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河亚运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河亚运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墅单元GS0201—28—1地块27班九年一贯制学校

开阔舒适的绿地空间、纵横其间的河道湖体,一座座可全天候休闲、健身、赏景的海绵型公园成为了城市新地标;打通老旧人居环境与海绵城市结合的通道、打造特色文化元素丰富的休闲空间,一个个“颜值”上升、功能提升的老旧小区赢得了居民的称赞;还有下沉式绿地、雨水调蓄水池等各种大小“海绵”时刻在“呼吸”“喝水”……自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来,拱墅区“安全、宜居、韧性”的标签逐渐清晰。

“在市海绵办的指导下,我区编制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制定三年实施计划,明确目标任务,主动探索运作体制机制,积极寻求技术支撑,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大海绵格局丰富、小海绵设施高效、江南水网特色突出’的拱墅特色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拱墅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 2023年底,拱墅区约34.4平方公里的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超过建成区的40%,其中示范城市建设的三年间共计完成11.8平方公里的海绵达标区。

系统推进,提升城市“免疫力”

实现水生态修复、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资源涵养

建设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是要让城市像海绵般呼吸吐纳。下雨时,城市可以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当久晴或干旱时又能把蓄存的水“释放”加以再利用,增加城市“弹性”。

拱墅区是如何让城区的“呼吸吐纳”变得更加畅通的?顶层设计尤为关键。

近年来,拱墅区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根据《杭州市海绵城市管理办法》《浙江省海绵城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上级部门文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并发布《拱墅区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方案设计审查、竣工验收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同时也规范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日常运行。

“我们通过建立健全拱墅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机制,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科学、有效落地,推进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全面落实,建设了一批使群众满意、受群众欢迎、对群众有利的海绵城市设施,为杭州乃至浙江在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机制建立方面作出了良好示范。”拱墅区海绵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拱墅区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重点对规划、设计、施工、竣工等四个环节进行了重点管控。

以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环节为例,拱墅区提出实行竣工验收承诺制和核查制。特别是对于存在问题的项目,必须按照验收给定意见进行整改,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整改不到位的项目会被列入不良记录清单。这一举措,可以有效保障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品质。

在此基础上,拱墅区又新编《拱墅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实现将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前置到规划管控阶段。

负责编制的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方案对拱墅区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及水生态的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利用多种模型进行辅助分析,设置了海绵建设目标和指标体系,提出了海绵体系的构建方案,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可有效指导拱墅区海绵城市的建设。

“例如,方案提出此前拱墅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之间各自一体,缺乏大型或核心海绵体对周边地块、道路的连片带动效应,区域海绵体系尚未形成,应结合河道整治、积水点整治等工程进行扩展。所以,我们就以运河及周边水系为纽带,串联起拱墅区各片海绵,实现系统化全域推进的格局;以大城北规划建设为契机,重点结合大运河杭钢公园、运河景观带建设等大型项目形成海绵城市示范区域,串联运河新城、杭钢新城,推动示范连片,打造城北海绵之城。”拱墅区海绵办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拱墅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总纲领”,《拱墅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定下了发展目标——以海绵城市建设为抓手,建设“生态拱墅、安全拱墅、宜居拱墅”,至2025年末,将实现水生态修复、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资源涵养,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增强城市发展整体性、系统性,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宜居性、包容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锚定这一目标不断奋进,三年间,拱墅区海绵城市建设迎来了蝶变。

融入理念,提升百姓“宜居感”

海绵措施覆盖房建、道路、公园、河道项目

具体变化在哪?变化体现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点滴之中。

在推进过程中,拱墅区坚持“老城区以点带面,新城区全面推广”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特别是,老城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充分考虑旧改小区在功能提升、景观提升等方面的需求,实现“海绵+功能+景观”多种目标,有效解决了老百姓最为关注的小区防涝、停车、景观提升等问题。

“拱墅区作为杭州老城区,区域内老旧小区众多,其年代久远,空间狭小逼仄,并且内部雨污混流现象较明显。随着近年来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同步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也逐渐在拱墅区老旧小区中落地落实。”拱墅区海绵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拱墅区老旧小区现状特色和发展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为基础,拱墅区进行了全面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和细致明确的技术方法,用以指导全区老旧小区海绵城市建设。

建成于1988年的德胜新村是杭州老旧小区改造的典型样板。小区里曾有一个杂草丛生、蚊虫众多,还被居民戏称为“原始森林”的德胜公园。在海绵城市建设的“精改妙笔”下,德胜公园里建成了一处雨水花园,共计306平方米,利用边角空地及节点地区的绿化空间布置下沉式绿地,结合场地周边搭建生态景观,实现了自然积蓄、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如今的德胜公园视野开阔、绿意盎然,一条人工小溪蜿蜒其间,俨然一派江南小园林的景象,被评选为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重点示范区域及优秀项目。

除了老旧小区的变化,事关百姓“安居梦”的安置小区也离不开海绵城市理念的加持。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水利厅公布了2024年海绵城市示范性工程备选项目清单,拱墅区灯塔单元XC0704—R21/R22—11地块拆迁安置房上榜。

据介绍,该项目结合了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的设计理念,根据场地竖向关系和雨水管网走向划分两个排水分区,设计8168平方米的透水铺装,分散布置20余处总计1227平方米的下沉式绿地,充分发挥绿色海绵体对地面径流雨水的调蓄和净化作用,提高雨水管网排水能力,场地内其余雨水通过管网进入161.5立方米的雨水回用池净化处理后回用,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

不仅如此,拱墅区海绵办还树立了“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综合理念,结合“五水共治”“污水零直排”“道路整治”“城市更新”等工作,将海绵措施一并纳入各类改造工程中去,实现建筑、道路、公园、河道项目全覆盖,确保在每个工程领域都融入海绵技术,让“海绵”效果惠及百姓。

从点到面,增强空间“韧性度”

多个省市示范性工程织密连片海绵

三年示范期建设,布局在拱墅城区的一个又一个“海绵宝宝”,为杭州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增光添彩。拱墅区共计完成杭州北景园生态公园一期景观绿化项目等59个项目。

今年,拱墅区大运河杭钢工业遗址综保项目GS1303—14地块公园绿地、杭州市城北净水厂工程、运河新城GS1003—A33—15地块36班初中三个项目获评浙江省2023年度海绵城市示范性工程项目。

大运河杭钢工业遗址综保项目GS1303—14地块公园绿地充分考虑周边市政道路雨水的协助消纳,沿市政道路的红线布置海绵设施,采用了19106平方米透水铺装地面、100平方米下沉式绿地、4458平方米植草沟、3930平方米雨水花园等措施,辅助消纳部分相邻市政道路雨水,以提高区域雨水控制效果。杭州市城北净水厂项目首次尝试在厂房建筑中通过“+海绵”理念融入海绵元素,打造16000平方米绿地和1600平方米水面,实现径流控制,减小了地表径流系数、提升了排水能力、削减了雨水峰值流量。运河新城GS1003—A33—15地块36班初中项目建设了2122平方米下沉式绿地,280立方米雨水调蓄水池,总调蓄容积达598立方米,形成了一套有利于雨水净化并与现有市政管网系统充分衔接的排水系统。

点上开花,面上亦出彩。

以运河亚运公园、小河公园、民生小学、运河新城GS1003—A33—15地块36班初中等一批优秀示范项目为代表,拱墅形成了东新片区、申花片区、铁路北站片区、运河新城片区等一系列海绵城市连片示范区。

“我们坚持‘干一片、成一片’的原则,结合项目分布及建设时序,形成建设项目集聚效应,充分发挥海绵区域效果,做到建‘项目’成片区,连‘小片’成‘大片’。以东新片区为例,该片区海绵建设项目较为集中,且涉及道路、河道、安置房、房地产、商业建筑等多种类型,符合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的理念,为拱墅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优秀典范。”拱墅区海绵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拱墅区还将重点打造“运河新城—杭钢片区”为下一阶段“干一片、成一片”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域,形成运河景观海绵示范区和工业遗存海绵示范区。

运河两岸,自由吐纳。

在杭州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征程上,拱墅,一颗生态优美、生机盎然、宜居宜业、“会呼吸”、有韧性的运河明珠正在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