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悦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么一个谜团——

在畅春园继位后,一直提防八爷党暗中作祟的雍正为何到了最后关头,还是让八爷党发动了一场险些令他退位的“八王议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为何明明老十三已事先给出了警示,而雍正也察觉到了些许不对,可雍正不仅没加以阻止,事先还不做任何防备?

是忙于整顿吏治的雍正疏忽大意了,还是晚年的雍正有些力不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篇文章要揭秘的,就是隐藏在这一事件背后的真实隐情!

疑点:雍正的反应

科甲朋党案结束之后,雍正继八爷党这个天生的对手外,又成功收获了两大敌对势力——士绅集团和旗人集团。

可即便朝局对雍正极为不利,雍正也并没有放弃将整顿吏治和旗务改革进行到底。

在这期间,一直隐忍的老八允祀,终于看到了掀翻雍正这条破烂大船的机会,于是开始着手布置对雍正最后的“杀招”——以恢复“八王议政”的祖制为由,用兵谏逼迫雍正退位,进而推皇三子弘时上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要想落实这件事,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让雍正同意关外的铁帽子王进京。

为此,老八动用了早在雍正二年“科举舞弊案”时,就埋下的一枚棋子——弘时,他蛊惑弘时向雍正提议,让掌管各旗的铁帽子王进京,共商旗务整顿。

看似弘时一肚子心眼,可却没有一个是在线的,听了老八的蛊惑,很快便去找雍正“进言献策”。

当时,积劳成疾的雍正,因“科甲朋党案”清流的逼宫,以致急火攻心卧病在床,弘时带着弘昼前去慰问,伺机就提出了要替雍正“分劳”:

“皇阿玛虽说睿智天纵,但九州万方集于一身,宵衣旰食日理万机,您就是铁打的人也会熬出病来。这几年,四弟多少帮阿玛分了点劳,儿臣和弘昼却未能替阿玛分忧,心中常感惶恐。

“阿玛,父有疾,儿当服其劳。有什么事您就下旨吧,就算儿臣一时片刻做不好,也可以和阿玛和十三叔他们学呀。眼瞅着您累成这样,儿臣却在一旁闲着,心里难受呀。”

这一番情真意切的发言,当场就把雍正给感动了,随后雍正就当前的局势提出了一道考题:

“你说说看,朝廷的当务之急是做什么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有准备的弘时,立即抓住机会说道:

“推行新政!推行新政的当务之急是整顿旗务。”

听了这话,雍正饶有兴致地问弘时理由是什么。

为了让雍正接受他接下来要提的建议,弘时没有急着就这个问题给出回答,而是先将新政如何好吹嘘了一遍,随后才转到旗务上。

雍正并没有被弘时前半段的“马屁”给拍晕,弘时的话刚一说罢,雍正就指出了这一番侃侃而谈似是而非,然后就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了点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程中,雍正见弘时面露些许失望之色,考虑到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便耐着性子问弘时,他对旗务整顿有什么看法。

弘时见话题又转回到他此行的目的,立马激动地站起来说:

“旗人归八旗管,而现在由直隶总督来整顿,就存在着名不正言不顺的问题。儿臣的意思,把八旗的旗主叫来,由他们对本旗进行整顿,这样就能如臂指使顺理成章了。”

而雍正一听弘时的建议,瞬间就意识到了些许问题,然后严肃地问道:

“这话是谁对你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弘时听到雍正的问话,连忙跪下解释道:

“回皇阿玛,这几年儿臣虽然没有当差,对朝廷的政务却不能不关心,这些都是儿臣和朝野的一些有识之士,在深谈中得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弘时当时的反应,以及对此所给出的解释,让雍正基本确定弘时此行,背后很可能有“妖人”指点——

要知道,弘时若是心中没鬼,直接给出解释就是,又何必慌忙跪下?

这一跪,恰恰证实了弘时的心虚。

同时,弘时所给出的解释也是漏洞重重。当时朝野上下,绝大多数人对新政以及旗务整顿都持反对的态度,那种情况下又岂会有人跟弘时深谈该如何推行旗务整顿?

正是因此,雍正才会意味深长地问:

“这件事交给你去办,能不能办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雍正是真打算让弘时去落实此事吗?

不!雍正是在套话,看弘时此行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

听了雍正的话,弘时略一犹豫地说道:

“回皇阿玛,儿臣办不好……整顿旗务是个得罪人的事,您想八叔那么厉害,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管得太紧,我想为什么,就是因为旗人各有所属,儿臣之所以叫各旗的旗主来进京整顿,也就是这个道理。”

听弘时提及老八,雍正当即意识到弘时背后的那个“妖人”,极有可能就是一直虎视眈眈的老八允祀,而老八的目的便是要让关外各旗的旗主进京。

看着眼前的弘时一本正经地演戏,雍正面带笑容地说道:

“看来这些年你确有长进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雍正话里的“长进”,所暗指的就是弘时竟瞒着他,与老八暗中勾连在了一起,这一点确实让雍正深感意外。

到此,第一个问题出现了——

既然雍正此时已经察觉到了些许不对,为何他不阻止后续事情的发生,反倒在不久之后,还下旨召关外的铁帽子王进京呢?

难道雍正就真不怕中了老八暗中所布的圈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诡计:引蛇出洞的布局

提出让关外铁帽子王进京的弘时走后,雍正忽然间像打了鸡血一样,不顾李德全的阻拦,拖着病躯顶着寒风,非要去找正在家中养病的老十三

就这样,在这两个病友之间,一段匪夷所思的对话拉开了帷幕。

“皇上,您龙体欠安,外面又刮这么大的风,您来看我干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十三见拖着重病的雍正被人抬进了自己家,心里清楚必是有重要的事情发生了,于是开门见山地问起了来意。

而雍正一听老十三的话,没做什么寒暄,直接道明了他的来意,将弘时提议让铁帽子王进京商讨旗务整顿的事,告诉了老十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完雍正的话,老十三当即就意识到了这其中存在问题,但由于他此时还拿不准雍正的真实意图,因此只能先将这其中存在的风险告知雍正:

“奉天那边的铁帽子王,一向都是八哥负责联系,离开了他只怕很难办呐。交给他办,臣弟有点担心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十三这段话里的暗示很明显——

朝中与这些铁帽子王交集最多的人就是老八,要是按弘时的建议去落实,那么这件事必然越不过老八;

可若是真让老八去落实这件事,风险太大了,难保八爷党不会借机生事。

听了老十三的话,雍正略一犹豫,然后说道:

“让他去办,翻不了天。这个人呐,一向水深难测呀,正好借着这件事,看看他心里头,究竟是些什么打算?要是脓包迟早得挤了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此,雍正明知弘时的提议有问题更有风险,但还是选择铤而走险的原因,就基本明了了。

最后那句话“要是脓包迟早得挤了他”,其实就已经暴露了雍正的真实意图——要借此事来“引蛇出洞”:

雍正登基初期,为了稳定朝局,不得已重用老八为总理王大臣,以此来间接操控八爷党。

这么多年过去了,虽说老八没弄出来过太大动静,但老八和八爷党的存在,还是让雍正如鲠在喉、寝食难安。

若是他身体还如以前康健,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老八在身边虎视眈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如今积劳成疾的他,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留这么一个隐患在身边,对他乃至对后续继位的弘历,都是一个莫大的威胁。

这一次弘时突然的提议,让雍正意识到老八很可能会有一番大动作,于是动了借此机会,提前引爆这颗炸弹的心。

这就是雍正明知弘时的提议有问题,明知让铁帽子王进京会给老八可乘之机,可雍正还是采纳了弘时的建议,允许铁帽子王进京的原因。

见常务副皇帝老十三并没有反对他的打算,雍正立马开始着手布置起“引蛇出洞”的这个局。

而就在这件事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张廷玉也察觉到了些许的不对——

当天,弘时拉着弘昼来向雍正汇报事情的进展,站在一旁的张廷玉突然出言提醒道:

“皇上,听说几位旗主王爷,都带了本旗的兵马,这是怎么回事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听张廷玉的话,雍正当即楞了下神,由于当时弘时和弘昼就在眼前,为防打草惊蛇,雍正解释道:

“这是请了旨,朕同意的!他们的意思啊,既然要整顿啊,就连旗营兵一起整顿,因此啊,就从关外派了一些骑射娴熟的旗兵,来帮助训练关内的旗营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听要让关外的兵训练京畿的兵,张廷玉那本就担忧出事的心更慌了。

可就当张廷玉要出言进一步提醒时,雍正却当场转移了话题,向弘时和弘昼下达了让他们去看望这些铁帽子王的命令。

注意!若当时在现场的不是张廷玉,而是其他大臣,未必能看得出这是雍正“引蛇出洞”的局,然而张廷玉却能一眼瞧出这里面的虚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其中的缘由,并不在于张廷玉心思玲珑深通圣意,而是张廷玉曾见识过与此极为相似的招数——

当初,太子胤礽复位,张廷玉陪康熙进行了最后一次南巡。在南巡途中,康熙收到了太子写给任伯安交易《百官行述》的密信。

康熙拿到那封密信,就决定将密信寄还给太子。

当时,张廷玉就出言劝阻康熙,说这样做就是在逼太子造反,可康熙却不以为然:

“这是朕给他最后一次机会!如果他天良没有丧尽,就应该放弃一切妄念,自行请罪。如果他仍要一意孤行,再干出什么天理不容的事,那么列祖列宗在前,千秋史册在后,就都怨不得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了康熙的这一番话,张廷玉当即明白,原来康熙这是在故意逼监国的太子造反,其用意便是要为再次废除太子,寻一个正当合理的理由。

而这一次,雍正明知老八会借机图谋不轨,还非要为其“不轨”创造便利条件,其真实用意也就显而易见了,自然就是在“钓鱼”。

正是因此,忠心事主的张廷玉,在雍正逃避该话题后,也就没有再次出言提醒。

到此,又一个问题出现了——

当初康熙故意逼太子造反之时,为求万全,特意连发了两道密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是让老四联合隆科多关注太子的动向,一旦发现太子图谋不轨即刻捉拿;二是让老十四密切关注热河和密云两地驻军的动静,一旦发现这两地驻军擅自行动,立刻解除凌普和耿索图的兵权。

那么这一次雍正布局对老八“引蛇出洞”,难道事先就没有做任何准备吗?

可若是雍正留有后手的话,为何雍正在事发之时,还会被老八逼得那般难堪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相:一网打尽的清算

既然,老八暗中谋划的“八王议政”,是雍正“引蛇出洞”的局。那么,在这个局中,雍正事先究竟留没留后手呢?

其实,在剧中对此已经给出了相应的暗示,而答案就藏在乔引娣说的一段话里。

“八王议政”上演的那天早上,一夜未眠的雍正觉得有些肚子饿,便让一旁的乔引娣准备口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已对雍正动了情的乔引娣,听了雍正的话,并没有吩咐御膳房去做,而是亲手做了一份山西的面片儿。

对于乔引娣的这个举动,雍正在心里笑开了花,就在这个时候,乔引娣讲了一个关于面片儿的故事:

“我们家乡要生病才有这个吃,我们村里就有这么一个人,想吃面片儿想得发了疯,他跑到土地庙去求菩萨,他说菩萨你大小给个病吧,别叫送了命,姜醋面片儿喝上一碗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意!乔引娣的这个故事所暗示的就是雍正布的这个局——

故事里这个想吃面片儿想得发疯的人,暗指的就是雍正,所谓的“面片儿”,其实就是雍正迫切想解决老八的心,而所谓的病,就是合理处理掉老八的理由。

因此这个故事所暗示的,就是晚年的雍正迫切想要处理掉老八这个心腹大患,只是处理老八需要一个恰当的理由,否则就会落下一个“手足相残”的骂名,为此才有了这个放任老八去谋划的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雍正虽然知道老八在谋划,可老八究竟谋划了什么,又是如何谋划的,雍正并不清楚,毕竟雍正不是剧中的邬编剧,不可能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因此才会有故事里的那个小希望,“大小给个病,别叫送了命”就行。

那么,这是不是说雍正就一点后手都没留?

其实也不是。

我们回到雍正和老十三密谈的那天,老十三得知雍正所布的局后,又对雍正所布的局,进行了升级:

“既然是这样,就叫弘时跟八哥他们一起去办这事儿,一来让他们历练历练,二来啊也还有个耳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十三说这段话,是真想让弘时他们跟着老八去历练,去充当耳目吗?

不是,这其实就是在扩大升级雍正所布的这个局。

注意!

老十三在临死前,对雍正曾有过一番提醒,所提醒的就是怕当年“九子夺嫡”的纷争再现,怕雍正默定的接班人弘历不能顺利继位。

而老十三觉得最有可能图谋不轨的皇子就是弘时,在他的眼中,总觉得弘时的背后有老八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听到雍正要布局设计老八,老十三这才提出了“升级布局”的建议,让弘时他们也参与其中,看看这些皇子们的真实面目。

听了老十三的这个建议,雍正微微点了点头,认为十分可行,随后补充了一句话:

“弘历呀,朕不愿意让他卷进去。打算着,让他到江南李卫那儿去,一来呢,可以到下面体恤民情,二来呀,也可以让多积点人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雍正之所以不愿意让弘历参与其中,自然是对弘历的保护,以防局势失控对弘历造成伤害,可除此之外,让弘历去江南找李卫,其实也是雍正所留的后手之一。

雍正布这个局的目的,就是为了替弘历继位扫清障碍,好让弘历登基后能继续整顿吏治,既如此,雍正事先将弘历移出风暴的中心,其实就已经处于不败之地了。

毕竟只要弘历平安无事,那么不管老八起什么幺蛾子,事后都有翻盘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雍正最大的底牌,并非京畿的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而是西北岳钟琪的大军。

而岳钟琪在很早之前就是雍正暗中埋下的眼线,即便老八起了谋反乱政的心,以致京城局势暂时失控,但只要弘历联络岳钟琪举兵勤王,再由主管两江的李卫提供军饷粮草,那么平定叛乱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雍正的第二个后手,就是关外铁帽子王中的睿亲王都罗。

对此,剧中有这么几个细节——

在“八王议政”的过程中,都罗的表现可谓是十分“反常”,当都罗听到老八要恢复“八王议政”的祖制时,脸上的神情与其他铁帽子王的表情截然不同,不是跃跃欲试,而是低头深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在朝堂之上,其他铁帽子王都在攻击雍正的时候,唯有都罗始终保持着沉默;

而当张廷玉站出来,只用一张嘴就把“八王议政”给说没了时,雍正问四位铁帽子王是不是还要恢复祖制,其他三位铁帽子王都挫败地低下了头,唯有都罗一副“与己无关”的姿态,先是左右看了看其他铁帽子王的反应,见他们都认了输,随后便对着雍正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雍正接收到都罗的信号,也以极难令人察觉的细微表情给予了回应。

以上,就是整场“八王议政”事件的背后真相。

显然雍正和老十三联手所布的这个局,是极其成功的。不仅一举解决了八爷党这个隐患,还进一步看清了弘时的真实面目。

同时,通过这件事,雍正也验证了掌管九门的隆科多是否可靠,避免了将遗患留给弘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经此一事,雍正算是为弘历的登基扫清了一切障碍。

正是因此,得知雍正真实打算的老十三,才会说出那句意味深长的话:

“遇到皇上这么一个好父亲,弘历真是有福啊!”

只是很可惜,雍正虽然是一个好父亲,可成功继位的弘历,在某种程度上,却未必是一个好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卿心君悦,一部剧,一群人,一个草台戏班子!看戏!说剧!品人!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