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为什么要大规模放宽免签政策呢?

目前,我国对以下国家实施了单方面免签政策:

1、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这些国家及地区的持普通护照人员在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期间可以免签入境中国。近期这些国家及地区的免签政策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

2、澳大利亚(刚刚):自2024年6月起,澳大利亚被纳入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

3、新西兰(待公布):中新两国间已恢复多条航线,并且中国将对新西兰单方面免签。

与此同时,中国还与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格鲁吉亚等国家达成了互免签证的协议,进一步促进了双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旅游业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免签之外,还对全球超过50个国家实行72/144过境免签政策,这就意味着这些国家的游客坐个飞机过个境最长能免签停留6天。

单方面免签政策,最初触动了中国社会底层舆论比较敏感的民族自尊心问题,引发了一些质疑,觉得应该对等免签。

这种想法当然是错误的。

客观地说,中国和发达国家在人均经济指标上仍然存在差距,单方面的免签,正是基于这个经济因素

免签是因为可以认定,某个国家的人,大概率不会非法滞留在中国,那么,就没有必要花费成本去建立这个门槛。这对发放签证的国家和申请签证的外国人,都省事、省钱。的确,任何国家都会有穷人,但对这些国家的穷人来说,待在自己国家有更好的福利、有亲朋好友、有熟悉的环境,没有必要专门到中国来。

所以,我们的单方面免签不是我们讨好这些国家的手段,而是提振经济,扩大国家影响力的顶级阳谋。

这政策一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外国游客多了。今年一季度,中国出入境人数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水平的92%,外国游客数量比2023年同期增长了3倍还多,这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免签政策入境的,达到98.8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携程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上述12国游客前往我国内地入境游的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341%,其中,马来西亚、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的入境游客最多。马来西亚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485%,同时也是增幅最高的国家;德国入境游订单增长223%,法国增长273%。此外,在端午节期间,传统民俗活动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前来体验,携程平台上的入境游预订量同比增长了115%。

外国游客订单暴增的现象不难理解,任何微小的门槛,都会挡住很多人。就像把一个链接入口放在首页和放在次级页面,点击数量会减少80%-90%甚至更多。是否免签,看似小事,实际上会产生重大影响,有利于外国游客选择中国作为出行目的地。

这么多老外在中国吃喝玩乐,带动的肯定就是当地城市的经济,传统酒店景点收入增加就不说了,这一波旅游热潮还带火了了一批外语导游,尤其是小语种导游供不应求,他们的收入至少都涨到了800元/天

而且更关键的是,外国游客到处拍照打卡、录视频到外网,如今China travel(中国游)都已经成了YouTube上的热搜词汇了

现在YouTube上的一个新流量密码就是“到中国旅游”,外国博主来中国旅游的视频,在海外平台拍一个火一个。

油管上,一个叫“两个疯狂冒险家”的爱尔兰旅行者粉丝18万,中国对爱国免签后他们来中国旅游,拍的视频期期大火,远超他们原本播放量。

更重要的是他们到中国后发现,西方媒体很多对中国的描述都是谎言,中国安全干净,公共交通完善,科技服务发达,美食也非常好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要知道,很多外国人他只是没见识,并不是分不清好坏,巴黎街头的尿骚味他们当然也能闻得到,你让他们去钻那个埃及的金字塔他肯定也会觉得浑身难受。

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出现了,要热闹有热闹,要美景有美景,治安好、环境好、消费还不高,你是他你怎么选。

而且,更重要的是,外国游客来了,吃到了地道的中国美食,哭着要回中国吃面的小女孩可不是个例,严肃正经的文化输出阻力很大,但只要吃过,他们就会求着让我们输出中华美食。

想吃中国菜怎么办呀?

要么来中国吃,要么把中国菜请出去,于是,一大波会做中国菜的厨师爆火了,顺带着国内的预制菜产业也迎来了一大波出口红利期。类似的还有很多,像高铁、新能源、无人出租车、外卖、手机支付等等,只要体验过就一定忘不了,就一定会产生对比。

等他们回国了就会有落差,由奢入俭难呐,体验过这种便捷舒适,基本就很难回去了,他们当然肯定会期待这些便捷舒适的科技和服务进入他们自己的国家。

目前,因为中国免签政策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海外博主来到中国,形成了一种涟漪效应,他们传播中国越多,真实的中国就越清晰,这对于扭转长年被西方抹黑的中国形象大有好处,而树立一个正面的中国形象,更有助于外商的投资

总的看,提升经济、炒热市场、扭转中国形象,这些都是加大对发达国家“单方面免签”的主要作用。

“单方面免签”,看似是个对外政策,但其本质还是对内的,因为现在的中国,经济大于一切,我们会做一切有利于经济复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