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号称中日战争中的关东军大脑,更是我国抗战史上面临的最危险人物,他对日军侵华的看法与东条英机等人不同,曾经明确反对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如果战争过程按照他的规划推进,二战结局或许胜负难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可怕的是,他对中国,对东北,对张学良等人的预言,都得到了事实的验证。这个危险人物对于日军侵华有怎样的看法?他规划的日本战争进程又会如何恐怖?

全力出击,拿下东北

1946年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法西斯国家的战犯也将被送上军事法庭。就在这时,驻扎在东京的盟军司令部外面,走来了一个穿着和服的日本男人。

他大言不惭地对盟军守卫说,自己有资格成为被审判的甲级战犯,今天就是来自首的。

这句话让盟军十分惊讶,他们还以为此人得了失心疯,竟敢摸到盟军司令部撒野。

更让他们大惊失色的是男人的下一句话,他说:“如果当初是我来担任日本总参谋长,今天根本轮不到你们在这里耀武扬威。”

男人满脸自信,身上丝毫没有战败国家的羞耻。他叫石原莞尔,在二战中的知名度并不高,但他的名字,在日本高层可谓是如雷贯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0年代初,日本关东军进击中国东北之时,石原莞尔曾经对张学良作出了一次预言式的评价。

东北大地上说一不二的少帅,在他眼里只是一个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而已,他认为,对付张学良,日本甚至不用出动真刀真枪,只需要亮出竹刀,就能让张学良知难而退。

在国人的印象中,张学良是一个有血性有担当的爱国将领,为了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敢于发动西安事变。

石原莞尔这个日本人敢在言语上如此轻视他,应该是自视甚高,最后会骄兵必败。

可后来的事实证明,石原莞尔对他的预测没有任何问题。不仅如此,在看待中国东北局势,建立伪满洲国的问题上,石原莞尔都相当具有前瞻性。

他认为,东北大地虽然面积辽阔,但反抗力量不足为惧。只需要寥寥几天,关东军就能冲进东北,杀进奉天。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这个时候,日本关东军只有一万多人,张学良的东北军部队却足足有30万人。就算东北军实力再差,光凭人海战术,都能让关东军有去无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偏偏东北军部队得到的指令是:面对日本关东军,绝对不准抵抗。

没错,这个指令正是少帅下达的。

两年前,东北当局与苏联因为中东路事件产生暴力纠纷,成了苏联的手下败将。而苏联军队又不是日本军队的对手,曾经在他们手底下吃过亏。

通过一种逻辑并不严密的推算公式,张学良想当然地认为,东北无法战胜苏联,苏联又无法战胜日本,所以东北处于食物链最底层,而日本在最顶层。

30万关东军拱手认输,关东军在东北长驱直入,伪满洲国很快建立起来,傀儡政权助纣为虐,进一步增加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事情的发展印证了石原莞尔的预测,他的军事天才之名越发响亮,对于中国,他的态度很复杂,也经历过几乎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年轻时,他天真地认为,凭借文化上的相通之处,中国和日本可以成为盟友,建立属于黄种人的战线。两个国家通力合作,一定能在世界站稳脚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帮助中国尽快完成革命,解决中国内政问题,他还慷慨解囊,捐钱捐物,和后来的石原莞尔判若两人。

辛亥革命结束之后,中国没有如他期望的那样恢复正常,国内仍然处于分裂状态。这个时候,他又被分派到关东军中,进一步接受军国主义熏陶,思想便发生了改变。

他认为,纵观整个世界,东西方国家必有一战。但日本国土面积太过狭小,资源也有限,各方面条件不足以支撑一场近代化战争。

所以,为了扩大自己的优势,弥补短板,日本需要在东亚地区寻找一个据点,以此作为补充,满洲就是最好的选择。

侵略东北,占领东北,这只是关东军,或者说石原莞尔的第一步。

可是接下来,对于开启全面侵华战争,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这件事,他却极力阻止,全然反对,仿佛又与中国亲近了起来,事实上,他的计划与旁人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样学样,极力反对

占领东北之后,日本人尝到了不少甜头。

张学良的东北军完全放弃抵抗,关东军可以在东北街道上横着走。伪满洲国的溥仪等人十分听话,尽职尽责地扮演傀儡,把利益全部让渡给了日本。

于是,日本就像一只饕餮,尽情享受吞噬的快感。

东北矿产资源和金属资源丰富,交通设施建设更是相当关键。关东军将能源开采、道路修建、中转站运营等关键性的工作全部掌握在手中,占尽了便宜。

石原莞尔因此出尽风头,成为关东军内部备受推崇的民族英雄,也被不少人视为榜样和竞争对手。

对于如何侵略中国这件事,他有自己的计划。他在前面冲锋陷阵,机关算尽,把中国的各方面现实情况都掌握于手中。但他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人心最难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东军并不是一块坚固的铁板,各种恶性竞争随时存在。别人看到他成了民族英雄,心生羡慕的同时,也会想尽办法把他的风头抢过去。

于是,接二连三的模仿秀便出现了,关东军中出现了很多个“石原莞尔”,他们打着正主本人最终战理论的名号,做着为自己取私利的事情。

最为典型的,莫过于1936年的绥远事变。

那时候,他的后辈武藤章计划在内蒙古发动类似九一八事变的一次暴动,彻底侵吞内蒙古,在这里复制第二个满洲阵地,把内蒙古也变成他们的大后方。

得知这个消息,石原莞尔相当惶恐。他紧赶慢赶,赶到武藤章面前,苦口婆心的劝说,想要让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辈放弃计划。

然而在武藤章的视角里,石原莞尔的阻止,只不过是不想被别人抢功劳,是嫉妒他年轻有为。

于是他毫不客气地说:“你没有理由阻止我,我们只不过是在重复您做过的事情,有什么问题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质问一般的话语,让石原莞尔哑口无言。他知道,无论自己说什么,都摆脱不了竞争的帽子。

哪怕他一再强调,自己是在为大局着想,关东军中也没有人相信。

1937年,日本政府计划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从东北出发,向南进攻,以最快的速度蚕食中国的领土,把中国政府彻底消灭。

用他们的话来说,这就是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疯狂,离谱,错上加错,这就是石原莞尔听到这个计划之后的第一反应。他拼命阻止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遗余力地告诉所有人,只要再次开战,日本必定会自取灭亡。

中国太强大了,消灭中国太难了,别说三个月,就是用再多的时间,日本也不可能像占领满洲一样占领整个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只要做出反抗,日本就会陷入战争泥潭,想脱身也脱不了。到那个时候,他们付出了代价,也达不到想要的结果。

与主流论调背道而驰的结果,就是石原莞尔被排挤出关东军,只能黯然退场,回到后方做一个闲散度日的教书先生。

如他所言,日本经历8年全面侵华,最终战败离场,像小丑一样可笑。

现在回过头去想想,如果日本政府当初采用石原莞尔的一套完全不同的对付中国计划,我们的抗日战争结局,很有可能会被改写。

循序渐进,细思极恐

石原莞尔阻止日本在1937年发动侵华战争,并不意味着他对中国态度变得友好。相反,他和绝大多数日本人一样,以占领中国和称霸世界为最终目的。

阻止,只是因为他清醒的意识到,1937年并不是一个最佳时机。在他的计划里,日本的行动应当用八个字来形容,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侵略中国,应该学会适可而止的原则。把东北拿到手之后,在伪满洲国的傀儡政权之下,日本已经将此处的生产总值做到了和他们国内齐平的水平。

此处丰富的工业原材料,多样化的农业资源,工商业劳动者的聚集,都给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少机会。只要把这些机会利用起来,日本就能逐渐修炼成亚洲第一强国。

放眼整个世界,日本面临的最大威胁,无外乎就是苏联和美国。将东北牢牢掌握,关东军会在羽翼丰满之时朝着远东地区进军,神不知鬼不觉的蚕食苏联边境,试探苏联态度。

只要解决苏联这个安全隐患,中国整个北部地区,他们就能心无旁骛地吞进肚子里。

之后,日本再将整个中国北方作为中转站和补给站,向南方推进战线,先敲山震虎,再直击要害,最后将整个中国全部吞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会不会做出反抗,这个问题,石原莞尔也想过。

他认为,只要日本战略东北,按兵不动,中国境内自然会出现不同政权相互对立的情况。中国人内部斗争,四分五裂,关东军正好坐山观虎斗,再趁着中国内部势力两败俱伤的时候出手,直接捡个大便宜。

因此,在他的计划里,日本并不是完全放弃全面侵华的路线,而是将时间推迟,再多等十几二十年,中国无力抵抗,他们就能一击毙命。

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这就是温水煮青蛙,循序渐进,将中国人民反抗的可能性完全瓦解。

吞掉中国以后,石原莞尔的终极目标是与美国对抗。有了中国源源不断的资源补充,东西方国家开战时,他相信,日本才会是最终的胜利者。

他的想法细思极恐,如果东条英机等人没有狂妄自大,如果日本政府真的按照他的计划行事,那么别说中日战争的结果,就连世界历史,都有可能被改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石原莞尔被排挤到关东军之外,这是上天都不愿意成全日本的野心。

历史的轨迹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稍微有一点偏差或意外,今天的我们看到的世界,可能都会大不相同。今日之中国,也有可能完全改变模样。

参考文献:

《当不上战犯的石原莞尔:日本愤青眼中的日奸》海外网
《从“九一八”到抗美援朝,两支命运迥然的“东北边防军”》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