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张明云 封面新闻记者 伍勇

6月19日,在四川德阳罗江区调元镇顺河村,连绵起伏、一望无际的花椒山上,一簇簇颗粒饱满的花椒缀满枝头,微风拂过,椒香四溢,呈现出丰收的喜人景象。剪枝切段、抬椒转运、持叉装车,几十名工人挥汗如雨,脸上却洋溢着欢喜愉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河村的村民们在采摘花椒

捋起袖子,年过花甲的脱贫户刘道诚抬着鲜椒脚下生风,满头白发却毫无疲态。当有人问到他累不累,让他休息一下时,他回答道:“不累,每天不用早出晚归就能在杨老板这里挣120元,一干就是一两个月,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活儿。”

刘道诚口中的杨老板就是顺河村土生土长的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杨洪军。2012年,外出打拼16年的杨洪军带着资金回乡创业,投资800余万元成立公司,通过流转闲置土地和开发荒山荒坡,启动了青花椒种植基地建设。

2014年,杨洪军的青花椒树开始挂果。那年底,1500亩青花椒总产量达10万公斤,收入近百万元,同年,他的青花椒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返乡创业初见成效,当地老百姓受益匪浅。曾经的荒山荒坡被垦荒利用,让土山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杨洪军采用“土地入股,固定分红”的模式,把土地承包费和固定分红每年按时支付给村民,该村200余户村民都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了专合社,每年光土地承包费和固定分红就会给村民带来300余万的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河村的村民们在采摘花椒

此外,合作社每年固定聘用约80名本村、本镇村民、脱贫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参与花椒园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生产管理事务,让村民足不出村就看了家、挣了钱;在花椒成熟采收期,他更是大量使用务工人员,最多时甚至达到200-300人。

为了把产业做大做强,带动乡亲们共同富裕,杨洪军激发村民种植青花椒的积极性,挨家挨户做宣传动员,让村民种植优良青花椒品种,他教给村民减少成本、提高成活率的种植方法,并帮助联系销售市场,形成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统一的“三统一”种植—营销模式。

如今,顺河村的青花椒种植规模已达到6000余亩,2024年,预计能收青花椒1000多吨,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家乡嬗变,荒山变“金山”,群众尽开颜。带头人杨洪军和村民一同让青花椒成为顺河村的一张新名片和金字招牌,带动了调元镇乡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很感谢杨洪军带头种植青花椒,带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如今,不少顺河村村民深有感触,而带头人杨洪军正在思考如何青花椒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让联农带农助农富农作用不断增强,让父老乡亲更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