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6月20日电 (记者董志雯)着力构建体医融合、多部门协同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2020年,上海杨浦在全市创新推出“社区健康师”社会服务项目,以“健康医保”理念推动健康关口前移,促进医保基金使用绩效提升,几年下来效果显著,一些长期坚持按照“运动处方”科学锻炼的居民用健身代替了服药,项目也获评第五届“上海十大医改创新举措”第一名,杨浦区还成功入围“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高质量健康管理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社区运动健康师3.0版正式发布,将通过对肺健康、阿尔茨海默病和“三高”等疾病患者的运动健康管理,以体医融合的形式不断提升居民健康水平,达到“花小钱省大钱”的效果。

杨浦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面对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医疗需求和费用快速增长等健康挑战,杨浦不断探索和实践健康保障的新模式、新路径,围绕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的要求,通过迭代升级杨浦区社区运动健康师3.0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和杨浦区北部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南部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肺健康管理门诊,杨浦区控江医院、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和护理院挂牌阿尔茨海默病健康管理门诊。这是社区运动健康师3.0项目在已有三高共管运动干预门诊基础上,充分发挥辖区内医联体作用和学科建设优势、积极开展引导宣教和健康干预的新探索,为进一步贯彻健康医保理念、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创造了新的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住殷行街道的张阿姨对刚刚开出才半年时间的“运动干预门诊”很有感受。市东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顾庆医生长期从事糖尿病运动干预研究,向她推荐了“运动干预门诊”,根据她的生活习惯和控糖目标,量身订制了运动、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一揽子方案,在改善血糖水平同时,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在上海体育大学导师的指导下,每周进行3次的集体太极拳有氧锻炼,学会了随时随地使用弹力带进行无氧抗阻运动。经过5个月的坚持不懈,身姿轻盈了不少,精神也好了很多。

年轻的白领一族同样受益很多。小张和小刘,是叠纸公司的两名技术骨干。因工作压力大和生活不规律,不到30岁就分别患上了糖尿病和脂肪肝。后在市东医院“运动干预门诊”的指导下,开展科学规律运动,6个月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随着“三高”患者越来越年轻化,试点项目也积极走进园区,为年轻三高患者提供科学运动干预指导,不断扩大人群覆盖面。

今年以来,杨浦区医保局联合区卫健委、杨浦区体育局和上海体育大学合作研发课程,面向家庭医生团队、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了多批次的运动健康师培训班,目前已有100余人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

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推动多支柱的社区运动健康师发展离不开生命健康领域企业的参与。现场还启用了基于数字健康镜像的运动干预场景。场景依托市区医保数据共享赋能试点优势,安全汇聚杨浦居民全量健康数据,运用数字技术实现居民健康领域全过程管理。

“迭代升级的社区运动健康师项目致力于为杨浦居民带来更加精准、科学、个性化的运动健康服务,不断创新发展,形成可落地、可持续、可推广的中国式现代化健康管理示范样板。”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杨浦将持续深化社区运动健康师项目,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不断提高杨浦人民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