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改善,中国经常组织军官代表团到西方访问交流。

队伍里有很多年轻军官,他们在见到发达国家先进的装备后,在与西方军官交流时,不自觉地在气势上就低了他们一头。

带队的一位老将军见状对此嗤之以鼻,他私下里对身边人说:“什么叫军人?什么叫战争?我们这些经历过长征的中国军人比他们这些洋鬼子更懂!”

紧接着,他又补充道:“就算把美国的麦克阿瑟叫过来,我们一同到地狱里走一趟,我能活着回来,他未必。长征对我们意志的锤炼,是十个西点军校也做不到的!”

这位“叫板”麦克阿瑟的将军正是时任国防部长的秦基伟,相比其他人,他可是出了名的“虎胆将军”,在战场上敢于打硬仗,私下里敢于和毛主席开玩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从“红小鬼”到军长

秦基伟,1914年出生于湖北黄安县,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

秦家虽然贫穷,好在家里还有几个青壮年劳动力,一年辛勤下来也能顾得上家中的温饱。

然而,一场瘟疫却打破了秦家的平静生活。

自1924年开始,秦基伟一家人在短短三年内相继因瘟疫而病故。

除了秦基伟,家中还有个姐姐也幸免于难。只是,不久之后姐姐就远嫁他乡,忍痛丢下了万般不舍的弟弟。

到了这个时候,年仅11岁的秦基伟才发现自己已经沦为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在流落街头的日子里,年幼的秦基伟被共产主义革命思想所吸引,开始积极参加村里自卫队组织的各种活动,被破例接收为自卫队成员。

1927年秋,13岁的秦基伟手持红缨枪,同村中的自卫队加入了声势浩大的黄麻起义。

1929年, 秦基伟又伙同几个伙伴到乡里的苏维埃政府求得一封介绍信,然后一路跑进大别山深处,加入了红军第11军第31师。

年仅15岁的秦基伟也从此光荣地成为了一名“红小鬼”,并在未来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5年,秦基伟随同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过草地和爬雪山后,他已经成长为总参谋部的要员。

长征胜利后,他又随西路军转战西北。

1937年1月21日,马家军集结重兵攻打西路军总后勤部驻地临泽县城。

然而,此时的临泽县城里可用之兵只有一个警卫连,其余都是些老弱妇孺和机关人员。

在这危急关头,时任总部四局长的秦基伟挺身而出,担任守城总指挥。

在战前的动员会上,秦基伟慷慨激昂地表示:“宁可战死,决不投降!我的手枪专打逃兵!”

接着他从警卫连中抽出两个排分别坚守在城门楼的要地上,剩余一个排则作为机动部队随时待命支援。剩余的非战斗人员,男同志被安排在城墙上坚守,女同志则被安排做饭和看护伤员。

在秦基伟的英明指挥下,纵然敌众我寡,红军在临泽依然坚守了三日之久。

随后,秦基伟奉命组织人员趁夜里风沙漫天之际突围转移,最终,经历九死一生才回到延安。

抗战爆发后,秦基伟又孤身一人奔赴山西太谷县,组建游击武装,并从无到有,创建了纵贯南北,拥有百万人口的太行山敌后抗日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战争之际,他用兵以有胆有谋闻名。

平汉战役中,他攻克邢台,截断了中原国民党部队北上支援华北的路线。

一年多后,他挺进豫西,切断陇海路西线,克洛阳,战郑州,有力配合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淮海战役中,他先是切断京浦路,抵挡敌人北援,保障华野部队顺利聚歼了黄百韬兵团。后又率部将黄维兵团拦腰斩断,并在双堆集与友军彻底歼灭了该部。

1949年2月,九纵队整编为15军,秦基伟任军长。

从“红小鬼”到军长,一路走来有多艰难,想必秦基伟本人最为知晓。

二、扬威上甘岭

朝鲜战争爆发后,秦基伟却因正率军在大西南执行剿匪任务而与其失之交臂。

1950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西南局召开会议,其中有抽调部队入朝的议程。在此之前,他已经知道中央不久就要调任他为西南公安军司令员,总部就设在重庆。

实话说,这是个肥差,但是,秦基伟却毫不在意。当时他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身为军人应当奋战在保卫祖国的第一线,而不是在大后方安享太平。

会议上,秦基伟请缨出征,最终被邓小平拍板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次年3月,15军正式入朝参战,在朝鲜打出了威风!

不过,15军在朝鲜最辉煌的战役还是著名的上甘岭之战!

1952年4月,第15军奉命接替26军防务,在平金淮一线组织防御。

接防后, 秦基伟力排众议修筑坑道工事,并大胆改变了传统的做法。他没有把壕沟挖在山梁上,而是挖在了大山腹部。

秦基伟一边战斗一边施工,历时5个月,构筑了坑道支撑点式防御体系,为后来取得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52年10月,美军集结重兵,向上甘岭不到五平方公里的高地每天都倾泻几十万发炮弹和成百上千吨炸弹。

美军企图先占上甘岭,再取五圣山,在中部战线打开缺口,从而改变战场和谈判桌上的被动局势。

这时,中美双方都意识到,谁的部队在上甘岭打得硬,谁就能在谈判桌上占得优势。

从14日至20日,敌我双方激战7昼夜,反复争夺高地。

打到最后,驻守高地的第45师损失惨重,连一个完整的建制营都不存在。

当得知上甘岭大部分表面阵地被敌人占领后,秦基伟毅然决定将部队全部转入坑道,与敌人展开拉锯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5日,一向以敢打硬仗闻名的三兵团副司令王近山面对上甘岭如此严峻的形势也动摇了,他打电话给秦基伟,询问是否撤退。

秦基伟则斩钉截铁地回复道:“上甘岭事关朝鲜战争的全局,我们要坚决打下去!打胜了就能把敌人的士气打下去一大截,现在就是要跟美国人比这个狠劲凶劲!”

随后,他将手头上的部队全作为预备队以随时支援上甘岭。

从30日开始,充分准备完毕的15军实施反击,坑道内外部队密切配合,先后夺回了全部表面阵地。

随后,15军又血战16昼夜,击退了敌人的连续反扑,巩固了阵地。

至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以我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这一战让美国人见识到了中国人的骨头比他们的钢铁还要硬!

战后,秦基伟则得意地说道:“美七师、南朝鲜二师均被我打残废了!”

三、被毛主席单独接见

1953年6月,秦基伟班师回国。

不久,毛主席在中南海亲切地接见了秦基伟,这也是他第一次与毛主席单独见面。

“你会不会抽烟?我也没什么好表示的,就姑且先请你抽烟吧。”毛主席一边说,一边找了个烟盒递了过去。

秦基伟见状,下意识地把手伸向烟盒。可伸到一半,反应过来的他急忙又将烟盒推了回去,而后一脸尴尬地笑道:“主席,我不会抽烟。”

其实,秦基伟是个嗜烟如命的人,一天没有抽够两包烟就浑身觉得难受。

只是,他觉得在伟大领袖面前吞云吐雾实在是不像话,这才不得不撒了谎。

“哦?你一个军长不抽烟?那怎么坐指挥部啊?换我,没有烟我可指挥不了部队。”毛主席诧异之余又感到好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线的将士们艰苦吗?”毛主席接着又换了个话题。

秦基伟回答道:“很艰苦,不过干部和战士们都很乐观,还说您最关心他们,专门给高副主席打电话,说给志愿军吃好点。高副主席听错了,听成了给志愿军吃炒面,所以大家现在才天天吃炒面。”

“我可没那么说!”毛主席听了很是惊讶。

秦基伟笑着解释说:“主席,这是我们前线将士们私下里的俏皮话,您就当是我给您开了个玩笑吧。”

毛主席听了先是一笑,而后又略感心酸地说:“果然前线的同志们也不愿意吃炒面啊。可这实在是没办法,我们国家太穷了,拿不出什么好东西,委屈他们了……”

毛主席又问:“美国人好对付吗?”

“美国佬没什么了不起的,在我看来,他有三个长处:一是机动快,二有制空权,三是后勤足。但他也有三条缺点:一怕夜战,二怕近战,三怕死。这三点就注定他们要败在我们手里。” 秦基伟一听,兴致便上来了。

毛主席笑着说:“张牙舞爪的大老虎也被志愿军战胜了,可见美国人确实是纸老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毛主席与秦基伟又谈了不少事情,不知不觉间就谈到了将近中午饭点。

秦基伟急忙起身告辞,毛泽东将其送到门口时又叮嘱说:“朝鲜那边马上就要停战了,接下来我打算调你到云南工作。云南是我国西南的门户,你下去后要把边防建设好,要把大门守好。”

就这样,秦基伟再度返回西南,调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

在此期间,秦基伟一边加快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一边又积极支援地方建设,为西南边陲的安定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