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兰雨

编辑 / 兰雨

宝马的“大IP”正在遇冷。

中大型豪华轿车市场, 宝马5系 参数 图片 )、 奔驰E级 奥迪A6L 的“56E”组合任尔东南西北风,自岿然不动。尽管前有“二线豪华”,后有特斯拉和新势力,“56E”依旧常年稳占山头。然而,这一“强势”组合,在宝马5系换代之后,似乎迎来了松动。这台曾经月销上2万台的宝马“现金收割”利器,因其换代外形、内饰变化过大,销量基本“崩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马新一代5系的销量分别为4019辆、3874辆、4899辆、6680辆,相比它的两个“对手”上万台的成绩,宝马5系的成绩单不太够看了。或许有人会说,宝马5系刚换代不久,处于“尴尬期”是正常现象。

但话又说回来,1月份上市的宝马5系,到现在也有5个月了,且它的优惠力度并不小,很多地区都有6万至10万的优惠,销量却回不到之前的位置,很显然,宝马新一代5系正逐渐“失宠”。

宝马5系改“废”了?

宝马5系与奔驰E级这对“老朋友”前后脚完成了换代车型的上市,但销量却出现了不同的境遇。1月,宝马5系共交付10197辆新车,奔驰E级的销量则为8345辆;来到2月,宝马新一代5系的销量则直线下滑,奔驰E级虽没有回到原来的高度,依然呈现上升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当下的局面是宝马品牌所不能接受的,回看宝马5系的换代时机,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二。

新宝马5系设计太像3系,前脸、大灯等经典元素均向年轻化靠拢,“大溜背”的尝试、“被削”的尾部,使得新宝马5系跳脱了沉稳的属性,要知道,宝马5系的定位是一款行政级C级车,主要购车群体是三四十岁左右的高净值人群。如果追求运动时尚属性,消费者选择 宝马3系 、4系何乐而不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饰则被新能源“牵着鼻子走”,追求科技感的大屏设计使得宝马5系失去了自己原有的特色,仿皮合成皮材质座椅也似乎不太匹配它的价格。此外,宝马5系68L燃油箱改成了60L燃油箱,虽然48V轻混系统的加入,相比老款的输出提升了不少,但还是着实让人费解。

3·15传动轴异响事件对宝马5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5系发布会上,宝马官方强调了他们在产品中国化上付出的努力,尽管宝马集团在当天迅速回应,承担所有相关维修费用,但更换传动轴属于大修了,对拆修车造成的保值率损失,只字未提,着实有些“寒”消费者的心。此外,3.15这个时间节点,宝马5系刚上市2个月,新车的品控给消费者打了一个问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宝马5系跟在奔驰E级后脚上市,两者的定位相同,先发上市的奔驰E级则更有优势。在卷价格的当下,宝马5系的价格虽然“松动”了不少,对比进入生命末期老款5系10万以上的终端优惠,入手新宝马5系的成本提升是很大的,消费者自然而然持币代购。

“老对手”们的优惠力度也不小,奔驰E级在某些地方均有9万-10万不等的折扣,起步价来到了34万元,当然有些需要以贷款的方式拿到这个优惠幅度,全款的优惠幅度也基本在8-8.5万元之间。奥迪A6L的降价幅度则有10万多,无疑有着更高的性价比。而这也主要得益于自主新能源品牌的崛起,蔚来、岚图等品牌也在不断蚕食“56E”所处的市场,当合资、外资品牌的优势不再,就不得不降价缩小本土品牌的性价比差距,从结果看,宝马5系的降价“打法”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要想回到从前还有很长一段路,很难。此前,宝马集团在其官方社交账号发布全新一代宝马5系的产品设计,但大部分消费者已经固定了对其外观的看法,似乎并不能形成合力,扭转受众的疑惑。

踏入深水区,宝马如何破局?

2023年,宝马集团累计交付255.4万辆新车,同比增长6.4%,宝马中国卖出82.4万辆,同比增长4.2%,纯电车型卖出近10万辆,风头直逼新势力品牌,全年营收1554.98亿欧元,险胜于奔驰的1532.18亿欧元,“一哥”地位得到稳固。

踏入2024年,宝马品牌在华稍显“后力不足”,一季度,宝马中国共交付187452辆新车(含宝马和MINI品牌),同比下滑3.8%,成为宝马集团全球范围内唯一销量下滑的主要单一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是国产新能源冲击下的“产物”,2024年,中国车市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卷价格、卷配置、卷流量、卷速度,甚至卷老板,在“贴身肉搏”下,合资、外资品牌首当其冲,不得不放下身段,以大幅降价来守住“阵地”,17万的 宝马i3 就是给出的市场“答案”。曾经35万的宝马i3守不住20万的门槛,最高优惠18万,“裸车价”来到17万,车价和优惠倒挂,看得出宝马也急了

“如果花同样的价格,我会考虑蔚来、极氪,配置更高、智能化也更高,但现在宝马i3裸车18万,即使加上保险落地差不多19万多,相当于打了‘四九折’。”番禺区的一家宝马4S店里,笔者在店的一个多小时里,陆陆续续有几组潜在客户进店了解,很大一部分是冲着i3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消费者的观望情绪也在蔓延,“我打算在等两三个月看看,虽然都在调侃再不努力只能开BBA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真实写照呀,i3肯定不止现在的价格,还能再降。”4S店里一客户直白到。显然,豪华品牌溢价正在被挤出去,2023年,宝马净利润下滑34.5%,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局面,30万以上车型,宝马市占率维持在60%左右,但在自主品牌的攻势下,“自留地”出现了松动。

市场份额的失守使得其进一步加大价格优势,“618”本是购物平台的活动,现已变成车企们的降价促销活动,起售价28.98万元的 宝马X1 低至16万起,iX1落地则在17万左右。今年1-5月已有136款车型降价,降价规模超过2023年全年的9成,超过2022年的降价总规模。如何跨过深水区,是宝马以及外资、合资品牌绕不开的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继续吃老本,结局大概率会重走保时捷总部被经销商逼至墙角的“戏码”,目前看,宝马还是拎得清形势的,给宝马4S点开出多项大幅度补贴减免政策,但最主要的还是放下“调性”,适应中国车市内卷白热化的现状,跟上智能化步伐,打开电动化转型新副本

根据规划,2024年宝马在华将推出超20款BMW和MINI品牌新车型,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了。4月,宝马计划对沈阳生产基地增加200亿元投资,宝马还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提高本土化的智能化水平。

BBA中,宝马在华投资力度是最大的,不难看出,新能源下半场,宝马在“加码”。但“蛋糕”就那么大,友商们为不被挤下牌桌,也不是吃素的,虽然,宝马的体量和燃油车根基足以支撑打持久战,船大难掉头,宝马要考虑的地方还有很多,如何使宝马5系摆脱“困窘”,是宝马品牌眼下亟需解决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