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言:说起方便面,想必大伙儿对它都有一番难忘的回忆。从小到大,这个小小的泡面包可陪伴我们经历了太多!

没成想啊,如今这个"救命稻草"般的国民美味,竟然在不久前涨价了?五毛钱虽然看似不值钱,但在现在这个物价飞涨的年代,也让网友炸开了锅!

转眼间,各大平台就被一片吐槽声给淹没了。不少网友直接质问康师傅这回是不是又"犯老毛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便面虽然是大家伙最熟悉不过的小吃了,但涨个价也着实让人心里直打鼓。毕竟它能火到现在靠的就是朴实无华的便宜啊!

现在大家好不容易小有积蓄,想换点更高级的口味,谁知道国货们先一步把价签抬高了。

看来涨价不过是导火索,引燃的其实是大家对国货那份期望与失望交加的情绪。搞不好这回直接把他们逼上了绝路,要是再不振作,怕是要被新潮品类彻底淘汰的节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牌子又“犯病”,涨价五毛被狂喷

最近这可把老百姓给惹火了!

超市里最“亲切”的国民牌子康师傅方便面竟然“狮子大开口”,虽然涨幅看起来不太大:桶装面的建议零售价由4.5元调整至5元,袋装面的建议零售价由2.8元调整至3元。

图源:界面快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哪里是小事啊,可直接戳中了一众打工人的痛处,纷纷感慨:连方便面都在一直涨价,吃不起的东西怕不是又要多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便面在打工人的眼中地位是相当高的。自从从日本引进之后方便面、泡面一直都是最火爆的"洋快餐"了。五毛钱一包,香香脆脆,随时可食。当时一家老小垒几包,才几毛钱就管够了。先不管健不健康,好吃又便宜,别提多讨人喜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虽然有更多种类的方便食品问世,可国产方便面依然占据了不可撼动的坐镇地位。

不少网友直接吐槽:面越来越难吃,全去研究怎么涨价去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网友的狂轰滥炸,康师傅方便面自然也不甘示弱,很快就为这次涨价开始找理由。

他们宣称这是受到上游液体工厂涨价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加之要加大投入打造高端产品线进行“配方升级”,所以不得不作出调价。

把涨价归咎于原料涨价什么的,这借口几乎每个行业都在用,也都是陈词滥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几年还是能很明显的发现国货品牌销量直线下滑,行业整体陷入低迷,利润空间也在不断被压缩,的的确确存在一些客观困难。比如缺乏有效的产品和营销创新,面对新兴品类的冲击有些力不从心。

再加上消费者消费观念的不断升级,对高性价比的诉求越来越高,这确实给国货品牌带来了巨大压力。

图为:康师傅近几年的净利润率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你知道吗?国货品牌之所以会遭此命运,很大程度上还是被自己的"居高临下"、"妄自尊大"给害了。就拿方便面来说吧,这些年来进步甚微,对产品的品控和创新也总是持轻视态度。从方便面致癌风评四起到被315爆出的脚踩老坛酸菜,结果呢?被越来越多新面孔抢走了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方便面行业还在沉浸于旧有业务时,前几年关于居家吃饭这个场景的消费升级浪潮却是一浪高过一浪。移动互联网全面而深刻地改变了世界,2013年开始,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全面卷起了外卖大战,很快就为在家吃饭、特别是一人吃饭提供了更多选择。

与此同时新消费品牌们乘势而来,自热火锅、自热米饭、自热拉面、螺蛳粉等方便速食快速崛起,诞生了诸如自嗨锅、拉面说、开小灶等品牌。它们借助更成熟的供应链,在产品上做了微创新,并通过符合年轻人口味的营销破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自嗨锅为例,仅用两年就在自热火锅赛道出圈,核心就是精准瞄准一人食场景。一上来就是"真正的火锅",将品牌与行业标杆挂钩,并通过找明星种草、综艺植入等无死角营销,成功在Z世代树立了"时尚美食"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新鲜事物通过故事包装、文化输出和场景营销,让顾客自我代入,产生出一种生活忙碌但品质加分的体验感。即便比方便面贵一些,但终归是值回“票价”的,毕竟是在为自己买"高级"点的生活方式。

相比之下,康师傅统一们却还在墨守陈规。除了偶尔推出点"网红联名"外,产品创新、营销理念和品牌调性都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老路子上。你说在这场消费升级的大潮中,它们怎么可能不被年轻化的新面孔赶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徐娘半老还要涨价,大家又怎么会安心买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绿皮车到高铁,消费者的嘴也越来越刁了

方便面作为一种最朴实的国民美食,在我们这些80后、90后的记忆中,可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那会儿家家户户都不富裕,能在绿皮火车上吃上几包泡面就已经是奢侈品了。

当时国人的食品选择相当有限。全国人民吃的、穿的几乎都是"同款",从早到晚就那么几样东西在翻新。家家户户吃的东西也就那么回事:馒头、白菜、咸菜通吃,非常朴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当康师傅等国产方便面在80年代杀出重围的时候,那可是被无数人视为"洋气货"呐!

转眼不过几年国产方便面就从小资奢侈品,一路走向了人人皆知的国民食品地位。你说这不是一种消费升级的表现吗?从改革开放前那种在绿皮火车上吃不上泡面,到如今甚至看不上泡面,在高铁上还能点各种美食外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了并不是说泡面就不好吃了,而是它满足不了现在人们对口味多元化的需求。像康师佛那些传统国货,除了适当扩充产品线,就是各种“辣眼睛的猎奇”,但真正实在的是要在营销和品牌年轻化上狠下功夫,才能赢得年轻人的青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个人觉得,这些国货品牌还要进步也不能完全背离本来的风格。毕竟大多数人对它们的认知还停留在"平民化、接地气"这一层面上。一旦玩起"高大上"的把戏,铁定会让消费者不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说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饮食状况比起几十年前有了天壤之别的进步,吃得更好更健康了。但是方便面依旧是我们作为一种兜底的选择。

如今我们吃什么完全由自己做主,想吃泡面就吃泡面,想吃其他东西也可以随心所欲。这种从过去被动接受,到现在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转变,正是最大的变化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大家的嘴刁了,选择更多了,对泡面的需求降低了,对其涨价也就更不能理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亲民"79元眉笔炸了锅

国货涨价到底惹谁不高兴了?

我们老百姓的购物车越来越丰富,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但并不意味商品可以随便涨价,我们只是有钱了,又不是傻了!

不知道大家去年有没有关注过很火的"79元眉笔事件"。

在去年9月10日的直播中,头部主播李佳琦在介绍价值79元一支的花西子眉笔时,评论区里有网友吐槽花西子的东西越来越贵了,李佳琦看到后怒怼网友“有的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年收入上亿的人,很难理解普通百姓为什么会觉得几十块钱的眉笔就已经很贵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富人一年换一辆百万级别豪车,也难以想象为什么有人买个十万块的车都要纠结好几年。

重点不在于79元的眉笔到底贵不贵,而在于李佳琦的反应态度和释放出的能量信息带有攻击性,让大家感受到了被伤害。

当定价偏离了"平价化妆品"的品牌调性,接近国际大牌的价格区间时,消费者自然会产生情绪反弹,认为这是李佳琦和一些国货品牌"狮子大开口"、"薅羊毛"了,赚了粉丝的钱之后开始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像李佳琦家这样标榜"平价"的国货品牌来说,如果定价完全脱离了这一调性,超出了大多数消费者可接受的区间,自然会引发质疑和不满。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从侧面折射出国人消费观念的快速升级。当阿里等电商平台出现后,各种国际热门品牌纷纷通过跨境电商在国内卖货,让很多曾经遥不可及的"高级货"变得亲民有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服装、美妆等行业疯狂涌入国内,形成了一股"买遍全球"的热潮。于是,很多年轻人的消费理念和审美就发生了转变,不像从前那样仅仅追求低价位、实用主义,对于高品质产品和国际大牌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所以现在国货品牌面临着一个两难困境:既想获得品牌溢价,又希望消费者认可;同时对标奢侈品定价,但消费群体并不一定对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白了,国货品牌想要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中立足,就必须摆正三种心态:不摒弃本分,不蓄奢望,也不骄傲自大。只有三者缺一不可,才能在品质、性价比和品牌上三足鼎立,赢得消费者的真心拥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费升级如浪潮般汹涌而至,给大家的消费体验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股浪潮中笔者也深有体会,对比自个儿的微薄月薪,总感觉钱包还没从"绿皮火车"时代缓过神来,就被各种溢价的新式消费彻底击溃了。

这些年刷屏的网红美食,自热小龙虾、麻辣串串香、泰式奶茶,个个身价不凡,全然将方便面这些"老古董"比了下去。可等热度退去,大伙才醒悟过来,根本就是被时髦包装蒙蔽了双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国货致胜之道也正在于此。要守住属于老百姓的味道本色,让价格亲民有质量、口感地道靓丽;营销手段要新潮时尚,与年轻人贴心沟通对线。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能丢掉那份接地气的"草根"气息,才能与大众消费者精神相通。

只要国货肯卖力实在,自然有“登堂入室”的一天。大家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其实挺期待尝到一款健康有嚼劲、让人拍案叫绝的"国潮泡面"?

对于国货品牌的发展,您是不是也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呢?它们要做哪些改变才能赢回大众的青睐?又有哪些独特的营销方式能让年轻人对它们青睐有加?欢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