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既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又是一个活力四射的现代都市。这里总会有一些令人惊奇的新发现。

但如果你厌烦了永远爆满的景点,想找一些既小众又新鲜的地方去逛一逛,欢迎来这几个地方感受北京的“人气”——闹中取静、别有一番格调。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如何在人群中,又躲过了人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新仓文化休闲街

找找北京“漕运史”的见证

东城区东四十条22号

仓中有粮,才能国泰民安。如果您在北京城,想找一找京城史、漕运史、仓储史的历史见证,可以去东四十条附近,逛一逛南新仓文化休闲街——这里还保存着“南新仓”遗址,属于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是中国仅有、北京现存规模较大、现状保存较为完好的古代储粮仓廒群落。

“南新仓”是明清时期京城最重要的官方粮仓之一,也是大运河“南粮北运”的文化见证。南新仓能装多少粮食呢?有学者做过研究——如果全装满了,极限空间可以存储近一亿斤的粮食,如果换算成十吨一个的集装箱,相当于五千个集装箱。如今南新仓,文化休闲餐饮艺术空间等一应俱全,如果还觉得没逛够,保利拍卖行就在附近——可以去里边逛点儿“贵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山团城演武厅

看看乾隆的特种部队

香山南路红旗村1号

记得《雍正王朝》里的“西山健锐营”吗?在北京真有这个地方。如果赶上秋天,除了人挤人爬香山,还有一条小众路线:来看香山南路的清代武备建筑组群——团城演武厅,这也是北京地区仅存的集城池、殿宇、亭台、碉楼、教场等形式于一体的建筑群。这里是清代健锐营的合练场所。健锐营的地位很高,是一支具有特种部队性质的部队——据《大清会典》记载,健锐营的训练内容包括“习云梯、马步射、鸟枪、骑射、相扑、舞鞭、舞刀、抬枪”等项目。

其中“架梯登楼”就是健锐营赖以起家的技术,在乾隆朝的重大战役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成就了乾隆帝的“十全武功”。由于乾隆帝多次亲临,演武厅的建筑规制也很高。直至道光帝后,清王朝气数衰退,帝王也无心西山阅兵。健锐营和一个王朝的盛世,永远定格在了西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北京现存最早的戏楼

听一回年轻人的正乙祠“新戏”

西城区西河沿220号

谁说听戏的都是老头老太太?现在“票戏”的都是年轻人!如果您在北京工作生活,住在老城区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小剧场”多。晚上6 点半下班,可以舒舒服服地吃个晚饭、溜溜达达扫个共享单车去小剧场听个戏,散场后回家不耽误睡“养生子午觉”。

住在四五六七环外就没这个待遇了。人家听完戏回家洗完澡都啃完半个冰镇西瓜了,您还在“前方到站是天通苑”。话说回来,如果您住在老宣武,一定要来西河沿的“正乙祠”听一回戏——康熙年间修建的戏楼,哪怕不开戏,古建筑都有得一瞧。现在重新开张有演出信息,嗯……“会馆有戏”,年轻艺术青年票戏之地,等您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山公园东南隅

穿着旗袍长衫,寻觅“中国营造学社旧址”

东城区中山公园东南隅、天安门西北侧朝房

这应该是中国最火的景点中最冷门的玩法——如果你在人山人海的天安门,一定不会错过左右两侧的“太庙”和“中山公园”。很多年轻人对“中山公园”直接忽略:印象还停留在大爷大妈的“相亲角”,以及被无数自媒体“添油加醋过”的“中山公园相亲角经历”。

其实大可不必,现在的年轻人流行去看点儿文化:您在中山公园东南隅、天安门西北侧朝房,找一找当年朱启钤先生创立的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中国近代第一个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术机构旧址就在这儿。梁思成、林徽因他们都曾经在这儿开会。除了人们熟知的《营造法式》及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保护古建的壮举,当年抢救保护圆明园1800多件珍贵的“样式雷”图档和国宝文物,营造学社亦有贡献。趁天气好,不如穿个旗袍长衫,穿过中山公园去寻一寻中国营造学社旧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家湾古镇

在京杭运河北端的码头“兜兜风”

通州区张家湾镇张家湾村

如果您去环球影城“打卡”,耳膜被“祖国花朵”的开心尖叫声震了一天,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重拾灵魂”,先别急着开车往家走——可以去附近的张家湾古镇,在京杭运河北端的码头“兜兜风”。

张家湾古镇,老通县人都说“张湾”。有一次打车,听到出租车师傅一嘴“老通县话”,视为稀有,问师傅是不是本地人,结果师傅怕我们听不懂,说自己是“张家湾人”。一字之差,心有戚戚焉。张家湾最辉煌的时候在明清,随着运河漕运码头,无论是北上的货物还是进京的官员、客商、学子,大多在这儿上岸,再走陆路到北京。天气好的时候,在码头吹一吹风,水荡呀荡呀,就荡到了北京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车自驾去爨底下村兜风,

在山旮旯的“国家级古建群”里

玩一次捉迷藏

门头沟区斋堂镇西北

您要是用开车导航“爨底下村”,可能有些朋友一愣:突然发现这个字不会读,用不了语音输入法,还得现“百度”。“爨(cuàn)”,这个字学书法碑帖的人不陌生,大名鼎鼎的“南碑之宝”《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合称“二爨”,用的就是这个字。除此之外,“爨”字还真的极少在生活中出现。门头沟区的爨底下村,离市区远,山区地势凶险,也正因为此,这一片珍贵的“国家级古建群”才得以完好保存。

爨底下村拥有我国北方地区保存最完好、风貌最古朴的明清建筑群,依山而建的四合院群落在北京地区独一无二。您在这里可以看到,错落有致的明清风格民居依山而建,鳞次栉比、灵活布局,素雅古朴的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总的来说,这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山路上上下下、整个村子都是古建,加之复杂的山行地势,有点儿像“迷宫”。要不,村口来个偶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三陵

下定陵地宫看看“明代帝王陵寝

最神秘的部分”

昌平区十三陵镇昌赤路

在北京,“十三陵”永远是热门景点之一。昌平区北部天寿山麓,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寝就静静躺在这里。如果时间或体力不够,这么大的十三陵,最不能错过哪儿?可以去定陵地宫,看看“明代帝王陵寝最神秘的部分”。

定陵是万历皇帝的陵寝,新中国成立初年挖掘定陵,由于我们的考古挖掘保存技术不够,导致地宫打开后,诸如丝织品、遗骸等大量珍贵文物无法被完整保存,造成永久遗憾。也鉴于此,周总理批示停止了全国其他皇陵的挖掘,“此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定陵,也就成了十三陵唯一被挖掘的地宫。如果对文物考古或明史感兴趣,可以去十三陵一看——最好上午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问问“最早的北京人”说不说北京话

房山区周口店大街1号

这可能是北京规制最高但最冷门的博物馆之一了——虽然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大名鼎鼎,拥有一大串头衔:“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但由于地理位置在房山,在北京旅游“打卡地”中一直是冷门选项。

但冷门有冷门的好处:人少,体验好。有人问,这儿有什么可看的?不就几个头盖骨吗?大错特错了。现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还有模拟考古挖掘等科普活动,“科普体验馆”还有制作石器、利用石膏翻模制作等各种动手体验活动,特别适合带小朋友一起来。真正的世界文化遗产就在家门口,不去看看?不过这些展厅里的“北京人”可不会说话,它们要真开口来句儿化音,会吓哭你。

“手绘北京”系列

《得闲了,玩儿遍北京》

《馋了,风味儿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绘北京”系列延续《北京名物》,以北京美食、北京休闲娱乐生活为创作对象,由专业艺术家组成创作团队,通过手绘原创的艺术形式呈现北京历史之韵,都市之美,以艺术家的视角,勾勒北京风物、名所及生活状态。每一个分册都要体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碰撞。

《得闲了,玩儿遍北京》主要收录了北京的著名公园、休闲娱乐方式。金壁辉煌的故宫,蓝天映照下的天坛,水光与绿色交织的颐和园,繁华的王府井与前门,载着老百姓喜怒哀乐的胡同,承载儿时记忆的石景山游乐园和被疯狂打卡的环球影城......

《馋了,风味儿北京》主要讲述北京的特色饮食文化以及饮食的融合。春天的春饼,夏天的芝麻酱,秋天的烧茄子,冬天的大白菜;无论是御膳还是胡同里的美食,都有独特的讲究,本书将饮食文化与百姓生活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构成京城百姓的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