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本土化研发农机,培土效率更高了,降本效果更好了,也更符合本地生产技术要求。”6月15日,在渑池县果园乡西村烟叶示范田,今年32岁的烟农赵国玉对使用后的新农机赞不绝口。

当前,揭膜培土作为烟叶生产环节关键技术之一,直接关乎烟叶生产技术落地和烟叶品质提升,关乎烟农劳动强度和种烟收入。

赵国玉话中的“本土化”农机,是今年渑池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在创新理念的指引下,由当地农机“土专家”毛发才师傅研发而成的中耕培土机,使用后的烟农都称赞不已。

其实,自2023年以来,渑池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以打造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为契机,通过“引、研、改”途径新增247台(套)新型机械,烟区机械化生产能力显著提升,而作为中耕培土机的“小白龙”农机已普及应用到千家农户,实现了从人工劳作到机械耕作转变。

但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小白龙”作业效果与农艺标准还未能实现“严丝合缝”对接,例如,揭膜之后,农机开始中耕培土,但翻出的新土还未能完全送至烟株根部位,因而对侧根系生长和发育起不到促进作用。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一个持续改进、持续提升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一定非要“齐步走”,不妨在环节上通过逐个攻克的办法找到“最优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毛发才研发的农机正在中耕培土

“‘小白龙’农机决不是培土技术落实的‘天花板’,出于对烟农减工增效考虑,我们想不妨一试,通过本地农机研发土专家,解决培土不到位的问题”。渑池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主管烟叶副经理古庆辉说,“在这之前,我们也召开农机农艺现场会,邀请农机厂家现场演示,但农机厂家生产的中耕培土机大多与‘小白龙’功能差异不大,于此,我们产生了从‘点’上寻求突破的想法。”

变“有”为“优”,在这一“想法”的催动作用下,渑池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成立工作专班,强化与毛发才沟通,设计方案,绘制图纸,然后“按图索骥”,让“绘制图”变为“实物”。

“边研发边实践,特别是在解决上土轮培土技术上,进行了反复试验、修正,既要符合高培土要求,又要满足新土接近烟株根部需要,最终实现了研发农机作业效果与农艺技术相适配。”在示范田的毛发才自豪地说。

毛发才介绍,他研发的农机由504拖拉机机头带动,马力大,动力足,还安装了液压控制系统,集除草、中耕、培土于一体多能,既能单项生产,也能多个耕作,双套螺旋齿,一次可以完成两个垄沟的耕作。

知不足而后能前行,方越常人所不能。面对烟叶生产点多、线长、面广的现实情况,渑池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坚持以“环节”优,保“全程”优,集中力量攻克难点、堵点,串“点”成线,由线及面,持续提升烟草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的“含金量”。

示范田里,夏风拂面,烟叶生姿,新农机给烟农带来哪些好处,赵国玉心里有笔账:今年中耕培土用时仅一天半,费用800元;去年还是这块地,3台“小白龙”用时耕作,用时6天,费用1800元,今年光培土这一项节省1000元。

“新农机不仅省力省钱,而且培土质量高,翻出的新土直达烟株根部,促进不定根生长发育,提高烟叶单产和质量。”赵国玉说。

农机又“上新”,烟农普受益。眼下,渑池烟区烟叶长势正旺,农机驰骋沃野,涌动新动能,孕育新希望……(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供稿 作者:席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