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一首好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如果你写风,就不能只写风,要写: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如果你写雨,也不能只写雨,要写:濯锦翻红蕊,跳珠乱碧荷。

这就是古诗词的妙曼之处,含蓄美向来是文客们悬在笔尖处的百转千回。

范仲淹的弟子苏麟问,您老升官,把师兄弟们都提拔了,为何单单就落下了我?但是他不能直接这样问,否则师徒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因此他写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李白拜谒李邕,被李邕一顿怼,他不喊你这个王八羔子瞧不起谁,只是写: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意思就是,等老子发达的……

苏东坡怀念亡妻,他不说“宝贝,我真的好想你啊”,只是默默写下了: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甫穷得吃不上饭,想向高适借点钱,可又不好意思直接开口,就写: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如此,就体面多了。

高适也有落魄的时候,与董庭兰一起下馆子,本该尽地主之谊,奈何囊中羞涩,就写下了那首绝唱千古的《别董大二首》: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惭愧,惭愧,下次我请。

你看,文字就是有这样的魅力,无论是抒情还是发牢骚,甚至是骂人,都可以有一种美感。

平常我们总是说“诗情画意”,莫名信任这样的浪漫,但是待你真遇到大美的时候,反而没有了这种癫狂与低徊,内心只有平静,且非常平静。

如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首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皇甫松 《梦江南》

兰烬:指蜡烛的余烬,古人用泽兰炼油点灯,称兰膏;

红蕉:红色的美人蕉,古人常借来暗喻美人;

暗红蕉:词中谓蜡烛将灭,画屏上的佳人逐渐变得模糊不清。

皇甫松,何许人也?

提到词,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会想到宋人,因为“宋词”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但是写这首《忆江南》的,却是唐人。

实际上,从中唐开始,唐人就已经开始填词了,白居易就有《忆江南》三首,谢秋娘还填过《望江南》,刘禹锡也曾写: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到了晚唐,温庭筠和韦庄挑起了“花间词”的大梁,尤其是温庭筠,更是“花间词”的鼻祖,他的“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人尽皆知。

皇甫松的诗名、词名都没有那么大,但是他有一个好舅舅,就是“牛李党争”牛党的领军人物牛僧孺。

他的父亲皇甫湜比他文名更盛,为宰相王涯的外甥,“牛党”的核心成员,韩愈的得意门生。

但是,这些跟皇甫松都没什么关系,他既没考中进士,也未曾当过官,仅仅是一个家道中落的好愁书生,所以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寥寥,哪年生的哪年死的,都干了些什么事,皆不可知。

幸好,他还有他的这首《忆江南》,足以让他在后世诗坛占据一席之地。

下面我们就深度解读一下这首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词之大意可解为:

夜深,蜡烛将尽,画屏上的美人已经氤氲一片,渐渐变得模糊不清。

沉沉睡去,梦中再回江南,烟雨迷离,正是梅熟时节。静谧的雨夜,忽然有几缕笛音从画船中传来,在江面上回荡。桥边驿亭里,有人在低语着什么,那是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以忘怀的往事。

如果你思乡,就不能只写思乡,正如王安石之叹: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皇甫松如是也,全词皆言乡愁,却未提及家乡一字,只是一烛、一雨、一梦、一画船,以及末尾那句“人语驿边桥”,就把这种离愁别绪挥洒得淋漓尽致。

全词意境极美,运笔由浅到深,最后再落到淡语处,戛然而止,乡情说不尽道不完。

起句,词人写“残烛”,即将燃尽,说明词人夜半未眠,孤枕难安,因此入睡前,视线落在了画屏上,佳人在逐渐消尽的烛光里,慢慢变得模糊,不见。

许是在词人心中,也藏有这样一位让他深刻眷恋的伊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词人写梦境,熟悉的江南烟雨,梅子已经熟了,画船荡漾在江中,划过浅浅的波心,一曲笛音伴随着潇潇夜雨,这场景似曾相识。

庄周梦蝶,不知人为蝶梦,还是蝶入人梦,这一刻,或也是这般。

直到驿亭中突然传来亲切的乡音……往事便如潮水般涌来,所思之人在江南,所感之事却是多年以前。

笛声、语声到这里风息雨止,梦已醒,可人生亦若梦,身为异乡客,走到哪里都是浮萍。

也许谁真的在天涯里洒了一把伶仃,不说再见,亦不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