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江苏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年运河与万里长江交汇处,货船川流不息。拍摄者:李红良

2014年6月22日,由扬州牵头、35座城市共同参与的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项目通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铭刻着历史的记忆、承载着当今的变化、昭示着未来的进步,是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我们的共同财富和精神家园。

悠悠大运河,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申遗成功后,江苏率先编制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出台了江苏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1+1+6+11”规划体系……创下了多项“第一”。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的重点建设区,申遗成功十年来,江苏扛起“原点”担当,护水脉传文脉,书写人文经济新篇章。

生生不息的运河水,滋润了两岸沃土,催生了经济繁华,也孕育了历史宝藏,蔓延了文化精神。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隋炀帝陵遗址博物馆、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一座座应“运”而生的博物馆,不仅集成了运河的珍贵史料,也是运河全线的文旅地标,成为展示运河文化深厚底蕴、培育文化自信的新空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诞生的标志性博物馆,置身5G沉浸式体验区,千里运河近在咫尺,两岸烟火触手可及;“运河湿地寻趣”呈现出大运河2000年生态涵养,观众赞叹其“文化公园之中的自然公园”……从历史流向未来,古老的大运河古今相融,文化与科技同行,见证了新时代中国创造的壮阔征程。

如果说文化就是大运河的灵魂,那么生态是大运河的生命。今天的大运河江苏段,堤岸不再是“水泥块”,而将与整个绿化融为一体。利用绿色生态空间,建设儿童游乐园、运动步道、健身设施,建设步行栈道和巡河驿道,完成运河夜景亮化,大运河两岸成为老人能散步、青年能运动、儿童能嬉戏、游客能游览的好去处。790公里的大运河江苏段,至今千里赖通波,船行河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两岸风景如画卷般展开。有水展生机,运河正勾勒出沿线城市新面貌,也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河。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悠然流过千载的大运河及其灿烂文明,不只是留存于博物馆、历史遗迹、人们回忆中,而将更加鲜亮地“活”在当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能量。大运河畔,一处处健身步道、篮球公园串珠成链,与沿线创新产业园区一道携手,以产业科技创新激活新质生产力加速度。咖啡、健身、创新发展……构建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千年水道的新关系,续写着大运河的新故事。

十年呵护,运河新生。十年来,在沿河沿岸儿女的共同努力下,这条千年河流在新时代流焕发新的生机。运载千秋,魅力依旧。未来,这条绵亘南北的千顷碧波将迸发崭新活力,向世界讲述着与河共生、共融、共兴的故事。(李群)