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苗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不过虽然发源于中国,但是苗族人民并不仅仅生活在中国境内。

其中中国境内有1100多万,东南亚有一百多万。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美国境内也有三十多万苗族群众,这些苗族人迁徙到美国的时间不足百年,但是已经对中国没有什么认同感了

是什么让这一批苗族人背井离乡,失去了对祖先的认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背叛

苗族发源于中国西南地区,一直都属于边疆的少数民族,山高皇帝远,所以一直实行的是土司制度。

明清时期,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中央政府实施了改土归流政策。

这对于整个中国发展历程来说是一件有利的事情,但是苗族土司却失去了他们的政治权利。

权力的交接并不是平稳的,中间发生了不少叛乱事件。

失去了自治权的部分苗族人对中央政府感到不喜,他们决定离开中国去开辟自己新的家园。

就这样,苗族人开始流向东南亚地区,其中不少人选择去了老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老挝,这些苗族人并没有迎来他们所向往的生活,因为法国殖民者来到了东南亚。

法国殖民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不断分化苗族内部势力,在选择老挝地方首脑的时候,法国殖民者扶植李氏苗族去对抗罗氏苗族。

李氏苗族在法国殖民者的扶持之下开始种植鸦片,获取了大量经济利益。

因为利益纠葛,李氏苗族与罗氏苗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苗族内部分裂严重。

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打响之后,罗氏苗族的话事人为了对抗李氏,干脆加入了印度共产党。

共产党势力与反共势力的不断斗争,迫使苗族人不得不选边站队,苗族之间彻底分裂,形成了援共苗族与反共苗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内瓦会议之后,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势力,美国将手伸到了东南亚,发动了越南战争。

老挝在当时名义上是中立国,但是一个弱小的国家根本就没有中立的实力,两大阵营都将老挝视作可以争取的对象,这让老挝内部势力更加分裂。

双方都在老挝扶植自己的势力,从1959年开始,北越修建了一条胡志明小道作为物资运输要道,支援老挝的共产主义势力巴特寮。

为此,美国总统肯尼迪决定发动“秘密战争”,招募老挝境内反共的苗族人组成特战小组。

中情局认为,长期生活在老挝山地的苗族人熟悉地形,具有山地作战的优势,而且有强烈的反共倾向,很适合作为战争代理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12月,美国与反共苗族的同盟正式成立,当时的苗族首领叫做王宝。

美国承诺王宝,能够帮助苗族人找到新的家园,让他们远离战争,并且还允诺王宝做当地苗族的土皇帝。

王宝对此深信不疑,他彻底上了美国的船,成为了老挝的反共先锋。

在美国的支持下,王宝于1962年在龙镇建立了苗族的军事基地,这也是苗族-美国同盟在老挝进行秘密战争的中心。

美国援助王宝进行战争,还支持王宝参与到鸦片贸易之中,以此来获取资金支持军事活动。

王宝也很积极的培植自己的力量,1964年底,王宝已经直接控制了2.4万人的武装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之后,王宝的实力也是水涨船高,双方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可是由于冲锋在前的都是王宝的苗族军队,所以在战争中,苗族群众死伤惨重。

在这场战争中,有三万五千多苗族人殒命,很多人被迫逃到荒野之中,有三成苗族人在疾病与饥饿中死亡,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平民。

随着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美国的势力开始从越南撤出,这让王宝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

为了继续维持庞大的战争,他开始强征十三四岁的青年入伍。

但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王宝的苗族军队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他手下的苗族士兵开始看不到希望,越来越厌恶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3年美国开始从越南撤军,但是王宝却依旧对美国信心满满,可没想到,原本休戚与共的同盟第一时间抛弃了自己。

得不到兵源补充,失去了美国援助,王宝此时几乎已经没有能力再翻身了。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此前王宝和他的苗族军队作为反共急先锋,成为了新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王宝和他的苗族军队成为了丧家之犬。

但是逃亡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逃亡

苗族人民离开老挝之后,第一站去往了泰国。

在路上他们需要经过新河桥,这是必经之路,但是等苗族人到达新河桥的时候,发现桥上有重兵把守。

很明显新政府已经下令禁止苗族人经过此地。

一万多名苗族人决定强行过桥,但是没有想到驻守新河桥的部队毫无怜悯之心,他们向着手无寸铁的苗族平民开枪了。

这个惨案只是一个开始,这是新政府报复苗族人的信号,只要苗族人遭遇逮捕,就会被送往劳改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刚刚建立的时候,对于这些曾经的叛乱分子采取了高压政策,1975年对苗族的军事据点龙镇发起了进攻。

之后老挝当局曾经试图将苗族人搬迁到平原去,但是苗族人不愿意,双方再次发生冲突,又有许多人丧生。

在清剿中,又有大约10万苗族人失去生命,许许多多参加过“秘密战争”的苗族人因为害怕受到新政府的清剿,逃离了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逃亡的路上,也有不少人死于非命,到1988年,大约有13万苗族人逃到了泰国境内。

在越南战争中,这些苗族与美国是同盟,他们曾经拯救过美国飞行员,所以他们颠沛流离的悲惨经历引起了美国高层的注意。

在各方的推动之下,美国决定接收这一批苗族难民。

从1975年开始,在泰国避难的苗族开始有组织的迁居美国,移民潮在80年代到达高潮。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移民政策中有家庭团聚移民的相关条款。

80年代后期第一批移民美国的苗族人开始利用这些条款,把还在老挝挣扎的苗族同胞移居到了美国。

进入美国之后,苗族人获得了和平的生活环境,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生存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新环境的挑战

针对少数民族移民,美国从一开始就防备着他们聚集在一起,抱团分裂美国社会。

所以在刚刚进入美国社会的时候,这些苗族人是被分散在美国各处的,美国希望他们能融入主流社会。

美国政府规定,每一个难民家庭不能超过八个人,超过八人的家族必须分家之后才可以进入美国。

苗族原本是有自己的家族组织的,家族组织几乎涵盖了每个苗族人从生到死的各个方面。

如今刚刚进入美国就被美国政府拆散,这让苗族家族机构失去了作用。

所以这些苗族人只能单打独斗,但是在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苗族人举步维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就是语言问题,几乎所有的苗族难民都是不懂英语的,这让他们很难找到工作、养家糊口。

另外这些苗族难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很难找到高薪工作,在美国获得更好的生活。

美国主流社会是充满着种族歧视的,所以苗族难民刚刚到美国时迈出的第一步非常艰难。

美国政府将苗族人分散开来,但是苗族人还是通过各种移居重新聚集在了一起,让苗族的家族组织又重新运作了起来,让苗族人又可以抱团取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一方面努力学习英语,来帮助自己获得工作,另一方面有能力的苗族人开始自行创业,从小小的商店到大规模的企业都开始出现苗族人的身影。

他们非常清楚,要想在美国获得更好的生活,必须提高自己的受教育水平,于是苗族家庭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

通过不断的努力,有不少苗族青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他们也获得了更好的工作。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大部分的美国苗族人都脱离了贫困状态。

但是,由于苗族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在如何融入美国社会的问题上,苗族内部又一次发生了分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苗族、美国苗族、苗裔美国人

苗族人迁入美国,不过经历了四十余年,仅仅三代人左右。

但就是这三代人,对苗族文化的认同已经从“苗族”“美国苗族”发展到了“苗裔美国人”

这越南战争中支持美国的这一部分苗族,作为国际难民流向了美国,也就是美国第一代的苗族。

第一代苗族出生于东南亚,相对来说他们认同于自己“苗族人”的身份。

虽然他们都有美国公民的身份,但是更喜欢吃苗族传统食物、穿苗族传统服饰,也能使用流利的苗语交流,其中有一半人能够书写苗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代苗族一般指出生于泰国难民营,之后移民进入美国的苗族人,他们进入美国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去找工作,而是接受了美国教育。

但是他们身上又有苗族文化的影子,他们是用苗族的方式去学习美国文化的,他们身上本身就能看到苗族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他们自称为苗1.5代

1.5代美国苗族人也是最分裂的一代,对于是否需要保留苗族传统文化,他们分割成了两个不同的阵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坚持传统文化的那一部分人认为人要有自己的根,与自己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才能更茁壮地发展,保持苗族文化的特殊性是有必要的。

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坚持苗族传统文化是没有必要的,他们认为如今都是美国人,只有好好学习美国文化,适应美国生活才不会被人看不起。

他们认为苗族文化当中有一些是糟粕文化,需要摒弃,他们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再去接触苗族传统文化,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地地道道的美国人。

至于苗族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承发展,他们并不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在一次有关苗族难民的论坛上,苗族代表表示:

“我们来到美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美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好的国家,所以苗族人应当努力工作,成为真正的美国人。”

整体上来说如今最年轻的美国苗族人,也就是苗2代,已经基本失去了对于苗族文化的认同感,他们穿西装、吃西餐,丧失了苗语能力。

甚至在苗历新年这样的正式场合,这些苗2代们都拒绝穿着传统服饰,在苗族的家庭内部也引发了不小的矛盾。

虽然苗1代和部分苗1.5代坚持传承苗族文化,但是事实上苗族已经融入到美国的民族大熔炉之中了,他们接受着美式教育、过着美式生活,完完全全成为了少数裔美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美国苗族人对于自己民族的传说都已经开始模糊,他们知道自己是蚩尤的后代,但是却对当年蚩尤与黄帝的逐鹿大战不甚了解。

美国苗族人是美国公民,而且是从老挝迁移过去的美国公民,经历了几代人,他们已经彻底丧失了中国记忆。

尤其是在越南战争中,这一批苗族人站在反共的立场上。

明清时期,这一部分苗族人背叛中央政府前往东南亚,在越南战争中他们又遭到了美国的背刺,从此失去家园,颠沛流离。

在他们的记忆中,苗族就犹如犹太民族一样流离失所,在不断的迁徙后才终于安定下来。

所以他们就是美国人,虽然与中国本土有着血脉联系,但是从文化上来说,已经没有关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赵庆莲.美国苗族印象.民族工作,1996(12):37-38.

黄秀蓉.从“苗族”、“美国苗族”到“苗裔美国人”——美国苗族群体文化认同变迁.世界民族,2017(1):83-93.

黄秀蓉.老挝裔美国苗族的文化适应模式探析.世界民族,2022(3):94-105.

刘向阳.美国苗族人研究.世界民族,2009(6):54-59.

游洲.跨界民族视角:冷战时期美国与老挝赫蒙武装关系研究.世界历史评论,2022,9(1):11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