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住在养老机构每月花费多少钱?居家养老的"老老人"都能享受哪些服务?6月20日,2024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披露了北京养老的最新趋势。从北京老年人的年龄结构和需求来看,"老老人"是北京养老工作的关注重点。在99%以上的北京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不足1%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养老格局下,"老老人"成了入住养老机构的主要人员。数据显示,北京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月均花费在6600元左右。而在机构养老之外,北京今年还将建设100家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满足居家社区养老需求。为促进中心建设,市民政局还开发了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信息平台,预计将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开发测试并上线试运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机构养老九成为"老老人"

让老年人老有所依,已成为全社会的课题。从当前的养老趋势来看,99%以上的北京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不足1%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尽管机构养老方式并非主流,但随着老龄化趋势加深,北京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总数仍处在增加状态。

根据会上发布的《北京市养老机构行业发展报告》,截至2024年3月,北京市养老机构总数共578个,床位总数10.9万张,入住老年人近4.5万人,剔除尚未收住老年人的机构后,全市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约为45%。分户籍来看,入住养老机构的朝阳户籍老年人最多,占比18.59%;其次为海淀区,占比13%;第三位为西城区,占比10.67%。

从收费情况来看,根据网签合同分析,北京市养老机构月平均收取总费用6611元,包括床位费、护理费和膳食费。其中,护理费约占总费用的1/3,具体数额因老年人失能等级等健康状况不同而存在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在入住机构的老年人中,"老老人"占到了绝大多数。按照释义,"老老人"指80岁以上或失能失智老年人。在全市养老机构收住的近4.5万人中,80岁以上及不能完全自理(含不能自理和部分自理老人)的老年人占比91.57%。

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杨志伟在采访中表示,根据对北京老年人的年龄结构和需求分析,做好对80岁以上高龄老人和失能失智老人的服务兜底保障,是北京养老工作重点中的重点。目前,北京已部署1万台智慧照护终端,基本覆盖养老机构的失能老年人照护。

养老中心建在"老老人"密集区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老老人"的养老需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照护、吃饭和就医康复。除机构养老外,针对庞大的居家照护需求,北京市主要通过开展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试点,向老年人提供居家照护服务。披露数据显示,一年时间里,北京累计签约长期上门居家照护服务接近1400单,解决了1000多个家庭重度失能老年人的居家照护问题。

杨志伟介绍,今年,北京市还将继续重点关注老龄化程度高、高龄和失能失智"老老人"密集区域,在全市布局建设100家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按照功能要求,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总体上将具备两类六项功能,包括集中养老、社区餐厅、老年学堂、康养娱乐、心理服务等基础服务功能,以及志愿服务、疾病筛查、公益宣传等拓展服务功能。

杨志伟表示,目前,在计划建设的100家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中,已有20家初步建成,下一步将在通过验收后正式挂牌运营。剩余的几十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也正在有序推进中,预计将在今年底完全建成。

北京养老行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健康养老集团副总经理张硕表示,目前,北京健康养老集团正积极参与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目前已建成13家,今年还将继续拓建。据了解,围绕"老老人"的居家养老刚性需求,北京健康养老集团已推出"京慧养"居家整合照护服务,为居家老年人提供158项居家养老整合照护服务。

整合多元化服务助老

值得关注的是,从居家社区养老的服务供应来看,单一市场主体很难具备床、护、康、助、医等多元化功能,特别是"老老人"所需要的医疗、用餐等服务。由此,为实现区域养老服务资源整合,北京市民政局依托北京养老服务网和小程序端,开发设计了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信息平台。这一平台预计将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开发测试并上线试运行。

据介绍,信息平台上可通过整合分析老年人的需求信息和服务商的供应信息,进行服务匹配。老年人可通过电话预约、网络下单、到店预订、入户开单等线上线下渠道,提出养老服务需求。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及协作服务商则将通过平台接单。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老年人或其家属可根据自身需求,在平台上自主选择平台服务商,发起上门助浴、就医陪诊、家电维修等标准化订单。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为提升服务效率,信息平台还设置了"抢单"功能。若老年人或家属没有自主选择服务商,信息平台将在接到老年人服务需求后,设置5分钟"抢单"时间,5分钟内,同类型的服务商都可以抢单。

同时,为鼓励京内京外养老服务商入驻,信息平台还开通了线上自主申报渠道,北京市及全国各地的各类为老服务企业,均可参与北京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北京商报记者 赵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