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上交所就中国出版(601949.SH)募集资金使用相关事项下发监管工作函,涉及对象为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昨日晚间,公司对部分募投项目延期、终止等情况进行了说明。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出版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以图书、报纸、期刊等出版物出版为主业,是集出版、发行、物资供应、印刷等业务于一体的大型出版企业。

公司于2017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首发募集资金总额为12.17亿元,扣除各项发行费用之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11.45亿元。而时隔7年,公司首发时的募集资金至今也没用完,已结项的募投项目也屈指可数。

按最初的计划,中国出版除了用6000万元来补充流动资金之外,其余资金将用于投入11个文化产业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然而在这之中,大部分募投项目都经历了被变更、终止或延期的命运。

2019年,公司调整原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诗词中国2.0”项目并将相应资金用于实施“文科通识知识服务”项目,同时终止“中国美术全媒体开发应用平台”项目并实施“中国美术教育全媒体开发应用平台”项目。

2021年,由于行业及市场发生的重大变化,公司终止“‘华音数字’在线教育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运营”项目、“影像中国站点式融合出版升级平台”项目、“第三方图书智能流通平台”项目,并将上述募集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资金总额合计3亿元。

今年6月,中国出版发布公告显示,“品牌目录图书出版项目”、“CLOUDBAG 教育云服务平台”也将被终止,资金留作未来策划其他投资项目使用。同时,“商务印书馆工具书云平台”、“综合运营管理平台项目”拟延期实施,目前两项目投资进度仅分别为53.27%、23.29%。

对于投资大幅“缩水”,上交所要求公司结合上述项目前期论证情况,以及政策和行业变化等情况,说明有关募投项目实际投入明显低于募集资金计划投资金额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以及前期项目论证是否审慎客观。

事实上,截至目前只有4个项目完成了建设,包括《三联生活周刊》“中阅读”项目、中华国学资源总库、中国美术教育全媒体开发应用平台,以及文科通识知识服务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然而上述4个项目计划投入募集资金4.47亿元,实际投入却仅有2.74亿元,今年6月公司公告称拟将剩余1.73亿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随后,交易所在监管工作函中问及补流的必要性及合理性,要求公司结合经营资金需求和货币资金情况作出进一步说明。

中国出版方面表示,根据中金易云发布的报告,2023年整体图书市场动销品种数同比下降7.18%,新书整体降幅达21.91%;2024年一季度整体图书销售市场码洋同比下降14.71%,动销品种数较去年同期下降7.73%, 新书销售码洋同比降幅42.90%。

面对图书零售市场增长放缓和新书销售下降的挑战,公司正通过战略性布局,聚焦出版融合创新和"文化+科技"多元产业协同发展,以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公司需要应对日常生产经营中流动资金需求的增加,以及税收政策变化产生的影响。

钛媒体APP注意到,中国出版一点也“不差钱”。一方面,2023年中国出版通过非公开发行,向其控股股东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发行7949.07万股,募集3.28亿元并且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另一方面,公司尚有巨额闲置资金投入理财。今年4月,中国出版发布公告称,将使用闲置自有资金和闲置募集资金共计不超过80亿元(其中闲置自有资金不超过75亿元,闲置募集资金不过超过5亿元)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低风险型理财产品。

另有投资者质疑,出版业并不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不少大的出版项目还有国家基金的补助,没必要募集这么多钱。此外,公司虽然在上市后募集超14亿资金,但业绩一直不温不火。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63.04亿元、61.41亿元、62.9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7.80亿元、6.51亿元、9.67亿元。

从股价来看,中国出版自2023年5月到达高点16.91元后便震荡下行,截至6月20日收盘报6.03元,较去年高点跌去近65%,总市值115亿元。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翟碧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