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运河杭钢公园。

6月17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暨2024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正式开幕。作为京杭对话的主会场,大运河杭钢公园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创意性的遗址保护赢得了国内外与会嘉宾的高度评价。

2020年1月,TLS景观设计事务所(以下简称TLS)与成都家琨建筑联合体赢得了大运河杭钢公园概念方案国际竞赛,设计师要将老杭钢这一工业遗存打造成富有感染力的多元文化公园,让其成为工业遗存改造样板、艺术文创中心、人文活动聚落。

眼下,大运河杭钢公园公共空间已正式对市民游客开放,这个愿景得以实现。接连举办的风暴电音节和草莓音乐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音乐爱好者齐聚现场,台上台下用精彩的表演和热情的呐喊,带来千年运河文化与百年工业文明的共振、相融、相生……

“电音节的效果和氛围非常符合我们的最初的设想,这类大型活动是我们设计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TLS设计团队项目经理、主创设计师陈嘉雯站在人潮当中。她说,钢铁与摇滚激情碰撞正是她和团队设计中的一个“引爆点”。此后,大运河杭钢公园还会带给民众怎样的惊喜?这位“90后”设计师分享了她的设计理念和改造故事。

家乡的项目,注定从一开始就倾注了不一样的感情

2019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大运河杭钢公园成为杭州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之一。

工业遗存蜕变为公园会是什么样?民众对老杭钢的“变身”充满期待,“90后”杭州姑娘陈嘉雯则用她的设计回应了这份期待。

作为一名景观建筑师,为家乡设计一个开放的、有生命力的、受到人民欢迎的公园,一直是陈嘉雯的梦想。此前,虽然已参与苏州狮山公园设计、京张遗址公园等多个涉及遗址改造类项目,但当陈嘉雯第一次到老杭钢展开实地调研时,还是为场地的遗存、自由生长的植物、杭钢的历史所震撼:“作为一个景观建筑师的热血被进一步点燃。”

陈嘉雯深知,杭钢之于杭州有着特殊的意义,而遗留的高炉、焦炉等也具有相当大的设计潜力,因此,她主张场地应该强调野生美,张弛有度。

“当时,杭州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后工业公园,我们能够看到,在未来,工厂遗址将变得更加开放,贴近公众。我有一种强烈的信念,相信我们的创新设计可以激发杭钢场地最大的潜力,带给杭州一个区别于传统但又充满杭州味道的公园。”为了发挥工业公园的特殊性,比起成熟但普通的常规做法,陈嘉雯和团队选择尝试更多的新材料和新工艺,这就意味着需要在场地进行更全面多样的测试和打样,以至于设计工作长达4年之久。

等待是值得的。大运河杭钢公园的成功打造意味着杭州有了一座具有先锋性的后工业生态景观公园,也标志着这里从杭钢旧址逐步转变成时尚潮流的“生活秀带”。

以“刚柔并济”作为设计理念,未来还将有更多“引爆点”

如今,漫步于大运河杭钢公园,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兼具“刚强感”和“柔和感”的空间。在巨型遗存之外,公众还能看到野性的绿意、场内火车轨改造的漫步道等注重生态和柔美的设计。

“刚柔并济”正是陈嘉雯从始至终坚持的设计理念:“杭州千年的山水文化代表柔美,而以杭钢场地为代表的工业文化又十分有力量,两者看似矛盾,但我想要引导共存,用一些相对柔和的元素消解遗存给人的距离感和压迫感。‘刚柔并济’,恰好也是杭钢当年的产品口号。”

目前,大运河杭钢公园向公众开放的是近10万平方米的户外公共空间,拥有4.5万平方米的户外草坪,这里定期举办大型活动,是汇聚“引爆点”的重要场域。

未来,在二期工程,大家会发现更多“引爆点”的设计。举例来说,设计团队将高达38米的“湿法熄焦塔”中的水瀑保留并外化,把它曾经用于冷却焦炭的功能转为瀑布水景,未来还可用于水幕电影等。对于无法被原样保留的遗存,陈嘉雯也想通过另外的方式让其“重生”:一些在结构评测中被定为危房、必须拆除的建筑砖块就被重新回收,用在了铸铁机房的复建中,并且把原铸铁机房这个危房改造成了一个半户外的花园空间,保留了原有的材质和结构特色。零碎遗留下的推焦车、零件、钢条等,很多也都被重新利用了起来。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