。

“《现代化的中国选择》文风朴实、材料翔实、论证扎实,有大时代观,”前线杂志社总编辑梁家峰提到,“本书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作,是一部具有思想高度、理论深度、历史厚度的精品佳作,读完深受启发。”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黄锟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当下最大的政治,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党的中心任务。《现代化的中国选择》在三大逻辑中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实现等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问题出发,层层深入,是一部重量级的理论著作。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杨平指出,《现代化的中国选择》具有很强的未来指向性,是动态的、实践的,既是方向、目的,同时也是方法,对于普通大众全面客观理性地认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问题,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馆长杨家毅提到,”现代化应该是人的现代化,思想的现代化,《现代化的中国选择》花了很大篇幅讲述关于思想、关于文化、关于人的现代化,值得一读。”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现代化的中国选择》是一本思想性、理论性、叙述性、普及性都兼顾的好作品,既为新征程上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阐释和学理支撑,对于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也具有重要作用。

专家交流结束后,李君如对本书的创作由来、思考过程等进行了介绍,并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个刚开题的重大研究课题,作为理论工作者,不仅要懂得中国式现代化这条道路是来之不易的,但更加要懂得这条道路还在继续,历史在延续,未来时间还很长很长,肯定还有大量新的探索、新的经验,要继续努力,为写好中国式现代化这篇大文章贡献力量。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