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凯

泰安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总局、省局关于行风建设的决策部署,把行风建设作为提升工作效能、展现市监风貌的有力抓手,聚焦审批、监管、执法“三个提升”,扎实推进“深化拓展”年各项工作任务,推动全市系统行风建设走深走实,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行风建设实际成效。

泰安市市场监管局在保持全国文明单位的基础上,先后被评为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先进集体、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全市作风建设模范机关,被省局评为全省系统模范机关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先进单位,叫响了“品质泰安•安如泰山”市场监管品牌。

聚焦为民办事提速,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

优化服务流程。按照“标准不降、流程优化、合并备案”的原则,通过流程再造、合并环节、网上通办等方式,在外资登记注册、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商标专利受理等领域全部实现“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次办好”。

开展创新试点。与市行政审批局共同获批省局企业准入退出领域创新“揭榜挂帅”试点,探索开展市场主体住所标准化登记,创新性地将电表信息关联至标准化地址库,实现申报自动获取准确地址,有效避免住所登记不准确、不规范等问题。

提供贴心服务。出台“帮办代办”实施办法,为企业提供“网上办、帮您办、寄递办、预约办”等高效优质服务,线上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指导,实现“全程零见面”“一趟不用跑”;线下提供贴心帮办、免费代办服务,让市场主体体验“泰安速度和温度”。

建立回访机制。加强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各类创新主体,建立服务对象回访工作台账,将反馈意见和建议逐一登记在册,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形成优质服务闭环管理常态运行机制,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多次收到服务对象赠送的锦旗,连年被评为“红旗窗口”。

聚焦日常监管提效,在全过程监管上持续发力

事前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将对企业指导帮扶与日常监管有机整合,采取大数据监测等手段对信用良好企业进行包容审慎监管,推进监管关口前移。

事中差异化监管。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标签化管理”、非现场监管、风险预警等手段,着力提升监管效能,实现低风险企业无事不扰、一般风险企业常规监管、高风险企业全覆盖检查。实行精准化、集约化、跨部门的联合监管,将37个部门的238个监管事项纳入联合抽查范围,全市累计减少重复抽查5000余次,减轻了企业负担。

事后服务型监管。对于首次违法、非主观故意且社会影响较轻的轻微违法行为,指导企业自觉纠正违法行为,实施轻罚免罚,变“严管式”为“容错式”,从“重管理”向“细服务”转变,为经营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聚焦文明监管提质,在服务型执法上持续发力

把党委政府满不满意、市场主体满不满意、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监管执法的工作评价标准,立足“放管服”、兼顾“法理情”、统筹“时度效”,大力推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执法,综合运用“指导提醒、约谈告诫、轻微免罚、重违严惩”四种形态,制定普法宣传、风险预警、约谈告诫、轻微免罚、案件回访、信用修复等六项制度,让监管为民、执法为民理念贯穿事前普法、事中执法、事后整改全过程,做到“监管有精度、执法有温度、服务有力度”。累计开展普法宣传6800余次,在全市“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中获得优秀等次。

出台《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从轻减轻行政处罚规定》,对首次违法、危害较轻、非主观故意、积极整改的轻微违法行为,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依法给予不罚轻罚,为经营主体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强化警示震慑,曝光典型案例7批次55件,12件案例入选总局、省局“铁拳”行动典型案例,市局、泰山区局和东平县局被评为全省“铁拳”行动表现突出集体,4名同志被评为全国、全省“铁拳”行动表现突出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