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国资确实生猛。

早前将总部从西安迁到深圳的优艾智合,最近被合肥14亿元挖走了。优艾智合的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但要说《流浪地球2》里不少机器人来自这家企业,相信很多人应该有所耳闻。

优艾智合初创团队来自西安交通大学,企查查显示,公司成立8年获10次融资,但其中并无西安国资身影。

如今合肥“政府投行”出手,据官方消息称,优艾智合总部及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将落户肥东县,并作为企业未来上市的主体。

不止合肥。

镐媒体·镐京笔记(ID:Haojing_2024)注意到,“合肥模式”正在安徽全省复制。今年3月,西安一家无人机企业获安徽芜湖国资投资,需将企业主营业务相关的板块整体搬迁至湾沚区。

西安出走深圳,又去合肥

企查查显示,西安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优艾智合)近日完成14亿元C轮融资,投资方合肥东城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东城产投)称,将打造优艾智合总部及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并作为企业未来上市的主体。

东城产投实控人为肥东县国资委,上述项目亦将落户合肥肥东。

肥东县政府官微消息更为具体:

此次签约,公司拟搬迁总部及未来上市主体,新建五个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制造中心、创新中心、工程中心,一个平台:生态伙伴平台。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6亿元,年缴纳税收8300万元,新增加就业400人以上。

发源于西安的优艾智合,是一家移动机器人及解决方案提供商,长期深耕工业物流及智能巡检运维两大业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优艾智合创始人张朝辉还在西交大攻读机器人学方向博士学位,公开报道中,他早早就对机器人应用落地产生浓厚兴趣。一年后博士毕业,张朝辉邀约校友一同走出校园,在西安成立优艾智合。

时隔不久,一支来自深圳的硬核基金抛来“橄榄枝”,优艾智合就此入驻深圳的孵化器。

2021年10月,公司在深圳举办总部乔迁仪式,当时在龙岗区金苹果创新园区,已打造好容纳超1万平方米的研发中心与生产中心。

此外,据公司官网显示,在西安、苏州、北京设有办事处。

拟落户肥东,已经算是该企业总部第二次搬迁。

需要指出的是,近期针对优艾智合融资及落户的网络消息,有不少将公司总部写为“位于西安”,显然是不准确的。

8年融资近19亿元

镐媒体·镐京笔记早前与西安的AI、机器人企业交流,优艾智合的名字被屡屡提及,这是一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如果你看过国产科幻大作《流浪地球2》,也许还能记起一群移动机器人,他们在危机的最后一刻,还在进行安检、运输、维护等工作。其中,很多出自优艾智合之手。

现实中,围绕半导体、新能源、数据机房、大型仓库、海上石油、露天煤矿等场景,移动机器人均大有可为。

优艾智合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公司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已推出多个系列的移动机器人产品,覆盖半导体工厂的全生产周期场内物流。在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电子行业和以电力为代表新能源行业实现出货量第一。

另据官网显示,公司产品累计出货量2000+件,出口到30多个国家。立讯精密、ASM、中国中车、法士特、中国石化、中国华能、中航工业、中国商飞、国家电网、浙江能源、日立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为其合作伙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业绩相印证的是,公司成立8年10次融资,可谓“融资高手”。

西交一八九六是第一家“押注”优艾智合的投资机构,官微中还实时更新着企业的动态。

及至这几年,移动机器人市场爆发。

据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从2015年至2023年,中国市场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年复合增长率达43.18% ;2023年销售规模约为212亿,同比增长14.59%;销售数量约为125000台,同比增长34.41%。

风口之上,优艾智合又引来蓝驰创投、方广资本、软银亚洲、真格基金、英诺天使、松禾资本等一众知名投资机构纷纷入局。

从公司官网披露来看,此前几轮融资加上最新的14亿元,保守估计,优艾智合8年间融资近19亿元。

但值得一提的是,其一众股东中,并无西安国资身影。

合肥的“新玩法”

“合肥模式”名声在外。

近些年,其以政府基金为主导、以产业招商为先导的新投资方式,对科技企业吸引力满满。

网络搜索,科技企业流向合肥的报道铺天盖地。

以肥东县为例,仅5月底到6月中旬,就官宣落户了两个总部项目。优艾智合之外,再如中科慧拓(一家来自北京的人工智能企业),其签约内容与优艾智合类似:总投资约14亿元、拟搬迁总部、建设多个中心项目……

有产业观察人士指出,合肥眼下在“抢企大战”中表现突出,与其“创投城市计划”的布局息息相关。

合肥市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克贵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过去,无论是京东方还是蔚来汽车,合肥市产业类投资是先有项目,再通过政府财政资金增资招引项目落户,可以说是‘以投代引’。而现在,我们通过设立政府引导母基金,广泛利用参股基金筛选优质项目,再通过搭建‘线上+线下’项目资本对接平台,吸引更多市场化基金参与,一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二来每场项目路演就是辅助政府对项目进行更为严谨的尽调和研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新数据显示,合肥市政府引导母基金累计招引各类基金53只、总规模1561亿元,资金规模放大5.7倍。

反映在现实中,合肥招引到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初创型高科技企业。

2023年,合肥市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94户、总数8406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1万户,实现两年翻番。这意味着,平均每三天,合肥就会诞生一家高新技术企业。

合肥之外,今年3月,芜湖市还“挖”走一家陕企。

当时,一家无人机企业获得一笔来自芜湖国资的股权融资。企业需将无人机生产业务及与其相关的地面控制设备研发板块整体搬迁至湾沚区。镐京笔记查询发现,该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

说到这里,镐京笔记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挖外地企业的同时,安徽各市之间“内卷”也很严重。

上奇产业通数据显示,2018-2023年,合肥市有19976家企业迁出,前三迁出目的地城市为芜湖市、阜阳市、六安市,分别有2308家、1970家、1899家企业迁入。

(图片来源:幸福肥东官微、优艾智合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