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廷格利

Jean Tinguely

1925-1991

著名瑞士艺术家 创作生涯涉及

新现实主义 动态艺术 欧普艺术

行为艺术 达达主义 现代雕塑

1951年在巴黎艺术圈初露锋芒

并参与Otto Piene发起的“零派”运动

1954年在Arnaux画廊举办了第一次个展

1971年与法国艺术家结婚

位于瑞士巴塞尔的廷格利博物馆

保存与收藏了他的艺术遗产

他从生活中提取零碎事物

并以新的方式将其组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achine spectacle

综合媒介

98 × 152 × 73 cm

1954

Jean Tinguely是一位来自瑞士的艺术家,出身于工人阶级家庭,没有兄弟姐妹。因此,儿时的廷格利总喜欢自由地在田间地头探索。这对他的性格乃至于思想都有影响。十五岁时,廷格利成为了一名学徒,学习如何设计店面橱窗的手艺。一年后,就读于工艺美术学校(Kunstgewerbeschule),直到1945年。1951年,26岁的廷格利和瑞士画家、雕塑家伊娃·艾普利(Eva Aeppli)结婚。同时,为了能取得更好的发展,他们搬去了巴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etamechanical Sculpture with Tripod

综合媒介

195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éta-Matic No. 10

综合媒介

104 x 129 x 55 cm

1959

廷格利最初受到库尔特·施威特(Kurt Schwitters)和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等艺术家的影响。他尤其被他们对于“发现物”(found objects)的使用所吸引,这是达达运动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他对于长期存在于艺术界,乃至于整个社会中的,对社会结构和形式的反叛倾向,很感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廷格利结合达达主义思想,并吸收了包豪斯设计学院(Bauhaus Design School)中由保罗·克利(Paul Klee)等艺术家开发的装置艺术的风格,创造出了自己的个人美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巴黎,廷格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也得以通过这个机遇,结识许多艺术家和团体。其中也包括由奥托·皮耶内(Otto Piene)、海因茨麦克(Heinz Mack)牵头组建的“零派”(ZERO group),以及后续与之再婚并携手终老的。1954年,他在巴黎的Arnaux画廊举办了第一次个展。

随着他的艺术风格走向成熟,渐渐地,廷格利开始将有关自我运作和自我毁灭的元素融入他的作品中,使其成为一种行为艺术。其目标在于,反映工业化社会中存在的关于创造力和人类表达之间的的紧张关系。巴黎乃至于全欧洲的评论家都认为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讽刺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allet des pauvres

综合媒介

196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Fontaine-CNAC No.1

综合媒介

132.7 x 80.2 x 112.7 cm

196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ay Fair

综合媒介

98 × 152 × 73 cm

1963

你会看到真正的疯狂!

这种疯狂占据着我的头脑

You’re going to see

real madness!

This kind of madness

preoccupies me

===Jean Tinguel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ng Live the Monster

平板印刷

70.5 x 52.5 cm

196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ssellier

综合媒介

50 x 65 cm

197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annibal II

筛网印刷

40 x 60 cm

1970

“可怕的是,我们竟然没有意识到机器是如何主宰我们的时代的!我们不知道人的头发是否是用机器处理的;你的长袜、毛衣和你穿的所有东西都是机器制造的;为你梳头、为你做衣服的机器是由其他机器制造的。在我们文明的基础上发生的事情令人难以置信。我们在原地打转,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只要它是动态的,我们就会进步。机器的统治使美国变成了一个由自动化工业机械组成的疯狂马戏团,这是我们在欧洲从未见过的。然而,即使在这里,我们也渐渐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巴黎,街上有大量的机器,让人几乎无法移动。但情况会变得更糟:你会看到真正的疯狂!这种疯狂占据着我的头脑,我认为我用我的机器指出了机器的愚蠢。哪怕这一巨大的努力毫无用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chwarze Kreise

筛网印刷

50 x 75 cm

197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as Märchenrelief

彩色石板画

29 x 84 cm

1978

受到他对赛车的热情的影响,廷格利开始将高风险的、不可预测性的想法融入他的作品中。1960年3月18日在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首映的《向纽约致敬》就是这种志趣的最突出例子,这被认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这些作品看似由随机发现的物体、奇怪的结构和刺耳的声音效果组成,但却表现出幽默和讽刺的感觉。 这座巨大的雕塑高27英尺,宽23英尺,漆成白色。 由各种金属片、自行车零件、自动马达,卡丁车,浴缸,钢琴组成。 所有这些材料都以奇怪的角度被突出在空间中,创造出一个十分混乱的形式。 最初的想法是让机械化的元素运转起来,让观众观看并理解它不断变化的运动轨迹,然后引爆摧毁它,这是一件自毁式的艺术杰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omage to New York

综合媒介

1960

然而,在首映式进行了27分钟后,运动部件中的某个进程发生了故障,引发了火焰,将整个机器都笼罩在熊熊大火中。现场的观众们,包括彼时在场的纽约州州长,所看到的景象与原作本身一样成为了艺术体验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燃烧中的Homage to New York(局部)

幸好一切都在可控范围内,没有造成任何糟糕的后果。 廷格利很自豪地知道,观众可以被他通过对大规模生产和社会工业化的深刻评论中,所流露出的直率、幽默和俏皮的元素逗乐儿。 这件作品的残骸现在仍然存放于纽约市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的永久收藏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燃烧中的Homage to New York(局部)

他的自我毁灭雕塑,如今,往往会在回顾展中通过图像和电影展示。这是对艺术品作为收藏品的地位提出质疑的短暂性的载体,并挑战了观看艺术的静态体验的概念。1962年,他在拉斯维加斯外的沙漠中,在观众面前隆重地炸毁了一个表演装置,全场喝彩不断。廷格利使用火花、烟雾和声音给观众带来了真实的奇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tudy for an end of the world No.2

综合媒介 汽油 炸药

1962

在七十年代,廷格利独自搬回瑞士,而他彼时的妻子妮基·桑法勒留在法国。他们会在法国的家中聚会,一起做些合作项目。在此期间,直到1991年去世,他继续制作自毁工程以及大型公共项目。从1925年开始,到1970年竣工,廷格利在米兰大教堂外建造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外观粗野奔放的大型艺术雕塑La Vittoria。这引发了当地一部分教职人员,还有一些思维保守的群体的意见。但是没有人能阻止他,更何况他这件作品也是一件自毁艺术。最终La Vittoria在烈火中走向终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a Vittoria

综合媒介

1925-1970

在80年代中期,廷格利遭受了心脏病发作的痛楚。他后来的作品中最宏伟MengeleTotentanz,恰如其分地充满了病态感。这个装置是一系列14个移动的雕塑,代表一个恶魔和他的助手们表演一个可怕的舞蹈,嘶嘶作响,摇着曲柄,同时在黑暗中投下不祥的阴影。以一位臭名昭著的纳粹医生的名字命名。当时,瑞士内鲁兹(Neyruz)附近的一个农舍被闪电击中后烧毁,他抓住这个机遇,用从中搜集出来的碎片作为主要原料,制成这一套雕塑。其中还包括一些动物骨骼,如河马头骨。他认为,这与他因心脏病发作而被击倒的可怕情景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engele-Totentanz

综合媒介

1986

在同一时期,廷格利还创作了一系列风格欢快的枝形吊灯。部分是移动机器,部分是照明设备。它们被聚集了起来,悬挂在瑞士廷格利博物馆的中央楼梯间。廷格利用这种方式,庆祝生活的嬉戏和荒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handeliers

综合媒介

1985

在那以后的作品创作中,他多与妻子还有各类艺术家合作。夫妻俩在各自的职业生涯中相互支持。他去世后,妮基监督并且完成了他的遗作《独眼巨人》,这是一个巨大的合作作品,其建设跨越了25年。同时妮基负责将他的作品捐赠给博物馆予以收藏,延续了这位现代艺术运动中最具革命性的雕塑艺术家之一的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ana Dansante

雕塑 油漆 聚酯树脂 金属 电动机

45 x 21 x 14 cm

197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e Cyclop

综合媒介 动态雕塑

199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e Cyclop(斜上方 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e Cyclop(侧后方 局部)

廷格利的作品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新现实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并寻求新世界秩序的替代表达。以他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倾向于从生活中提取零碎的东西,并以新的方式将它们联合与组装起来,为艺术注入新的意义。对于他们来说,每一件作品都被看作是一个活生生的、会呼吸的实体,认为它们在按照自己的“意志”说话和移动。他们几乎站在具象艺术和抽象的对立面,并影响了以不断创新的、充满活力的方式,综合多种媒体的激浪派运动(the Fluxus movement)。时至今日,位于瑞士巴塞尔的廷格利博物仍然在保留着他给世人留下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haos n. 1

综合媒介

21.5 x 35.5 cm

198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aschinenkonstruktion ca

蚀刻

30 x 49 cm

198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Fontaine Joe Syffert from Eight by Eight

筛网印刷

104.8 x 73 cm

198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ildbrief (Cher Jean Pierre)

综合媒介

35 x 25 cm

198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ana with Yellow Dress

聚酯

48cm

198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Ohne Titel

综合媒介

29.5 x 42 cm

198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Relief Méta-Spacial

多重印刷

40 x 50 cm

198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roletkunst No. 4

综合媒介

132.1 × 101.6 × 81.3 cm

198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alakarkina I

版画

252.7 x 177.8 cm

1990

线上工作坊即将启动

中德导师联手打造

如何用有限的材料

在创作中找到无限的可能?

德国现代艺术课程

即兴创作:有限材料的艺术练习

专项课题研究线上工作坊

特邀导师:乌尔里希·克里博(德)、张一非

线上课程启动时间:2024年6月22日

课程时长:5周(每次课程时长3小时)

授课形式:

1,周六、日晚腾讯会议面对面实时讲授与创作点评

2,周一到周五群内就有关问题 交流及课题作品指导

3,当日课程回放(一年内无限次观看)

长按或扫码立刻报名

报名微信:kuyishu003

咨询电话:010-84786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