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光之翼

编辑|t

引言

近30年,东亚娱乐圈男演员的

阴柔风

,在世界上可谓独领风骚。

留长发、化女妆,甚至说话语调都不在深沉,而是变得娘里娘气。

这股风潮先从日本刮起,而后逐步蔓延到韩国和泰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阴柔化的男性形象,在东亚地区很多)

进入21世纪后,又占领了我国的娱乐市场。

男性娘化,或者说娘炮化,正在成为东亚地区不可回避的现实

风潮的背后,你相信这是由美国一手推动的吗?

一、真假难辨的“去雄计划”

二战时期,被军国主义洗脑入魂的日本单挑美国

千万日本年轻人,甘愿走上侵略战场,为他们的天皇充当炮灰。

虽说同盟国最终将日本打败了,可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人也用惨重的牺牲领教了日本人狼性的一面。

因此随着二战胜利,麦克阿瑟进入东京成为日本人的太上皇,一个改造日本男人的计划就悄然展开了。

至少在美国人看来,

日本下一代的国民性必须重新塑造,这便是近年来在网上被频频提及的“去雄计划”。

“去雄”,原本是生物学领域的一个术语,顾名思义就是消除雄性。

至于美国人当年是否真制定了这个计划,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还是真假难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后,麦克阿瑟在日本以太上皇自居,实际上将日本的精神阉割了)

因为从各种披露出来的资料看,并没有“去雄计划”这个名称。

虽然没有这个名称,但并不妨碍美国人实际去推动和做了。

促使美国人真的去推动这一计划的因素,是战后日本社会出现的反美情绪,以及美国和苏联的冷战,

美国人想要把日本打造成“听话的前沿阵地”。

上世纪50年代,二战刚一结束,日本国内就出现了一系列的反美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后的日本反美)

美国人这才意识到,虽然战场上日本人败了,可他们的思想只要不发生彻底改变,未来就还会出现极端的与美国为敌的人。

再者,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在全球争霸,日本紧靠苏联远东地区。美国要想利用日本和苏联斗,势必就得将日本打造成为一个傀儡。

怀着这样的目的,那个叫

正力松太郎

的日本人出现了。

二、用娱乐给民众洗脑

正力松太郎,二战期间也曾上过战场。

因此在战争结束后,他一度被关押准备接受审判。

美国后来要改造日本的国民性,外交和情报人员提出,这项工作应该由日本人去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力松太郎,曾创办《读卖新闻》,据说娱乐洗脑就是他向美国建议的)

毕竟,只有日本人才了解日本国民,计划推动起来能事半功倍。

就这样,作为战犯的正力松太郎,得到了美国人的“区别对待”,他没有被审判。

正力松太郎也投桃报李,告诉美国人要从舆论宣传入手,尤其要从娱乐领域入手。

出狱之后的正力松太郎创办了报社,并很快在日本媒体界风生水起。

而他告诉美国人的具体策略是,用系统打造出来的娱乐节目,可以对民众的思想进行改造。

娱乐节目是面向广大民众的,受众面广而且带来的影响潜移默化,洗脑效果持久且很有效。

正力松太郎有这样的看法,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二战以前,

日本旧政府就是用这种方式给民众洗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男星)

区别在于,战前日本政府不断挑起民众内心的狼性,好让他们走上战场充当炮灰。

正力松太郎给美国人出的主意正好相反,让娱乐节目变得相当软性

这样就能弱化日本社会的雄性气质,最终下一代的日本男人就能从雄壮变成娘炮。

美国人欣然同意了这一设想,从而为后来喜多川的正式操作预留了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约翰尼·喜多川

三、一个日裔美国人的造星行动

如果说正力松太郎是娘化男性的构思者,那个叫

喜多川的日裔美国人便是具体的执行者

约翰尼·喜多川,听名字就知道他是美国人。

喜多川的身上虽然流淌着日本人的血,可他出生在洛杉矶,并一直在美国西部生活到成年。

直到二战后,喜多川才去了母国。

原本,他就是美国驻日大使馆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翻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娘炮审美)

但随后不知出于何故,他放弃了翻译工作进军娱乐界。

杰尼斯事务所,是喜多川当年一手创办的。而在成立之初,喜多川的风格目标就很明确。

别的娱乐公司男艺人,都还是硬汉形象,比如深受亚洲各国喜爱的日本演员高仓健,那就是妥妥的硬汉风格。

可喜多川的公司,培养出来的男艺人都是留长发和化浓妆。

这一风格的改变,几乎成了日本娱乐界男演员形象逆转的风水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村拓哉的阴柔风,明显和早期的高仓健硬汉形象形成对比)

自从杰尼斯事务所出现后,虽不能说日本娱乐界的男艺人都成了娘炮,但

只要是出自该公司的演员,无一例外都是娘化的。

有意思的是,喜多川打造出来的第一个男艺人团体,据说就是专门为驻日美军服务的。

在喜多川公司的引领下,

越来越多的日本男艺人,从20世纪后期开始改变风格和形象

,甚至有些人说话的语调,都从深沉变成柔声细语了。

到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男艺人娘化的风气达到了新的高潮。

彼时,像

木村拓哉、中居正广

等演员,都是喜多川公司打造的典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言的口红)

木村拓哉走红后,在90年代甚至还代言过大量的女性用品。

当年他代言的一款口红,据说只用了60天的时间,销量就突破了百万级别。

不得不说,连半个世纪的时间都不到,曾经拿着武士刀到处杀戮的日本男人,就只会在女人堆里哼哼唧唧了。

这种巨大的转变,说明了喜多川的打造是极其成功的。

换言之,

不管喜多川的造星行动,有没有受到美国人的授意,都能说明民众就像墙头草,非常容易跟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阴柔化的男性形象,越来越多出现在日本影视剧中)

如此一来,民众的观念和想法,也就能被轻易改造而发生转变。

四、超百万的报名者

系统打造男演员的喜多川,培养艺人都是从青少年开始的。

他定期挑选的未来之星,都是8岁到15岁的青少年

这一群体正处在人生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喜多川的培养策略相当高明。

一方面,这些全新打造的艺人,未来能成为他的“摇钱树”。

另一方面,

走红的演员又能成为被确立的标杆,能从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影响日本的年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娘炮审美)

这种影响是相当巨大的。很多年轻人怀着明星梦,每年有大量的年轻群体向杰尼斯事务所投递简历。

据说每年的报名申请数量超过了40万份,最高甚至能超过150万人。

而喜多川每年挑选的人数是多少呢?只有区区的一二百人。

这种做法,堪比现在短视频网红打造,虽然能走红的人是万里挑一,可依然有年轻人相信梦想触手可及。

要想成为喜多川旗下公司的艺人,就得接受他们的娘化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娘化风格)

就这样,太多的日本青少年,开始按照喜多川打造的观念塑造形象。

日本的男性审美,由此便越来越娘炮化。

据说,面对日本男性越发阴柔化的局面,媒体记者也瞄向了喜多川。

然而黑社会的威胁如影随形,调查难以进行。

这样一来,围绕喜多川很多真假难辨的消息才会不胫而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国娘炮风甚至比日本更猛)

比如,喜多川一直没有结婚,有传言就说他的性取向特殊,并一直性骚扰男性。

如果这一传言是真的,那么他刻意打造娘炮化的男性艺人就有理由了。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美国人为了掩盖自己,而故意散播出来烟雾弹混淆视听。

不管情况是否如此,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便是喜多川的打造计划成功了。

娘炮文化不但在日本流行开来,且很快蔓延到了韩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娘炮韩风)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日韩风在国内风靡,男性留长发和化妆,在国内也渐渐普遍起来。

如果这真的是美国一手推动的,该计划可谓成功将日本男性阉割了。

不过有人可能也会疑惑,虽然当红明星有很强的带头示范效应,但广大民众,真的就会不假思索跟风学吗?

实际上,娘炮文化之所以能在日本乃至东亚地区传播开来,有观点认为还有其他叠加因素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娘炮审美下,有些男性不但形象阴柔化,甚至连个性也刻意学习女性)

五、娘炮文化的诱因和危害

比如古代的日本,也跟我国古代一样,推崇男性的阴柔化和男风。

据说历史上的一位天皇,还曾男扮女装去杀敌。

这种从古至今的观念,为现代娘炮文化的流行,提供了契机。

此外,男性阴柔化的气质,是农耕文明下的一种特征表现。

相较于游牧文明需要经常争夺草场,男性时时得准备战斗,农耕文明下的男性,大多数情况下不用去争抢土地。

民众不需要战斗,多数时候是在土地上劳作,为了获得更大收益,农民之间还得尽量减少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农民)

在这种观念的塑造下,男性的雄性气质就会相对偏弱。

农耕文明里,农民的形象是粗犷粗陋的,

士族阶层为此就打造出一种阴柔化的男性形象来与农民区分。

这种观点看似有道理,实则太过牵强。

全世界不光东亚地球是农耕文明,其他地区也有农耕文明,为何别的地方的男人没有出现娘炮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也有莽汉审美,类似于现代美国的硬汉形象)

再者,古代东亚地区也有莽汉审美。

比如起源于我国,流行于日韩的《水浒传》,就充满了雄性荷尔蒙气息。

李逵、鲁智深

等文学形象,都是十足的莽汉,充满了阳刚之气。

所以说,不管娘炮文化是不是美国人做的推手,

这种风潮的流行,确实影响到了现代东亚地区的男性审美。

而雄性气质的丧失,实际上意味着作战能力的丧失。

最直接的反面例子,便是19世纪美国向西部的扩张。

在这个过程中,

典型的西部文化形象是粗犷且充满战斗力的牛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西部牛仔个个都是硬汉,和娘炮风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些牛仔杀人越货,不存在半点娘炮化的气质。

而正是靠着充沛的雄性气质,美国人才从印第安人手里,抢过了一片又一片的土地。

从这一点来看,再对比日本乃至东亚地区的娘炮文化,问题不是一目了然吗。

参考资料:

从硬汉风靡到娘炮盛行,日本的“娘炮文化”,美国曾是推手?.环球时报 2021-9-22

起底杰尼斯事务所浙江在线.202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