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高伟涛从那个被囚了二十年的“家”中逃出,他要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但两年寻亲未果,连身份证都忘记在了养父母家中。因此在2013年11月,他在打拐志愿者和记者的陪伴下重新回到了廊坊市文安县。

可养父对他的到来并不欢迎,眼睛里几乎要冒出火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啊!20多年了养条狗都有感情,给你娶老婆给你建房子,你说走就走!走了就死在外面好了,你还回来干什么?”

听着养父的怒骂,高伟涛跪在地上一言不发。他只想要回身份证和小时候的照片,就算穷尽一生也要找到亲生父母。

可惜九年过去了,高伟涛依旧像无根浮萍一样漂泊在外。

他当年到底是怎么被拐卖的?身处高家的二十多年中又过着怎样的日子?

一瓶有问题的饮料,造就了他一生的悲剧

漫无目的、四处寻亲的高伟涛,得到了众多志愿者和好心人的帮助。为了唤醒他的儿时记忆,大家建议他去找心理医生进行催眠。

经过几次催眠,高伟涛果然想起了一些记忆深处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的家四周有着红砖墙,两扇铁门上刻着花纹,门内是平坦宽广的院子,门外是一对石狮子和漫山遍野的山楂树。

再往深处寻去,他见到了离家不远的大队部,一群孩子正围着山楂树嬉戏打闹。

但下一秒,那个拐走他的红衣女子就出现了。高伟涛看到梦中的自己渐行渐远,忍不住大喊道:“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见状,催眠师立刻终止了催眠。慢慢缓过神来的高伟涛,不由自主地流出了眼泪。

他想起了曾经的家,可却始终找不到回去的路。他还想起了那个可恶的人贩子,那是他这一辈子最恨的人。

面对记者的采访,高伟涛一开始不愿提及红衣女子,因为每每提起都会使自己痛不欲生。

但若是回忆起被拐的经历,她这个始作俑者又是怎么都绕不过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1992年10月初的一天,彼时的高伟涛大概只有三、四岁。幼年的他也极其顽皮,不到饭点绝不会回家。

像往常一样,他和一帮玩伴在离家不远处的空地上嬉闹。后来家长们唤回了各自的孩子,高伟涛就蹲在家门口独自玩耍。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红衣中年女子走到了他的跟前。她轻声细语地瓦解了一个孩子的防备心,然后拉着高伟涛往小卖部走去。

可他们并没有走到小卖部,中途红衣女子从自己包里掏出了一瓶饮料。

不谙世事的高伟涛灌下了几大口,随后他就感觉自己的眼皮越来越沉。几分钟以后,他便窝在红衣女子的怀中不省人事了。

至于后来发生了什么,高伟涛对此一无所知。

但我们不难想象,肯定是红衣女子抱着他离开了村庄,坐上交通工具后往买家所在地赶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那瓶让人一喝就睡着的饮料,当中也必然掺杂了一些麻醉药物,这都是人贩子的惯用伎俩罢了。

等高伟涛迷迷瞪瞪地醒过来,望着四周陌生的环境,他忍不住嚎啕大哭,嘴里直喊着“爸爸妈妈”。

而这一声呼唤也的确喊来了人,不过来人不是他的亲生父母,说好听点是养父母,说难听点就是买孩子的人。

这是一对生活在廊坊市文安县的农村夫妇,此前夫妻俩只生了三个女儿,所以才不惜花大价钱去买一个“儿子”回来。

当时的高伟涛长得白白净净的,年龄也不大,这对农村夫妇一眼就相中了他。

他们自以为,只要带在身边多养一段时间,这么年幼的孩子很快就会忘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可惜他们打错了如意算盘,也没想到自己是花钱买回来了一只养不熟的“白眼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伟涛”这个名字代替了他的本名,身份证上的出生年月也变成了1989年10月8日。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身份转换,尽管当时还是个孩子,但他仍旧执拗地不肯改口。

他哭着闹着要回家、要找爸爸妈妈,而养父母则一遍一遍地用谎言欺骗他:“他们不要你了,我们就是你的爸爸妈妈!”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崩溃的事情就是听到亲生父母抛弃了自己。

而当时的高伟涛尚不能分辨这句话的真假,他只能在恐慌中一步步接受现实。

不过他对所谓的养父母还是带有抵触,不愿和他们亲近,也不愿开口叫“爸爸妈妈”。

看着他这幅模样,养母会选择耐心地哄他,而养父则直接抽出皮带和木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甭管是亲生的还是买来的,进了这个家门就是他家的人。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多打几顿就能长记性了。

年幼的高伟涛,在这样的暴力之下改了口。此后他每天还多了一项任务,睡醒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背诵新名字和居住地址。

如果乖乖背完一字不错,他会得到养父母施舍的一个笑脸,那一天也能过得安安生生。

但如果背错了,轻则一顿骂重则一顿打。而高伟涛也对这样的暴力行径习以为常,逐渐从哭闹变得沉默寡言。

看到他如此转变,养父母的心里很高兴。他们以为自己的手段起了作用,这个买来的儿子已经接受现实了。

可他们殊不知,正是由于这样的教育方式,导致高伟涛在心里埋下了逃跑的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在模糊的记忆中,亲生父母从来没有这样对待过他。他在原生家庭中感受到的,是关爱、是呵护。

真正疼爱自己的人,怎么可能舍得抛下他呢?反而是强迫他喊“爸爸妈妈”的养父母,从没有发自内心地疼爱过他。

于是小小年纪的高伟涛冲出了那扇家门,不认识路的他东奔西跑,想靠着自己的双脚逃离养父母。

但逃跑多少次就被抓回来多少次,他连村口都没能走出去,就被拎回家里一顿毒打。

气急败坏的养父母觉得这个孩子实在太犟了,怎么养了这么久还是不听话呢?

但他们从没问过高伟涛,愿不愿意让他们养;更没问过高伟涛的亲生父母,愿不愿意把孩子送给他们。

那点自欺欺人的疼爱,全是基于传宗接代的前提下。高伟涛,不过被他们视为传承香火的一个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出打工被监视,成年后被包办婚姻

如今这个工具不能为他们所用了,养父母又起了别的心思。1993年的一天,一个说话、走路都还不利索的小男孩来到了高家

自此养父母多了个“小儿子”,高伟涛也多了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

这个弟弟可比他听话多了,哭了两天之后就忘却了前尘往事,将眼前的买家夫妇当成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两相比较下,高伟涛这个刺头就更不讨人喜欢了。他被挤到了一个边缘地带,每天除了打骂就是干活。

可那一年的他,也才不过四、五岁。亲生父母或许在满世界的找他,而他却在别人家吃苦受罪。

等后来长大一点,他看到养父母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弟弟身上,于是心里又升起了逃跑的念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无一例外又被逮了回来,等待他的是更残酷的一顿毒打。也是在那时高伟涛才明白过来,他永远都无法从这个村子里逃出去。

为什么?因为村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监视他。大家心照不宣,共同在掩护一个犯罪事实。

后来高伟涛被送进了学校,但他无法跟任何人成为好朋友,每天上下学都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十岁以后他就被养父母当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各种农活和家务活堆在一起等着他。

而最难熬的不是干活,是生病了却只能自己硬抗。

或许是嫌看病浪费钱,也或许是怕买孩子的事情被拆穿,所以养父母从不曾带高伟涛去过医院,最多去小诊所买两盒药。

“初中没读完就辍学了,04年的时候他们让我去北京打工,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习成绩不好的高伟涛背上行囊开始了打工,而同行的还有养父母的一个亲生女儿。

他该称呼对方一句姐姐,但实则两个人的关系不冷不热,对方也只不过是跟在身边监视他的眼线。

在五金建材店工作的日子里,他同样没有自由可言,一举一动都被监视,每个月的大部分工资还要寄给养父母。

与此同时他还有一个记账本,小到几元钱的开销都必须仔仔细细地记在上面。

他有能力赚钱却没资格花钱,因为养父母害怕他攒私房钱,一旦手上有了钱就不受控制了。

每次到了过年的时候,外出打工的其他人都高高兴兴地回家,而他却无比抗拒这一时刻。

因为回家就意味着拷问和屈辱,他必须当着家里所有人的面掏出记账本,像犯人一样的,一桩桩、一件件地把每笔开销解释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养父总会用居高临下的眼神看着他,听到不满意的地方就着重挑出来批斗。

在这个所谓的“家”里,高伟涛觉得自己多呆一秒就会窒息晕厥过去。

而在正月里,他还要看着养父母如何夸耀疼爱小儿子。两个同样被买来的孩子,如云泥一般差距明显。

打工的日子不温不火地持续了几年,到了高伟涛18岁那一年,养父母给他物色了一个妻子。

他们心里还是秉持着老一套的想法,觉得一个男人只要娶了妻子就不会想着往外跑了。过两年再生个孩子,他的根就牢牢扎在河北了。

同时也能够掩耳盗铃地以为,生下来的孩子姓高,是他们高家的后代,这样一来香火就能够延续下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这种固执的想法其实很可笑,高伟涛也没想过这么早要孩子。他虽然接受了这桩包办婚姻,但不代表着他会放弃寻找亲生父母。

不过在面对陌生的新婚妻子时,高伟涛还是给予了对方足够的尊重。两个没有感情基础的人,相互磨合着过日子。

而他与养父母之间,勉强维持着明面上的和谐。但在2011年,这种和谐被突然打破了。

按照风俗,大年初二那一天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直遵循着这个传统。

不过养父对此强烈反对,要求高伟涛小两口必须初三再回去,否则不吉利,会给家里招来祸事。

但这种迷信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更何况妻子已经跟娘家父母打好招呼了,因此夫妻俩还是选择了初二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养父得知后自然是暴跳如雷,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侵犯。紧接着,他一向捧在手心上宝贝的小儿子又出车祸了。

弟弟出车祸这件事,似乎在冥冥中验证了那个迷信的说法。高伟涛这个不听话的儿子,瞬间成为了众矢之的。

面对众人的斥责怒骂,他一惯地左耳进右耳出。但养父可没打算这么轻易放过他,逼着他掏钱给弟弟看病。

而高伟涛又拿得出多少钱呢?自从他结婚后,除了维持自家日常开销,还要以赡养费的名义支付部分工资给养父母。

再加上弟弟伤势严重,必须转去北京的大医院治疗,医药花销肯定不会是一笔小数目。

所以当他拿不出钱的时候,养父又是对着他一顿臭骂。

逃离噩梦外出寻亲,记忆模糊继续漂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养父带着弟弟去了北京求医,医生说眼睛的伤势比较严峻。一听说小儿子的眼睛有可能会瞎,养父竟然当场哭了起来。

这一哭或许是真心实意的吧,毕竟他是真正地疼过这个小儿子。

可这般慈父情深的模样,落在高伟涛眼里却是十万分的讽刺,尤其当他听到养父说:“倾家荡产也要把我儿子治好!”

对,弟弟才是他们家的儿子,而他从头到尾就是一个买来的玩意儿。

他被迫离开亲生父母,被迫过上孤苦伶仃的日子,还要被迫为一个根本没有感情的家做出牺牲!

这种被忽视、被压榨的日子,他受够了。2011年4月,高伟涛带着身上仅剩的五百元逃离了那个村庄。

他也不知道该去哪找亲生父母,就随便买了一张去四川的车票,恰好当时他在北京认识了一个四川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又在朋友的建议前往浙江打工,有时还会请假去别的省市寻亲。

不记得自己的本名、不记得老家的地址、不记得关于亲生父母的一切信息,他每天穿梭于茫茫人海,到头来还是孑然一身。

起初高伟涛制作了很多寻亲小卡片,粘贴于大街小巷希望有人能联系他,但是连一个骗子的电话都没有接到过。

后来他寄希望于寻亲网站和DNA匹配,大大小小的网站上都登记了他的信息,DNA配对也不下二、三十次。

最有希望的一次是在山西省,有一对夫妇曾经丢过儿子,不仅年龄对得上,就连样貌和身体特征都有那么几分相似。

女主人在见到他的那一刻就痛哭不止,越看越像自己的孩子。当时大家都祈祷,如果配对成功该有多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最终的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彼时所有人的心都碎了,女主人一直哭喊着不肯相信。

“怎么会不是呢,他明明和我儿子那么像……”

后来高伟涛又奔赴贵州寻亲,虽然结果还是失望,不过有一对夫妇却坚持要认他当干儿子。

他们的脸上布满皱纹,眼眶中蓄满泪水,既是在安慰他也是在安慰自己。

“好孩子,迟早会找到的,你千万不要灰心丧气,在外面好好照顾自己……”

这种场面见得越多,高伟涛的心就会越疼。每一个被拐家庭的背后,藏着的都是一家人的血泪啊!

再联想到他的亲生父母,这二十年又是怎么撑过来的?是否和这些失子父母一样,一次次地寻找、一次次地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外漂泊了两年,打拐志愿者劝高伟涛回养父母家看看。一来要回自己的身份证原件,二来看看有没有小时候的照片。

这么一提醒高伟涛想起来了,他上小学后照过一张照片,虽然比三、四岁的时候肯定是长开了,但熟悉的人应该能认出来。

于是在打拐志愿者和记者的陪伴下,他鼓起勇气回到了那个噩梦般的地方。

一路上村民看到他的出现,脸上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高家那个逃跑的儿子,竟然有一天还能回来。

而闻讯赶来的养父母则是截然不同的态度,养母是个女人,在家庭中一向是心软弱势的一方。

当初高伟涛离开的时候,她以为自己一辈子都见不到这个儿子了,倒也难过得哭了两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现在人又活生生地出现在她面前,一时间竟忘了责备埋怨,还张罗着要去做饭。

不过养父就很生气了,也对这个养不熟的儿子彻底失望了。

“真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啊!20多年了养条狗都有感情,给你娶老婆给你建房子,你说走就走!走了就死在外面好了,你还回来干什么?”

而在得知高伟涛的来意后,养父二话不说就把身份证甩给了他,紧接着又把他的所有照片都从相框里取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至今日他算是看透了,这孩子打从来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不会和他们亲近。

既然如此,那趁早滚蛋吧,就当这二十年来从没养过他。

和养母还有爷爷奶奶道别后,高伟涛头也不回地走出了这个家。爷爷奶奶,在之前的人生中好歹给过他一丝温暖。

而养母望着远去的儿子忍不住追了出来,最后蹲在大门口嚎啕大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她是哭自己母子缘浅,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可他们这段孽缘,从一开始就不该存在。

恢复自由身的高伟涛继续着寻亲之旅,但一直以来都没有任何进展。只有通过催眠,他才能够短暂地回到那个充满爱的地方。

此外他还想起来了一些事情,家中除了父母以外,应该还有一个兄弟姐妹。

一家四口经常会坐在院子里吃饭,主食基本上是馒头和稀饭,他还特别喜欢吃山楂,一吃起来就没个节制。

而关于乡音,他只记得两句话——“要不要得”、“晓不晓得”。

后记

在赶高伟涛出家门的时候,养父曾经状似无奈地抱怨过一句话:“带他来的那个女人好像是山西的。”

他的意思,或许高伟涛也是山西人。不过这也不确定,毕竟人贩子会全国各地到处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高伟涛只要抓住一丁点线索,都会在第一时间赶过去确认。但如今九年过去了,还是没有传来好消息。

希望他能够坚持下去,也希望好运能够早一点降临,更希望类似的悲剧不要再发生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羽翼下健康成长。#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