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胡志明在一起

“我要带上竹拐杖,重访井冈山,看望老区人民,圆此一梦。”

说完后,毛主席告别了胡志明,乘坐着专列,来到醴陵。在醴陵,毛主席走下专列,上了一辆前来接他的苏制吉姆小轿车。

毛主席上车后,小汽车在司机的驾驶下,稳稳地向宁冈县茅坪方向开去……

1965年5月22日,毛主席乘坐着苏制吉姆小轿车,来到了目的地。在经过八角楼的时候,司机踩下了刹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汪东兴在一起

车子停稳后,毛主席刚要下车,一旁的汪东兴看了一下周边的环境,说:“主席,还是不要下车了!”

毛主席抬起头,看了一下窗外,见有一群手拿锤子、铲子的人,正向这边走来。在毛主席的眼里,这是一群无比亲近的人,觉得没有什么。但汪东兴和警卫人员却不这样想,在他们的眼中,毛主席身系国家重任,出不得一点儿差错。万一有一两个歹人混在群众中,后果不堪设想。

最终,在大家的劝说下,毛主席也想到干系太大,便没有下车。从毛主席的眼神中,司机读出了他的心思,便开着车缓缓地在八角楼前的地坪上,绕了一圈。

期间,毛主席望着窗外熟悉的谢氏慎公祠和八角楼外景,吸了一口气。38年了,足足38年了,又回来了,井冈山的百姓们都还好吗?生活过得怎么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群众在一起

在八角楼前,毛主席想起了当年在油灯下的革命经历。那时候,在昏暗的油灯下,毛主席奋笔疾书,写下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宁冈调查》《永新调查》等著作,也总结了革命斗争的经验,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随后,毛主席乘车来到黄洋界,拄着他从北京带来的竹拐杖,健步走上了当年的哨口遗址。从背影上看,此时的毛主席,一点儿都不像一个72岁的老人。在黄洋界上,毛主席向身边的人们兴致勃勃地讲述了当年在黄洋界杀敌的经历:

“1928年8月30日,敌湘赣两军各一部,趁我军欲归未归之际,攻击井冈山,我守军不足一个营,凭险抵抗,保存了这个根据地。这门大炮是南昌起义军带上井冈山的,至于黄洋界上的三发炮弹,人们都说前两发受潮,第三发没有受潮,所以‘炮声隆’。其实,第三发也受潮了,只是打前两发时,使炮筒加热,为打第三发提供了条件。从这点上说,前两发的功劳不能抹杀哟!这就是事物的辩证法。”

听了毛主席的讲述,大家都恍然大悟。经毛主席这样一讲,事情就变得鲜活起来,听起来也很生动,道理不仅深刻,而且听起来通俗易懂,大家都由衷地对毛主席更加敬佩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在休息

见毛主席的谈兴高昂,井冈山党委的同志们便将随身携带的黄洋界讲解词,送到毛主席的手里,请他审阅。看到其中有一段叫《毛泽东的空山计》,毛主席高兴地笑了起来。

这段《毛泽东的空山计》,和京剧中描写诸葛亮的《空城计》是有些相似的。那时候,在听《空城计》的时候,毛主席就特别喜爱,经常独自吟唱:“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在看了《毛泽东的空山计》的唱词后,毛主席兴致非常高,轻声唱了起来:

“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忽听得山下人马乱纷纷,举目抬头来观看,原来是蒋贼发来的兵……”

在吟唱的过程中,毛主席望向远处,凝视着远处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仿佛听见了黄洋界上的隆隆炮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在井冈山上远望

接着,管理局的同志凑向毛主席身边,对毛主席说:“去年溥仪一行也上井冈山瞻仰革命遗址,唱了这段《空山计》京剧,还赋了两首诗。”听到溥仪也唱了《毛泽东的空山计》,毛主席若有所思地说:

“共产党把皇帝都改造好了,我请他到中南海作客,吃了一次饭,坐在我身边,我劝他结婚成家,他很感动。我还用稿费帮助他改善生活,他不好意思收下。你们说,他在井冈山赋诗二首,我也想在山上填词二首。”

这时候,太阳开始压向西边,光线先是变红,后来又逐渐转暗。毛主席收回思绪,准备上车。

司机在车上打了几次火,却发现车子无法发动了。司机分析原因后,觉得很有可能是水箱开锅导致汽车无法正常启动。想到山上无法找到水源,汪东兴便建议毛主席换一辆车。

听了汪东兴的话,毛主席摇着头说:“不要换车,这位司机很好,车也很好,我不赞成换。不要紧,既然是水开了,加点儿凉水降降温,很快就可以开车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群众在一起

接着,毛主席又幽默地说:“我带来的饮水箱里有凉水,是准备路上喝的,你就把我喝的凉水,先给汽车喝吧!”

毛主席说完后,司机笑着取来为毛主席准备的饮用水,灌到汽车的水箱里,然后上车打火。随着钥匙的转动,发动机启动了。

听着汽车隆隆的响声,毛主席笑着说:“看来,汽车渴了,也得喝水啊,喝了水,它就启动了嘛!哈哈……”

在笑声中,汽车再次上路,向着井冈山宾馆驶去。

5月22日傍晚,毛主席一行来到茨坪。

眼前的茨坪,比以前看到的要美丽得多。随着吉姆小轿车的前进,前面的一座美丽山村逐渐呈现在眼前,村里的千百盏灯火将山村照得一片光明。知道毛主席要来,村里的喇叭播放着民歌《十送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在汽车里

听着优美的旋律,毛主席在汽车里高兴地说:“井冈山有电灯了!”话毕,汽车便来到了灯火辉煌的宾馆门前。

这座宾馆是新建的,建筑十分讲究,背靠青峰,门朝田野,很有田园野趣的味道。

这天晚上,毛主席在井冈山宾馆一楼115房间下榻,晚饭是四样小菜,还有一小碗汤。其中,四样小菜分别是:泥鳅、小鲫鱼、青菜和小竹笋,自然,在这些菜里,辣椒是少不了的。

原本,宾馆是为毛主席准备了不少好菜的,但在查看菜单时,汪东兴不同意,一再叮嘱宾馆的工作人员,说:“主席吃得很简单,他不准铺张浪费!”小竹笋是敬老院的一位革命老人,对当年毛委员爱吃小竹笋这件事十分上心,特地拔了一些送过来的。

看着面前熟悉的小竹笋,毛主席夹了一口送到嘴里,吃得津津有味,一个劲地夸赞:“很久没有吃过小竹笋了,小竹笋味道很好,我有这个菜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工作人员在一起

由于吃到了当年的味道,毛主席的心情非常好。在吃饭的时候,毛主席和身边的人聊起了他当年在井冈山的饭食,说:

“今天井冈山各方面比起38年前大不相同了,上山坐汽车,住楼房,吃饭四菜一汤,穿的是干净整齐的衣服,真是神气多了。我相信,井冈山将来还会变得更好,更神奇。”

听到毛主席说神气时,身边的人仿佛感到了胜利,一个个挺直了腰杆。看到他们这样,毛主席又说:“我劝大家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

毛主席的话,把大家从各自的姿势中拉回来。大家都点着头,对毛主席的教诲感受深刻,自觉地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悬在了心头。

晚饭后,在汪东兴的陪同下,毛主席来到宾馆的楼顶上。由于井冈山宾馆的地势较高,在楼顶上能看到茨坪镇三平方公里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等人在一起

看着茨坪镇上的高楼,笔直的马路,路旁的绿荫树,毛主席想起了过去这里的老百姓住的泥土墙屋,现在也成了砖瓦建筑,一排一排的,显得整齐有序。看着这些变化,毛主席十分高兴,对一旁的汪东兴说:

“没有井冈山人民的支持,没有井冈山的艰苦奋斗,就不会有今天!”

听了毛主席的话,汪东兴不住地点头。此刻,毛主席的心境,汪东兴能读懂。在楼顶上,毛主席不断地变换着视角,想要把这里的一草一木全部装进脑海里。

良久之后,山上起了风。夜里的山风,还是很冷的。考虑到毛主席的年纪不复当年,汪东兴靠近了一些,轻轻地提醒道:“主席,起风了,天气有些凉,我们还是回去吧,您早点儿休息,明天还要到别处去看呢!”

听了汪东兴的话,毛主席没有同意,而是兴致高昂地说想去别处走走。

于是,在汪东兴、张平化等人,以及几名警卫人员的陪同下,毛主席拄着他的竹拐杖,来到宾馆后面的小山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旧照

在爬上一道小坡后,毛主席高兴地举起手中拐杖,寓意深长地对张平化等人说:“这东西是个好武器,平时可以帮助我们走路,坏人来了可以用它自卫,打击敌人。”又走了几步后,毛主席站在一个平地处,看着远处,接着说

“今天的井冈山,与当年大不一样了。那时敌人前堵后追,我们靠两条腿拼命走,从文家市到井冈山要走半个多月。此次我们坐汽车,两天就到了,还是机械化好。”

转了一会儿后,毛主席指了指前面,拄着拐杖想继续向前走,汪东兴赶紧上前,提醒说:“主席,不能再往前走了,前面没有路了。” 毛主席摆了摆手,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嘛,我就不信前面没有路,有山就有路!”

说着,毛主席拿起手中的竹拐杖,拨开前面的荆棘,继续往前走。顺着毛主席踩出来的一条小路,随行人员也一起走了上去。

在上面,井冈山又显出了不一样的风景:从黄洋界南北,古木参天,葱葱郁郁,山峦广袤,还有许多新建起来的建筑物,以及革命纪念亭台,与绿色森林和云雾缭绕的山谷,共同形成了一幅绚丽的图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面对此情此景,毛主席诗兴大发,填词两首: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念奴娇•井冈山》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5月25日,毛主席将汪东兴和刘俊秀叫到宾馆的会客室里谈话。在会客室里,毛主席谈了当年和战友们一起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感慨那些牺牲的战友。

提到那些牺牲的战友时,毛主席感慨地说:“卢德铭、何挺颖、王尔琢、张子清、伍中豪……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在我脑子里都是活生生的,他们牺牲时才二十几岁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汪东兴等人看望群众

说到动情处,毛主席忍不住将手抬起来,抹了抹眼里的雾花,接着抽了一口烟,说想要会见袁文才的妻子,想与她一起合个影,留个纪念。

5月26日,下过雨后,天气显得特别晴朗,毛主席心情很好。在汪东兴、刘俊秀以及管理局袁林、孙景玉等同志的陪同下,毛主席在井冈山宾馆附近散步。

在外面,看着风景秀丽的井冈山景色,毛主席望着远处,神情变得庄重了起来,良久都没有说话,也没有任何动作,只盯着远处看,一直过了很久都不见毛主席转身。

看到毛主席这样,汪东兴知道毛主席是在担心着什么,便走上前去,轻轻地说:“主席,您在担忧什么呢?”

听到汪东兴的声音后,毛主席转过身,没有回答,而是离开了原地。

接着,毛主席走到一片鲜艳的花卉前,望着不远处的一片田地,问:“这里的禾苗生长得怎么样?老百姓的粮食够不够吃?”对于毛主席提出的问题,刘俊秀一一作了回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在散步

接着,毛主席又问:“井冈山现在建有博物馆、纪念碑,还有这样好的宾馆,来客多不多?”管理局袁林回答说:“不少,特别是热天,参观的人就更多了。”听了他们的回话后,毛主席意味深长地说:

“井冈山道路,已经被中国革命证明是正确的了,你们应该利用井冈山的这部斗争史,多向群众宣传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让后来的年轻娃娃们,都能了解中国革命来之不易,这样才好教育他们,将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走了一会儿,陪同人员担心毛主席乏累,便和毛主席一起回到宾馆的休息室里喝茶。

在休息室里,毛主席点燃了一支香烟,一边抽着烟,一边喝茶。在抽了一口烟后,毛主席说:“我这次重上井冈山,真是弹指一挥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在井冈山

说着,毛主席将目光投向远处,想要说出他所担忧的事情。在深深地吸了一口烟后,毛主席说:

“千百万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人民江山,会不会因为我们队伍里滋长特权思想而改变颜色呢?我一想到建立红色政权牺牲了那么多的好青年、好同志,我就担心今天的政权。你们看,苏联党内特权、官僚集团占据了国家要害部门,捞取大量政治、经济利益,一般党员和老百姓没有什么权利,你提意见,他们不听,还要打击迫害。我们国家也有这种危险啊……我要强调,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能丢,不能从我们的第三代和第四代身上丢掉!”

接着,毛主席又讲述了在井冈山的时候,他曾经宣布了一个规定。这个规定是关于用油方面的:“各连及机关办公时,可以用三根灯芯,不办公时,连部只留一根灯芯,供带班、查哨用,大家都严格遵守。”

说到这些的时候,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这个不单是几根灯芯的事情,而是一种精神,井冈山精神。现在日子好过了,井冈山艰苦奋斗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王卓超等人的合影

另外,毛主席还提到薪金制度,他说:“我早就说过,绝不要实行对少数人的高薪制度,应该合理地逐步缩小而不应当扩大党、国家、企业、人民公社的工作人员同人民群众之间个人收入的差距,还要防止一切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享受任何特权。”

5月28日,毛主席将汪东兴找来,对他说:“明天我们要下山了,做些准备,我要会见老红军、井冈山干部和群众,同他们合影。”

听了毛主席的话,汪东兴立即找到管理局同志,让他们合理安排好和毛主席见面合影的顺序。汪东兴说:“先接见老红军、老赤卫队员和党政军中层以上干部,以及宁冈县委成员,和他们一起合影留念;然后再接见工人、农民和居民,分几批照相。我要求,大家在见到主席后,不要抢着去和主席握手,只站着鼓掌就好了。”

在毛主席离开前,他的生活管理员按照以往的惯例,到交际处和宾馆,结清了毛主席在井冈山期间的住宿、吃饭账款。这次的账单为:除了定量的粮票外,每天伙食费交2.50元,七天合计17.5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大家的合影

5月29日,在井冈山中层以上干部,其他干部、职工和2000多农民,逐批合影留念。

照完相后,在这些人的目送和“再见吧,敬爱的毛主席!”的呼喊声中,毛主席乘坐着吉姆小轿车,离开了井冈山。一路上,毛主席不住地回头,回念着在井冈山的革命岁月:那时候,炮声隆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