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法律顾问进园区、进企业开展民法典宣传,举办民法典知识网上有奖答题,运用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公交移动电视等载体开展专题宣传……在刚刚过去的5月,一场场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在大江南北、线下线上如火如荼地开展,全方位营造学习宣传民法典的浓厚氛围。

今年5月是第四个“民法典宣传月”。活动中,各地坚持用听得懂、学得进的方式,宣传讲解记得住、用得上的民法典知识,让更多群众在“润物细无声”的普法宣传中,真切感受民法典的法治力量,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我们正在开展活动,可以针对您所咨询的劳资问题为企业上门开展公益普法讲座,您也可以提出其他法治需求。”北京市房山区的12348法律服务热线接线员通过电话向企业咨询人介绍专项活动的相关举措,并征集企业需求。

连日来,房山区利用多条政务热线了解企业需求,同时组织“助企惠民”普法讲师团成员走进企业开展以案释法等公益普法宣传工作。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今年“民法典宣传月”活动的重心所在。各地针对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广泛开展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普法宣传,助力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河北省聚焦农业农村重点产业项目,精准对接乡村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将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工作向乡村延伸,全面统筹涉农领域法治力量,加强涉农领域立法和执法监督,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深入规模以上企业,宣讲涉农法律政策,对企业负责人和员工进行法律培训,指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帮助企业防范化解风险。

四川省发挥工商联、商(协)会积极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配套活动,形成部门联动、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以组织参加第三届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法律知识竞赛为契机,持续提升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综合执法业务素质;四川省工商联持续推进“法润川商”十项活动,推动法治民企建设,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江苏省扬州市在全市遴选25名政治素质较高,熟悉涉企法律法规、政策,热心普法事业的专家学者和律师,组建市级民营企业普法宣讲团,围绕依法纳税、安全生产、规范用工等与市场主体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组织宣讲团成员编写普法宣讲课件、录制普法课程、开展法治讲座,帮助民营企业熟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增强企业和职工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打造法治宣传阵地

“老年人在意识清楚的时候,可以指定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或者组织作为自己失能后的监护人,提前消除近亲属之间的争议……”5月9日,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街道中路南社区文化活动室内,社区法律顾问舒琴律师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法典宣传活动——“法治讲堂”,针对老年人所关心的、贴近生活的身边事,结合民法典规定及典型案例,宣传讲解老年人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

“在活动室办‘法治讲堂’比在居委会的效果更好,前来参加文体活动的群众都可以直接加入进来。”中路南社区党委书记池学敏说,社区辖区内老年人较多,涉及遗产继承纠纷的案件也越来越多,活动室是群众日常休闲娱乐的“老地方”,这次讲堂也改变了之前单向授课的枯燥形式,让群众充分参与讨论,让民法典“亮”于市井,更接地气,收获了群众一致好评。

“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期间,各地将民法典宣传与文艺节目融合在一起,推动民法典元素融入各类普法阵地建设,以“寓法于乐,化教于心”的方式,为群众送去了丰富多彩的“法治大餐”。

5月13日,西藏自治区2024年“民法典宣传月”启动仪式举行。活动现场,歌曲、舞蹈、小品等各类法治文艺作品轮番上演,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法律知识有奖问答环节更是吸引着不少市民驻足、观看、竞答。“这样的活动既有趣味,又能学到民法典知识,希望以后能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现场群众如是说。

北京市通过开展环湖普法、体验法治专列、青少年法治书画展、法治主题文创印章打卡、公益法律服务等活动,不断拓宽法治文化的输出渠道,调动群众学法积极性,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甘肃省聚焦落实《甘肃省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各地各部门依托门户网站、融媒体中心加大民法典宣传力度,推动报纸和广播电视主频率、主频道、新闻网站开通专版专栏,运用“两微一端”、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广泛传播民法典宣传作品,深入开展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学会民法典、善用民法典。

从工厂到社区,从城镇到乡村,从线上到线下……各地通过组织开展法治讲座、知识竞答、法治文艺演出等群众参与度高的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形成了“文化搭台、普法唱戏”的生动局面。

量身定制普法产品

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让法条走进百姓心中、融入百姓生活?5月8日晚,一个小型露天电影院吸引着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佛奥阳光花园小区周边的群众围观驻足,这是中山市司法局举办的法治电影进社区活动。

电影放映前,工作人员向现场居民发放法律宣传折页等宣传品,解答群众的法律咨询。“露天影院”不仅为群众带来法治电影的视觉盛宴,更为群众带来了丰富的法律知识。

“组织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是‘民法典宣传月’的重要抓手。”中山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祠堂和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广泛开展民法典阅读、法治故事宣讲、法治文艺汇演、法治书画展览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普法为民,才能“典”入人心。

“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期间,各地因地制宜为群众“量身定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普法产品,通过制作普法动漫、短视频等,推动法治文化精品创作供给,让民法典知识更加入脑入心。

北京市制作“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民法典主题普法宣传挂图,张贴到全市7000多个社区、村,发放到相关单位、重点公共场所;围绕社会关注的、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制作民法典普法短视频、普法折页、宣传品,邀请法学专家录制民法典普法系列微课堂,让民法典随处可见、融入日常。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法治进民企”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新疆首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题微电影《希望之地》在现场首映。

活动现场,自治区司法厅、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还联合组织开展法治文艺演出、法治实践体验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及“法治巴扎”普法宣传活动,现场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发放《民法典百姓普法读本》,“零距离”宣传民法典等法律法规。

随着一系列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的相继开展,“典”燃了群众学法热情,“典”亮了群众生产生活。各地将坚持从群众需求、群众感受出发,久久为功,推动民法典学习宣传走深走实,让民法典深入人心、与民相随。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