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格温都尔镇“驼背宣讲队”来到西尼乌素嘎查为牧民开展宣讲。 白亚星 摄

穿越气势恢宏的阴山山脉,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呈现眼前。蓝天白云下,几峰红驼在牧场上歇息……6月13日,记者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汽车沿公路向前行驶,无垠苍茫的边疆美景在路旁渐次铺展。

潮格温都尔在蒙语中意为“朝气蓬勃的圣山”。这个小镇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境内边境线长60.64公里,总面积630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91人,下辖8个嘎查、2个社区。绵延的边境线上,是哪些力量在守护小镇的和谐安宁?草原深处,又是谁把党的理论、政策送到牧民身边?记者在当地的边疆党建实践中寻找答案。

合力护边疆

——联合党支部应运而生

6月15日下午4时许,潮格温都尔镇巴音努如嘎查边境线附近,沙土上轧出一道新的车辙,这是布仁特古斯骑着摩托巡边时留下的痕迹。

边境线附近有没有陌生面孔或外地车辆?边境网围栏是否有破损情况?是否有牲畜跑到边境线附近?……一路上,布仁特古斯仔细检查着。

布仁特古斯是巴音努如嘎查的牧民,也是嘎查的护边员之一。“嘎查20多公里的边境线中大部分是沙土路,只能骑摩托车或者步行巡逻。”布仁特古斯说,“有时我正在家里喂骆驼,接到牧民反映的突发边情,赶到现场可能要2个小时左右。”

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现实,为守土戍边工作带来挑战,传统的“部门单干、人员专管”模式,已不能满足边防安全工作需要。在此背景下,乌拉特后旗于2017年起开始探索“党政军警民企”联创共建模式,以潮格温都尔镇为试点,成立了由镇党委、驻地部队、边境派出所、边境嘎查、驻镇企业等组成的联合党支部,在党建引领下巩固边防安全。目前,该联合党支部共吸纳驻地边防营连2个、边境派出所1个、边境嘎查2个、驻地企业14家,有党员200余名。

联合党支部成立之后,巡边护边工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特别高效!”布仁特古斯脱口而出。他回忆道,2023年6月,嘎查牧民反映边境草场网围栏破损,他立即在联合党支部微信群里反映了这一情况。当天,驻地边防营连、边境派出所的党员代表们就带着钢钎、铁锹和护边员一块儿排查、修复,不到一天,就修好了将近2000米的网围栏。“放在以前,只靠我们几个护边员,把这些网围栏全部修好,得3天左右。”布仁特古斯说。

对于潮格温都尔镇乌力吉边境派出所教导员魏龙而言,联合党支部的成立,为成员单位、嘎查牧民提供了信息互通、沟通协商的平台。“以前,一些驻镇企业与牧民偶尔会因草场征用问题发生矛盾纠纷,双方谈不拢后往往选择报警。”魏龙说。现在,嘎查“两委”、牧民、派出所、驻地企业的党员代表会在镇党委主持下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沟通确定好企业施工期间草场征用、不慎碾压草场后损害赔偿等相关事宜,降低矛盾纠纷发生频率。此外,一些驻地企业与牧民生产生活地点距离近,也能为牧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燃眉之急。

如今,在排查、稳控和调处牧民草场确权、草原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联合党支部成员单位的党员干部坐在一起协商出主意、齐心协力抓平安共建。2024年,潮格温都尔镇“党政军警民企”联合党支部共开展联防联治工作26次,化解矛盾纠纷42件,助力维护牧区和谐稳定。

上门送政策

——“驼背宣讲队”担起重任

清晨6时许,当晨光洒满潮格温都尔镇的广袤草原,守土戍边队伍即将开始新一天的巡逻工作。与此同时,另一支队伍也整装待发,准备骑上骆驼前往草原深处,小镇上的牧民们亲切地称这支队伍为“驼背宣讲队”。

位置偏、地域广、人员分散,不仅为边境安防工作带来挑战,也为牧区的理论宣讲、政策宣传等工作增加了难度。“我们很难把嘎查的牧民们集中到固定地点开展宣讲,一方面是大家住得分散,还得忙着照顾家里的草场、牲畜。另一方面,嘎查里年龄大的牧民多,出行也不太方便。”潮格温都尔镇哈日朝鲁嘎查党支部副书记敖登毕力格表示。

怎样让党的理论、政策传递到牧民身边?近年来,潮格温都尔镇党委依托本地红驼资源优势,组织起了一支送政策、送理论的“驼背宣讲队”,由嘎查“两委”、老党员、司法所和派出所的党员代表等组成。

2024年5月初的一天,“驼背宣讲队”的成员早早地聚集到一起,骑上骆驼,依次前往2个边境嘎查。“当时正处于本地草牧场的春季休牧期,所以我们在宣讲内容里加上了禁牧休牧的注意事项。”宣讲队成员巴图说。作为潮格温都尔镇司法所所长,巴图为牧民群众解读了草原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条内容,以及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草原承包、草畜平衡相关的最新政策。

“一看见红色的旗子飘扬,就知道是宣讲队骑上骆驼来了。”西尼乌素嘎查牧民布仁笑着说,“他们不光是来讲党的理论、政策,还能联系上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听得懂也记得住。”据了解,“驼背宣讲队”目前共有21名成员,在潮格温都尔镇党委组织下,宣讲队一般会结合春节、“那达慕”“七一”、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宣讲,平常也会不定期到各嘎查党员中心户、牧民家中进行宣讲,把群众的“零星时间”整合成宣讲的“黄金时段”,将党的政策送入戈壁草原。

延伸服务点

——公路旁建起草原驿站

6月14日,来到潮格温都尔镇哈日朝鲁嘎查,沿公路向前行驶,一座红色路标映入眼帘,走近看,其上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草原驿站”,旁边是一栋宽敞的平房。走进房间内,记者看到物品寄存区、休息区、应急救援物品储备区等功能区域齐全,卫生间、智能储物柜、应急消防器材柜等各类设施完备。

据了解,这栋平房本是嘎查党群服务中心,但因周边牧民们难以聚集、活动地点不定,所以利用率不高。2023年,潮格温都尔镇党委筹集230万元资金,在哈日朝鲁嘎查、西日淖尔嘎查、查干敖包嘎查设立了3个草原驿站,由各嘎查、驻地部队、派出所等部门的党员志愿者共同担任驿站管理员,为过往牧民群众提供应急救援保障服务。

“驿站刚刚建好,就派上了用场。”敖登毕力格回忆,2023年12月29日,嘎查内一户牧民的车辆因天气寒冷、电瓶缺电导致无法启动,便第一时间联系驿站请求救援。“以前救援物资都得去镇上拿,路途远还耽误事。现在驿站的物资储备库里就有电瓶连接线,我们取上线,很快就给牧民的车补好了电,让车辆顺利启动。”敖登毕力格说。如今,一旦遇到恶劣天气,驿站的充足物资就能为牧民提供及时、必要的救援保障。

草原驿站不仅为辖区牧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服务着过往的车辆和过路群众。在查干敖包嘎查,335国道穿境而过,道路旁的草原驿站成了过路司机的歇脚处和补给点。“我每周送货都要走335国道,以前,我出发前得自己备足吃的和水,现在驿站建起来了,还开了饭馆,我们能吃上一口热乎饭。如果车辆在路上发生意外情况,还能联系驿站应急救援,方便多了。”在驿站歇脚的货车司机老张告诉记者。

一座座草原驿站“驻扎”在边疆小镇,在戈壁草原间送上暖心服务。“草原驿站不光是为牧民群众提供了便利,也成了我们嘎查的新地标。过段时间,我们想邀请旗里的乌兰牧骑来驿站表演节目,让驿站能把嘎查的人气聚起来,给牧民们送上更多‘走心’的服务。”查干敖包嘎查党支部书记、驿站管理员其木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