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秦淮今犹在,六朝春梦了无痕。”

历史上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秦淮八艳各个艳名才名俱佳,据传顾横波通晓诗文;马湘兰诗画双绝;柳如是诗词俱佳,据传她的文史功底也相当了得,还因此博得了个“柳儒士”之称,不过八艳中小君最欣赏的还是色艺双绝、诗文俱佳的董小宛,且还是位善于将琐碎生活浪漫情怀的女子。

而她的聪明之处便是把握住了爱情,遇上懂她,爱他的才子冒襄。她与冒襄的婚姻生活,茶诗相宜,赏花挥毫,好不惬意,竟让小约有了几分羡慕之情。

董小宛和冒襄这这两位从秦淮河的烟花之地中走出来的模范爱侣,在褪去了浮华后,便相携隐逸。

隐逸的生活是清简且清苦的,但是曾是秦淮八艳的董小宛却以自己的慧心巧思,将简单的生活过出清雅的风情。

为他她研究食谱、制作花露、与夫君研墨作画、提笔写诗、对月吟咏,这对佳人还有个共同的痴好,那便是饮茶。

在娶小婉之前,冒襄对茶的痴名早已盛传在外了。据传他最爱的是当时最有名的岕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阿健ZJIAN

所谓岕茶,便是盛产于苏浙皖三省空旷山谷中的茶叶。谷中清溪环润,涤漱茶树根脉,滋养出来的茶树茁壮鲜嫩,充满野趣。当地的人们喜爱野茶采摘茶树上的大叶子。只因这茶树初萌的细芽,滋味欠足;亦不可待叶片太青,青老的叶片口感欠嫩。唯有那带梗的绿叶肥润而鲜嫩,口感最是甘美。

那岕茶入汤,汤色柔美温润如玉露,且茶香幽冷微妙。据传岕茶香微妙处在于放置越久,茶香越发浓郁,而且香味别致,既有花香,还有股淡淡的婴儿体香。

岕茶在明末之盛,可以从明末四公子之一的陈真慧所书的《秋园茶佩》中见得一斑,他说“阳羡茶树种,岕茶为最。”而冒襄也曾著书《岕茶汇钞》赞道:“茶之为类不一,岕茶为最。”可见时人对岕茶的喜爱。

对茶痴名在外的董小宛和冒襄更是深爱岕茶。不过作为行家,他们的追求则是岕片。所谓岕片,便是以不带梗的大叶精制而成,其香更为浓郁,而口感越发鲜美。

在董小宛嫁入冒家前,据说冒襄的岕茶由一位柯姓茶人专供。柯家的茶采于岕山,“味老而香深,具芝兰之性。”不过每每茶季,所得最精良的茶叶也不过一斤多,这便是冒襄所得。因此,十来年中冒襄的茶都由他专供。直到董小宛入冒家后,才改由一位叫顾子兼的人为两人供茶。

据传顾子兼的茶每每都会先送一份给居于虞山的柳如是夫妇,再送一份供给董小宛冒襄二人,余下其他人才有机会获得。同为秦淮八艳的柳如是便是助董小宛嫁入冒家的好友,两人关系深厚,自然冒襄也是相当感激柳如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来自网络

于冒襄来说,他一生坎坷,然而他自述,自己一生的幸福,尽在与董小宛共同生活的这九年中。

冒襄曾说董小宛“嗜茶与余同性,又同嗜岕片。”凡是关于冒襄的生活起居,董小宛无不亲力亲为,包括这烹煮岕茶。

在《影梅庵忆语》中,回忆起董小宛烹茶,依旧满含深情。那精细的手法,专注的神情,又或时而鼓着腮帮吹着那冲起水泡的茶汤,总会都让冒襄想起《娇女诗》中的萝莉。于是每每脱口而出左思的诗句:“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镉。”,总会引来董小宛的破颜而笑。

只是美好的生活总嫌短暂,董小宛在二十八岁时便因病离世,冒襄悲叹“余一生清福,九年占尽,九年折尽。”

与董小宛的九年生活中,时光烹茗茶,岁月如诗画,人间清欢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