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汽成商的总装车间里,每五分钟可下线一台重卡,每三分半钟下线一台轻卡;文澜智谷基地内,多元富能气绿色利用研究示范项目成功点火,全面完成中试运营调试;瑞再新能源装置装备研发生产基地一期主体工程建成并投入试生产……行走在6月的青白江大地,一幕幕火热升腾的制造业图景跃然眼前。

青白江区因工业而生,拥有厚重的产业基础和得天独厚的通道优势,坚定不移把制造强区作为产业“头号工程”,持续建强大通道、大平台、大枢纽,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多路出击,挺起工业硬脊梁,奋力实现老工业基地“二次振兴”。

PART 01

科技赋能辟“新路”

走进巨石成都智能制造基地的生产车间内部,记者见证了一块石头的“神奇之旅”——经过熔化、拉丝、络纱等生产环节,一根根只有头发几分之一粗细的丝线均匀缠绕到筒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巨石成都智能制造基地生产车间

在这条极细的丝线上做出大文章,基于技艺积淀,更离不开数智赋能和技术创新。“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快制造数智化建设步伐,充分运用先进智能控制技术,不断夯实玻纤数智制造基础,进一步树立产业发展中的玻纤工业典范。”巨石成都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陈杰说。

“智改数转”,为青白江制造装上“最强大脑”。针对部分企业“不会转”难题,青白江依托华为、SAP和正西液压自身数字化赋能优势,为企业定制“智改数转”个性化方案。目前,丰科、天马轴承、天马精密、雅卫新材料、蜀虹装备等本地企业先后完成数字工厂改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为(成都)智能制造创新中心

专注一条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的创新研发,成都蜀虹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坚持了28年。“这是大吨位高效能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被认定为国内首台(套)产品,通过了欧盟CE认证,达到欧盟环保和质量要求,解决了有色金属线材领域工业母机制造的‘卡脖子’技术,目前全球具备该产品研制能力的企业只有3家。”公司董事长黄和昌指着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说,从村办企业起步,蜀虹装备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蜀虹装备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一瞥

在青白江,传统产业“不再传统”,一批曾经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正成长为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突出、掌握独门绝技的专精特新企业。比如,成都鼎泰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聚焦钼新材料这一新赛道,争做世界一流钼新材料供应基地;瑞奇智造“升格”成行业隐形冠军,生产的多晶硅吸附柱销量国内第一;天马精密提档升级为全球最大的风力轴承生产基地,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马精密

如果把传统产业比作青白江的基本盘、老家底,新兴产业就是增长点、增长极。

氢能是世界上最清洁的能源,被视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今年5月27日,青白江在全市率先印发促进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提到2026年,要实现氢燃料电池商用车辆规模化推广应用,累计推广应用不少于5000辆,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规模超过5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氢能源商用车

在高端装备的发展方向中,航空、航天装备被列为首位。今年6月3日,青白江还引进投资总规模30亿元的天一华宇商用航天装备产业园,拟打造具备“星、箭、终端”全生态链总体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基地。

锻强制造业“看家本领”,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正是青白江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1200余家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新路”。

PART 02

枢纽建设致“远路”

6月11日,成都海关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成都中欧班列发运货值211.7亿元,同比增长21.6%。作为成都中欧班列始发地,众多企业为何选择在青白江“扎堆”出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国际铁路港

答案就在成都国际铁路港班列线路图——连接境外112个城市、境内30个城市,建立起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至欧洲、北至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线路网络。

“产品畅销全国31个省市,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全系车型出口2700辆,2024年预计出口超5000辆……”重汽成商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青抛出的这样一组数据,显示着这家扎根青白江37年的商用车制造企业,如今借助班列通道优势,走上了从“坐商”到“行商”的转型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汽成商生产线

制造业如何出海?这道必答题的答案,除了产品,还包括技术、管理、资本等等。

一趟国际班列,无缝串联中国、波兰两端工厂供应链。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是成都市首家使用成都中欧班列运输、首家实现产能转移的本土企业,也是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第一家加工贸易企业。“成都中欧班列满足了高时效性、高稳定性的需求,助力TCL拓展欧洲市场。”该公司总经理陈合智说,公司只需将电视机散件运至波兰,然后经波兰工厂组装成品,就能销往欧洲各地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CL生产车间

在班列的来回奔驰中,从“青白江过”,不如到“青白江坐”,成为更多企业的共识。距离成都国际铁路港10公里左右的欧洲产业城,一座亚蓉欧适铁临港智能制造基地拔地而起。“目前已落地康佳电子、华鼎国联等链主企业,聚集中国巨石、浙江天马、厦门钨业、福融新材料等总投资100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95个。金汇能、广东豪顺、埃尔法、SAP等30余个高新‘轻资产’项目入驻蓉欧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欧管委相关负责人亮出了发展成绩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蓉欧智能制造产业园

无独有偶,成都海关发布数据的当天,在德国慕尼黑,青白江再次收获“新朋友”,与法国雅凯公司、德铁信可DB Schenker、法国邮政DPD集团签约,未来将在进口贸易、临港制造、国际运输等方面进行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1日,“港联亚欧 蓉通全球”——成都青白江亚蓉欧大通道投资推介会在德国慕尼黑举行。

枢纽上的青白江,先后获评国家对外开放口岸、自贸区、综合保税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级经开区等多个高能级开放平台,在与世界双向奔赴中,也让更多“中国制造”跨越山海走向世界。

PART 03

营商沃土开“门路”

如何让企业办事“有门”,纾困“有路”?青白江坚持“企业有诉求、政府必回应,有事随时办、无事不打扰”,切实有效为企业减负松绑。

“感谢青白江法院帮助我们恢复商誉,顺利获得贷款!”4月15日,青白江法院通过出具全区首份《企业涉执信息说明函》,成功帮助本地一家从事送变电工程行业的企业恢复商誉,顺利获得了300万元融资贷款。“这笔资金的到位,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企业开业:2小时领照,4小时营业

而在6月13日举行的青白江区新型工业化暨制造强区建设推进大会的发言环节,区经信局局长王小彬完成发言后,现场公布区经信局服务专线和自己的手机号码。“欢迎大家反映诉求与问题,我们将竭诚做好服务和保障,助力企业发展。”王小彬的表态,赢得企业家们的热烈掌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3日青白江区新型工业化暨制造强区建设推进大会

企业敢不敢干,营商环境是关键。一直以来,青白江坚定不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改革“一号工程”,连续6年在岁末年初发布营商环境政策,累计推出1103项改革举措,以真金白银、真情实意让企业感受到温度和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1月25日,《成都市青白江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200条措施》(以下简称《200条措施》)正式对外发布

在成都正西液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朱桂香看来,“今年6月份青白江推出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最高奖励300万元/年,这些扶持政策就像‘及时雨’,实实在在为企业发展‘输血补气’。”

在区审批和营商环境局局长秦鸿美看来,企业的“麻烦事”,就是政府的“心头事”,为企业服务就是要当好企业的最强后盾、最佳拍档。“我们持续优化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让各类经营主体在青白江放心投资、安心创业、顺心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企业服务

不仅如此,青白江还畅通“12345亲清在线”和“蓉易办”“蓉易享”“蓉易见”“四位一体”集成服务,健全完善企业白名单制度,推行工程建设项目信用承诺审批服务模式,探索开展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在青白江,“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双向奔赴。青白江也四度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区”,首次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可“一窗办”,36行业130项全搞定!

厚植发展沃土,各类市场主体才能枝繁叶茂,也让更多新技术新产业相约青白江、遇见未来,让制造业成为青白江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来源:成都青白江

编辑:豌豆儿

责编:杨 铠

审核:吴家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