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清晨,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飘扬在蓝天下,这首每一个音符都中国人热血沸腾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都会高昂的响起。

中国人与《义勇军进行曲》仿佛有着血脉的联系,因为不管我们走到世界的任何角落,不管正在做什么,只要这首旋律响起,总会让下一切,朝着国歌传来的方向,行注目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歌,是对历史的铭记,是对未来的警醒,是民族崛起的希望,是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力量。

就是这首,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诞生之时,也曾因为一句歌词,引起了众多领导们的异议,甚至词作者田汉,都否定了自己的词。

周总理却讲出了值得保留下来的道理,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义勇军进行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哪句歌词引起了异议呢?周总理认为值得保留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歌诞生的背景

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中华大地,万千中华儿女开始了奋起反抗。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中国人,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誓死不做亡国奴”的呐喊,彻底拉开了与日本侵略者斗争的序幕。

也就是在这时,义勇军诞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三省沦陷,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执行“不抵抗”政策,放弃东北全境,全部退入关内。

南京政府面对日益嚣张的日军,无动于衷,东三省何等富饶之地,竟都拱手相让。

对于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共产党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共产党,这支一切为人民的队伍,独自扛起了抗日救国的大旗,东三省各地的共产党人以及爱国人士,纷纷自发组建起了,各种以义勇军命名的武装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留在东山省的正规军,以及警察大队,例如:吉林自卫军,东北民众救国军,辽宁自卫军等等;

还有一些旧军政人员,本大多都已退伍或是虚职,事变之后,也毅然投身抗日;

最勇猛的,还当属在当地收编的胡匪,东北匪患层出不穷,但听闻事变爆发,国家当难,各山头胡匪,纷纷接受了部队的收编,他们作战勇猛,稍加做些军事训练,就成为抗击日军的一把利器;

当然还少不了当地爱国人士,社会上的一些秘密组织,以及青年学生和先进知识分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所有的种种,每一支参与抗日的武装队伍,在那时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东北抗日义勇军”。

中共中央在这种态势下,将党内核心骨干,纷纷下派到东北地区,宣传革命思想,组织抗战,东北地区的抗日热情,迅速被点燃。

抗日的热情,让东北义勇军这朵新生的枝丫,开出了绚烂的花,鼎盛时期,义勇军人数达到三十多万,在没有任何精良武器的情况下,血肉之躯,抵御了千千万万的日本侵略者。

义勇军,成了日军闻风丧胆的存在,节节败退的如军,也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日军更是杀红了眼,更加疯狂的镇压义勇军,无数顽强抵抗的义勇军,牺牲在黑土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歌的制作过程

田汉,一位热衷文艺事业的爱国者,成长在动乱年代,看着祖国被外敌侵占,看着义勇军们奋勇抗敌,田汉再也坐不住了。

作为文艺工作者,就用自己所长,为此做些什么,文艺,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歌曲,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卫国斗志,田汉觉得,对于蒋介石的“不抵抗”“不支援”,我们的国人,需要精神上的激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汉

1933年,田汉与好友聂耳,亲眼看到了热河战场上,那些义勇军,打光了子弹,拿着刺刀,与敌人同归于尽,看到他们用血肉之躯守住阵地壮烈,看到抗日义勇军不畏生死,满身是血的归来,那一刻,田汉的心被深深的刺痛。

当他又看到伤痕累累的义勇军们,在休整之余,依然还高昂的唱着嘹亮的军歌,那股不服输,誓死与敌人奋战到底的顽强精神,让田汉灵感突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汉

1934年5月,《义勇军进行曲》的雏形,《前进歌》诞生了,本是为电影《风云儿女》所创作的歌曲,《风云儿女》把关内外抗日义勇军的英勇抗日的故事记录了下来。

“让我们结成一座铁的长城,把强盗们都赶尽”,也曾激励了国人奋勇抗敌。

1935年,田汉被国民党逮捕,凌乱中在一张锡箔纸上,写下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

看着留在桌子上的歌词,聂耳瞬间明白了,歌词一字一句的戳动着聂耳的心,旋律早已在脑海中响起。

曲子越编聂耳越激动,仿佛汇集了所有的音符,集中起了力量,要让歌曲,像尖刀,戳敌人的心脏,像炮火,警醒国人,更要像升起的太阳,给国人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聂耳

他不停的抓着头发,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只用了两天时间,曲子成了,为了让最后的情绪表达的更加激烈,他又加了一句“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了,庆幸的是田汉从监狱出来的时候,早已被街头巷尾传唱,不幸的是,没有再见到聂耳,聂耳也没有等待这一天,23岁的他,溺水而亡。

对田汉来说,《义勇军进行曲》,如果没有聂耳,也不会成歌,没能让好友见证这一刻,成了田汉最大的遗憾。

或许当大街小巷,越来越多的地方响起这首激昂的旋律,也是对聂耳最大的告慰。

《义勇军进行曲》从此传遍了大江南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歌的敲定

1949年,中国几乎已经全境解放,开国大典即将召开,可关于国歌,国旗还没有敲定下来。

在周总理的带领下,成立的第六小组,专门负责国家形象标识类的设计工作,田汉就是其中一员。

国歌是所有类目中最难的,创作一首国歌,要有词和曲,灵感也不是说有就有的,也有社会各界的投稿,可都差强人意,如果继续等待投稿,时间也不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无绝人之路,画家徐悲鸿一日路过酒楼,听到了一曲《马赛曲》,曾经在法国留学的他,知道这是法国的国歌。

《马赛曲》只是法国人在抗战时期,民间传唱比较广泛,用来激发民族斗志的歌曲,就定为了国歌,那么我们国家为什么不可以呢?

国歌的目的,就是为了表现出一个民族的气节,民族的精神,至于是哪里来的也不重要。

想到这儿,《义勇军进行曲》瞬间充满了徐悲鸿的脑海,可当他把这个想法在拿到小组内讨论的时候,众人却提出了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由就是,当时我们国家确实是在危难时刻,是在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蹂躏下,放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确实很有意义。

可当下,是新中国,新时代,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中国人民伟大民族即将崛起,未来也将会是一片欣欣向荣,繁荣昌盛,又谈何“最危险的时候”呢?

这一异议提出,众人纷纷点头,连写出这首词的田汉,也跟着点头,说了一句“是需要改改了”。

也有人建议,不可修改,梁思成讲到,《义勇军进行曲》已经深入人心,冒然改了歌词,总觉得不是这首歌了,意义也就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人最终敲不定主意,最后还是拿到了会议上,让毛主席和周总理众领导做最后定夺。

不料,周总理与毛主席二人的观点默契的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但中国老祖宗讲,‘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刻都该保留危机意识,当今国际,风起云涌,中国未来发展依然面临极大挑战”毛主席意味深长的说道。

“我同意主席的意见,古语云:‘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老祖宗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了,所以这句词啊,不用改,正合适”。

听完主席和总理的意见,一众人瞬间醍醐灌顶,《义勇军进行曲》也真正的被敲定,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在天安门广场,伴随着冉冉升起的国旗,国歌响彻云霄,激昂的旋律,振奋人心的歌词,人们眼含热泪,呐喊着跟随音乐唱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4年3月14日,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正式规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从此,《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在中华大地,当香港回归,当澳门回归,当每一个国庆节,每一个朝阳升起亦或是不升起的日子,都会在清晨,唱响在天安门广场。

不仅如此,更是在1990年10月1日,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规定“全日制中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升旗仪式”。

而周一作为一周的伊始,象征着新生,伴随着国旗的升旗,振奋人心的国歌也会响彻在承载国家希望的校园之中。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