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瓶车改装大功率电池后着火,火势在停车棚中蔓延,一连烧了五十多辆电动自行车……一边是等着赔偿的车主们,另一边是经济拮据的引发火灾的电瓶车车主,如何让事情顺利解决?改装电动车着火连累50多辆车

2023年11月的一个凌晨,位于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的一处停车棚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56平方米。经司法鉴定,这起火灾共造成财产损失11万余元。

租住在涉案车棚旁小区内的许某,平时以送外卖为生,主要交通工具是一辆电动自行车。为了增加里程数,许某还给电动车换了个大功率的电池。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禁止单位和个人在非机动车上加装蓄电池、电动机等动力装置,更换不符合出厂额定电压的蓄电池或者擅自更换电动机等动力装置。

发生火灾的那天清晨,还没起床的许某听说车棚着火了,隐约感觉到,会不会跟自己更换电池有关。

一想到这,他赶紧下楼查看。现场一片狼藉,包括他的车在内的50多辆电动自行车被烧得面目全非。

根据奉贤区消防支队的事故认定,无法排除许某电动车的电池热失控引发火灾的可能。

着火电瓶车车主暂无力赔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着火电瓶车车主暂无力赔偿

青村镇司法所工作人员约谈许某后,许某承认其在充电过程中违规更换涉案车辆电池,存在过错;但自己并未购买车辆保险,无法获得理赔,加上每月工资仅6000多元,除去房租及必要生活支出外所剩无几,只能拿出2万元赔偿款。

车主们找到青村镇司法所,想请政府出面协调解决后续赔偿事宜。青村镇派出所民警了解情况后表示:“根据许某提供的银行流水,除去日常的生活开销,确实没什么赔偿能力。”

面对僵局,奉贤新城人民法庭副庭长张晓燕提出:“类似这种火灾受损案例,第一是要尽快确定每一位车主的损失金额。另外,能不能尝试让第三方先行向受灾户垫付款项呢,比如车棚的相关建设单位、管理方等等。”

很快,经过青村镇司法所做工作,车棚建设单位愿意先行垫付车主们的损失,以解燃眉之急。只是,车棚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担心:“我们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先行垫付。但我们不是侵权主体,先行垫付之后,如何向许某追偿?会不会后续引发二次纠纷?”

协议确认车棚建设单位垫付

在青村镇的“奉法客堂间”里,司法所、人民法院、公安、律所、车棚建设单位等相关人员聚在一起,商讨下一步解决方案。

经过近三小时的沟通,初步的处理思路有了:司法所和公安机关负责落实细化每名车主的损失金额;人民法院指导建设单位和车主进行调解,并引导许某作出还款承诺,固定证据链;律师现场协助法官,为车主们提供法律咨询……“三所一庭”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为车主们架起权利保护“屏障”。

几天后,青村镇司法所联合相关单位召开会商会议,准备签订调解协议。

协议中应约定好该笔赔偿系最终的赔偿数额。每名车主的损失,可以在评估报告的基础上,由各车主拿出车辆购买发票确定。对于车棚建设单位的顾虑,可以在协议中明确垫付的性质,保留其向许某追索的权利。”

张晓燕对调解协议逐条进行指导。

许某在现场人员的见证下签订了还款承诺书。有了调解协议和承诺书,车棚建设单位悬着的心放下了,及时将赔偿款汇入了车主账户。

改建车棚重新投入使用

赔偿到位之后,张晓燕和她的同事们一直关注着车棚重建事宜。法官助理方晨晨配合涉案居委会开展了系列法治宣传活动,向居民们普及电动车改装的法律风险。

一个月后,改建后的车棚重新投入使用,数台充电设备、灭火器、探头配置到位,安全使用规则张贴在醒目位置,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井井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