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令世界都绝望的定律,被任正非视为华为活力之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条让科学家都感到绝望的定律,很多人在理解它之后,都突然顿悟了,那么这是为什么?熵增定律到底是什么?

吴晓波老师说过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整个宇宙客观存在的规律,我给出的回答是----熵增定律!

一、何谓熵增定律?

在1865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首次提出了“熵”这一概念,他认为:在一个封闭的孤立系统内,热量总是从高温流向低温,从有序走向无序,而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如果没有外界向这个系统输入能量的话,那么熵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最终会达到熵的最大状态,系统陷入混沌无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来理解熵增定律,例如:一杯开水放着放着就会变凉,水只能从高处往低处流,落地的树叶不会变成树,我们的手机会越来越卡,房间会越来越乱。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熵增在不断增加,在没有外界输送能量的情况下,总混乱度会越来越大。

二、熵增定律不仅可以用来概括整个宇宙的运行规律,也可以用来解释企业的运行规律。

华为的组织管理当中,任正非曾多次提及“熵增、熵减”的概念。

“我们一定要加强中、高级干部和专家的实践循环,在循环中扩大视野、增加见识,提高能力。这就是熵减。万物生长是熵减,战略预备队循环流动是熵减,干部增加实践知识是熵减,破格提拔干部也是熵减,合理的年龄退休也是熵减……”

在任正非看来,熵减就像是一个怠惰的胖子通过身体锻炼而取得健康强壮体魄的过程。

要保持华为的竞争力,“熵减”运动必不可少。

任正非在《熵减:华为活力之源》中写道:

水从青藏高原流到大海,是能量释放的过程,一路欢歌笑语,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泛起阵阵欢乐的浪花。遇山绕过去,遇洼地填成湖,绝不争斗。若流到大海再不回来,人类社会就死了。当我们用水泵把水抽到高处的时候,是用外力恢复它的能量,这个熵减过程多么痛苦呀!水泵叶片飞速地旋转,狠狠击打着水,把水打向高处,你听到过水在管子里的呻吟吗?我听见过:“妈妈我不学钢琴呀!”,“我想多睡一会。”,“妈妈痛,好痛呀!我不要让叶片舅舅打我呀!我做作业了。”

人的熵减同样。从幼儿园认字、弹琴;小学学数学;从中学历史、物理到本科、硕士、博士,考试前的不眠之夜……好不容易毕业了,又要接受打ABC的考核、末位淘汰等的挤压。熵减的过程十分痛苦,十分痛苦呀!但结果都是光明的。从小就不学习,不努力,熵增的结果是痛苦呀!我想重来一次,但没有来生。

人和自然界,因为都有能量转换,才能增加势能,才使人类社会这么美好。

——摘自《熵减:华为活力之源》任正非 2018年1月15日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内部僵化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僵化就意味着死亡,所以每一个企业家都在想办法激活内部,海尔就是打破传统雇佣制,让数万名员工自由组合成一个个创业团队,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方式来激活内部系统的。

用张瑞敏的理论来说,就是“赛马”而非“相马”,不再依靠伯乐去发现千里马,而是通过竞争和比拼来淘汰劣马,让千里马脱颖而出!

华为每年淘汰干部10%,员工淘汰5%,每年18万人会淘汰5千人到9千人来激活整个团队。

很难想象,如果微信不是腾讯内部赛马做出来的,腾讯现在会变成怎样。

雷军先于微信推出米聊,最后却败给了微信。

雷军做米聊时曾透露:“做米聊曾有设想,如果腾讯一年后才有所反应,米聊胜率是50%,如果腾讯两三个月就有反应,米聊应该100%会死掉。”事实上,腾讯在两个月后就推出了微信。

在看到米聊的苗头时,马化腾迅速反应,于深圳、广州和上海三地启动赛马制开发wechat(微信英文名)来阻击对手,最终张小龙带领的广州团队赢了,早了一个月。

后来马化腾说:“三个团队我不知道哪一个团队会赢,但我知道一定会有一个团队会赢,只要有一个团队赢了,我就赢了。”

所以,微信成功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一个大的组织来说,一定要反熵增,这样才可以避免组织的崩塌。

物理学家薛定谔说:“自然万物都趋向从有序到无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通过不断抵消其生活中产生的正熵,使自己维持在一个稳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负熵为生。”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对抗熵增。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生命力才会增加,而不是默默走向死亡。”

在1998年亚马逊致股东信里,贝佐斯说:“我们要反抗熵( We want to fight entropy)。”

如果地球毁灭了,我们怎么能够在一张名片上写下地球文明的全部精髓,让其他文明知道我们曾有过这个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如何构建构建耗散结构来抵抗熵增定律?

任正非对耗散结构的比喻如下:你每天去锻炼身体跑步就是耗散结构。为什么呢?你身体的能量多了,把它耗散掉了,就变成了肌肉,就变成了强健的血液循环系统,能量消耗掉了,糖尿病也不会有了,肥胖病也不会有了,身体也苗条了,这就是最简单的耗散结构。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应做好以下几点,来抵御未来的混沌,减少熵增。

1、建立开放系统

既然孤立系统不会出现耗散结构,而耗散结构产生于开放系统,它存在着由环境流向系统的负熵流。使系统的熵减小,有序度增加。因此第一件事就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开放系统。

亚马逊会把现金流源源不断地投入到一些全新的领域,比如云服务、FBA物流体系等等。贝索斯认为,如果亚马逊只是停留在原来的主营业务上,企业最终会走向死亡。而进入新的领域,新的挑战将会激发团队的战斗性和创新能力。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亚马逊的反熵增策略一共帮助它完成了三轮颠覆。

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有越来越多的贸易往来,这个城市往往就更发达,人也是如此。只有在与外界交换能量之后,一个人才有可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躺在书桌上的一堆油画颜料,是不会自动变成一幅画的。

2、远离平衡态

平静的水面,如果不引入任何外部的力量,那么它最终会成为一潭死水,但是水面上层层的涟漪告诉我们,外部的系统,可能是一颗石子,也可能是天空中的雨滴,打破了这种平静,带来了生命的活力。

大家都知道“温水煮青蛙”的故事。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做过的一个“温水煮青蛙实验”。科学家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当科研人员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

因此,我们只有“突破舒适区”,主动寻求改变,谋求发展,才能迈向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