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应该是古时最美的劳动之一。穿梭在碧绿的荷塘中,划船起歌,《采莲曲》应运而生。

采莲曲》源自汉代乐府诗,是采集民间的歌谣,主要描写江南一带风光和采莲女的生活情态,经过配曲入乐,成为一种独具风格的诗歌。

历来写采莲曲的很多,但写得出色也颇不容易。而唐代诗人刘方平这首《采莲曲》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惟妙惟肖地塑造了一个可爱的采莲姑娘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莲曲》

刘方平〔唐代〕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这首诗的大意是:

清清江面上夕阳晚霞随波飘摇,山歌婉转动听,体态妖冶苗条。

从小练就了一身采莲的本领,十五岁敢在汹涌激流中乘风弄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方平,唐代诗人,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 ,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这首诗应是诗人在此隐居期间创作的。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夕阳西下,碧波粼粼,红霞映照。江面上,荡漾着艳丽苗条的采莲女的悠扬歌声。

诗人用红、绿交辉的景色烘托采莲女的窈窕身姿,突出了楚地女子的轻盈体态。

寥寥几笔,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江南日暮的绚丽景色,塑造出采莲女的动人形象。

“荆歌”二字进而渲染了江南气氛,“艳”字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她的美丽外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莲从小惯”,暮霭四起,采莲姑娘还在忙碌着哪!傍晚还在采莲,表现了她的勤劳,这个勤劳的姑娘从小就已习惯了。

“从小惯”三字,一方面说明她采莲熟练,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健康朴实,从小就培养出勤劳的品质。

“十五即乘潮”,写采莲女的勇敢,她在小小年纪就能驾驭风浪,该是多么勇敢多么勤劳。好一个大胆、能干的采莲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荆楚一带,人们撑着船,傍晚时分看到艳丽的采莲姑娘,哼着动听的民歌,在江流中悠哉地穿梭,忙碌了一天了,满是收获的乐趣。诗人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也为采莲女感到愉悦。

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民歌味道很浓,寥寥数语,涵盖万千。诗中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情图,一位纯朴可爱的采莲姑娘正在为采莲辛勤忙碌。

唐朝诗人中,像这样全面地描写一个具有劳动本色的女子的诗歌是极少见的。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